這是我有嘉賓發佈的第775篇文章

5331字 | 閱讀8分鐘

導讀:

2017年全年交易額(GMV)爲1412億元人民幣(226億美元),2018年第一季度交易額爲662億元人民幣(106億美元);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訂單總數分別爲43億單和17億單。

截止2018年3月31日,月活躍用戶1.03億人,平臺活躍商戶數量超過100萬家。

這組數據讓拼多多成爲阿里巴巴和京東之後的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而這個公司從成立到上市不足3年的時間,也因此而成爲中資公司中最快登陸美國股市的公司。

風光勁兒還未過,上市5日,拼多多就遭遇了50億美金市值蒸發的悲劇……與此同時,出現了一系列不尋常的問題:拼多多上市之後,網上爲何鮮有祝福與肯定,隨之而來的卻是鋪天蓋地的謾罵甚至詆譭?新消費時代,拼多多究竟爲我們創造了什麼?“學霸”黃崢的創業之路對於中國電商市場,又昭示幾何?

7月26日晚間,拼多多在上海中心大廈——拼多多總部,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美國納斯達克團隊把敲鐘按鈕送到了上海,這是中國企業史上的第一次。在IPO發佈會現場,黃崢並沒有自己敲鐘,而是選擇了一戶來自北京的消費者家庭,敲響了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的鐘聲。

拼多多敲鐘現場

“開掛”學霸一路通達的創業路

創立三年的拼多多在上市後,市值已躋身中國互聯網公司十強,“80後”黃崢的身家也超過了京東的劉強東。

這個從小便是學霸人設的“霸道總裁”,卻願意保持着他工程師出身的一貫低調。

在很多人看來,黃崢的人生簡直“開掛”。

拼多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黃崢

他出生於杭州,12歲進入杭州最好的學校之一——杭州外國語學校,高中畢業直接保送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主修計算機專業。大一時,入選Melton Foundation項目——這是一項旨在培養國際公民意識的基金。

黃崢入選後獲得了基金會提供的電腦和免費上網與全球其他入選者交流的機會,這成爲他後來赴美留學和工作的鋪墊。

2002年後,黃崢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留學,並結識了後來成爲他天使投資人的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碩士畢業,黃崢在選擇就業時,在谷歌和微軟間搖擺不定。彼時,谷歌還未上市,微軟已是名震天下。而在段永平的指點下,黃崢選擇了谷歌。

步步高集團董事長 段永平

2006年,黃崢與李開復一起,被派到中國拓展業務,建立Google中國辦公室;同年,段永平第一次見巴菲特時便帶着黃崢一同參加,那一年,黃錚26歲。1年後,谷歌上市,黃崢從股權中獲得百萬美元報酬。

擁有這樣的人生經歷,黃崢卻認爲自己“在追求第一上、在努力做一個好學生上,浪費了過多的時間,損失了很多逆反、搗蛋、純粹享受青春的時光。”

或許源於骨子裏對“反叛”的嚮往,在谷歌的工作爲其帶來了財務自由後,黃崢選擇了辭職創業。

他首先創辦了一家賣手機的電商平臺,但當時在3C領域,京東已經站穩了腳跟,黃崢預感到未來很容易陷入到和京東無意義的消耗戰裏,於是賣了公司,只留下了技術團隊。

2010年,黃崢帶着這支技術團隊做了第二個創業項目——電商代運營公司“樂其”。公司很快就盈利了,但他和團隊都不甘心一直做銷售。

3年後,一部分核心員工開始運營遊戲,黃崢便開始了他的第三個創業項目: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就在公司不斷發展時,黃崢突然得了中耳炎,在家休息了一年。這一年時間給了他充足的市場觀察空間,他發現,以微信爲代表的社交流量開始發展迅猛,但對應的商業卻沒相應地發展起來。

瞄準了社交電商,黃崢決定第四次創業。

2015年4月,“拼好貨”上線,團隊班底都是當年樂其的核心員工。拼好貨是拼多多的雛形:通過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邀請好友一起參與團購,達到規定人數拼單就生效。

拼好貨發展迅猛,上線不到一個月就達到了5000單;創立一年時,日均訂單量已達到30-40萬單。

同期, 內部孵化了同類產品“拼多多”的遊戲公司——尋夢的CEO找到黃崢,提出要把這種“拼單”做成多品類的平臺模式,並願意爲此抽出20名核心員工。

2016年9月,拼多多和拼好貨宣佈合併,並以“拼多多”的名字上線,黃崢出任董事長。

拼多多的發展比拼好貨更快。投資人包括順豐王衛、網易丁磊,以及已成爲OPPO、VIVO老闆的段永平。僅一年時間,拼多多就做到了10億的月GMV。

黃崢漸漸意識到,既做過電商也做過遊戲的拼多多團隊,帶給新的拼多多不一樣的互聯網基因——娛樂樂趣和消費精神,同時,他們對消費者深層次需求的理解,要強於做電商運營出身的拼好貨團隊。

“遊戲跟電商公司有一個思路是有差別的,它不認爲進來的所有用戶都是他的,始終在試圖尋找適合這個玩法的用戶。”相比拼好貨的直營模式,黃崢發現,拼多多要創造的不是強調某一垂直領域的購物體驗,而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黃崢曾在自己分析投資與創業的文章中寫道,“在創業的路上很多時候也如同投資,選擇比努力重要”。

而他所謂的正確方向,就是指現在的拼多多。

2016年11月,拼多多日均訂單超過200萬,單日流水破2億;2017年9月,用戶破2億;2018年8月,用戶破3億。

據業內人士向「我有嘉賓」透露,其平臺2017年全年度廣告投入約爲10億元,在剛剛結束的爲期1個月的世界盃廣告投放中,拼多多的月度CCTV5投放量或達到4億元,甚至有消息指出拼多多2018年全年的廣告投放量至少翻兩番,其洗腦式的廣告形式也一度引發爭議。

在黃崢看來,拼多多是“電商版的Facebook”,而淘寶、京東代表的是重搜索的“電商版谷歌”。

淘寶商家外溢、團購模式的復興、微信社交流量的崛起等等,都爲拼多多贏來了機遇。

招股書顯示,拼多多2016年收入爲5.05億元人民幣,2017年全年收入爲17.44億元人民幣,2018年第一季度收入爲13.85億元人民幣。

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對商家的在線營銷服務(主要指廣告),以及商品銷售收入。拼多多在廣告上的收入大幅度提高,2016年爲4830萬元,2017年飆升至17.407億元,到2018年一季度達到了13.846億元,同比增長37倍。

而另一方面,拼多多在商品銷售方面的收入持續降低。2016年爲4.566億元,2017年降到340萬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爲0。

可見,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出現了巨大的轉變:從此前依賴商品銷售,到2017年轉爲對商家的在線營銷。

而去年雙12後,阿里成立了一個祕密的項目組,抽調了100多名淘寶和天貓優秀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由蔣凡親自牽頭,並要求不能對外界透露任何關於項目的信息。

2018年3月19日,這個神祕的項目——淘寶特價版正式露面;8天后,京東商城“拼購”浮出水面;之後,唯品會推出“雲品倉”,網易考拉推出“拼團”……很明顯,這些項目全部是爲了拼多多而來。

當黃崢在採訪中被問及如何看這種現象時,他回答:“我們把這視爲對我們的一種讚揚。”

多層圍剿是否只是“惡意攻擊”?

多家競爭對手的圍剿,並不能阻擋拼多多的飛快上市。然而,上市之後,麻煩接踵而至。

主打低價策略的拼多多能從阿里、京東霸佔的電商市場上異軍突起,可謂費了一番苦心。從瞄準三、四、五線城市及縣城鄉鎮,到“農村包圍城市”的差異化策略,最後再形成主打低價拼單模式,拼多多從誕生伊始就留給人們一種“廉價”的印象。

有人對此評論:可見,低廉貨品在中國需求旺盛。

拼多多官網首頁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證實了中國大多數的消費者購買力依然較弱。根據《中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60%的中國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超過1900元人民幣,80%的家庭不超過2900元;《公報》還顯示,2017年中國居民人均衣着消費支出1238元。

於是,拼多多上動輒兩位數,甚至個位數的低廉用品,對於廣大的中國民衆來說,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有人甚至評論道:拼多多270億美元背後真相是,得窮人者得天下。

而廉價又往往和“假冒僞劣”“山寨”有着直接關係。

拼多多銷售頁面

早在上市前,拼多多就遭到一家名爲“爸爸的選擇”的尿不溼生產商發起的假冒商品侵權訴訟。

拼多多上市後的7月27日,一張寫有“拼多多平臺上7.5元售賣原價888元的貝因美紅愛加奶粉”的圖片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有網友指出拼多多平臺存在銷售過期奶粉等問題。

7月28日,創維電視官方發佈嚴正聲明,要求拼多多停止售假。隨後,極米無屏電視、大益集團發佈官方聲明,稱未向拼多多授權或自行銷售產品。

“童話大王”鄭淵潔也發佈微博稱,拼多多上的店鋪“星寶寶家居生活專營店”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給自己以及讀者造成了損失。

隨着質疑越來越多,拼多多也成了網友口誅筆伐的對象。

網友們編出了段子描繪拼多多的山寨亂象:“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美國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於媽、粵利粵、雷碧、康帥傅、娃娃哈、太白兔、七匹狠、綠剪口香糖、可日可樂、必相印紙巾,abidas、adidiaos服飾(排名不分先後)。”

在一片質疑聲中,拼多多市值5日內蒸發了50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拼多多平臺上售假問題遭到美國多家律師事務所發起的集體訴訟,其中甚至包括美國羅斯律所(Rosen Law Firm),該律所被譽爲集體訴訟的“專業戶”。拼多多或將爲此付出一筆不菲的代價。

黃崢深感委屈,他反駁說,“山寨不是假貨” “我做的事(北京)五環內的人理解不了”。拼多多的支持者們拋出觀點:你不理解拼多多,是因爲你不懂中國;你看不懂拼多多,因爲你是精英視角,你是晉惠帝問饑民“何不食肉糜”。

對手們不依不饒。

阿里巴巴CEO張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一直跟團隊說,我們不可能再走回到三塊九賣一雙日拋型的鞋還包郵(這條路)。還是那句話:你是因爲看見而相信,還是因爲相信而看見?你要相信整個消費在往上走。”

劉強東更是直接評價拼多多:“你買三次就知道它怎麼樣了”。

7月31日,黃崢和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以及法務部門人員相繼出面回應質疑。

黃崢回應媒體稱,拼多多平臺上能夠被定義爲假貨的量,肯定比媒體想象得要少。“因爲,這很大程度上是客單價決定的,40塊錢的東西做假也是有成本的。假貨肯定比想象得少多了,但是山寨的問題,拼多多當前肯定是做得不夠好。”

黃崢還表示,平臺管理上會出現一部分“漏網之魚”,這與淘寶起步時遭遇的假貨問題類似,“拼多多在這個歷程上已經吸取經驗,我們可能很難跨越,但是,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步子走得稍微快一點。”

他同時發佈《致全體員工信》,稱“堅持本分,善意解讀惡意攻擊”。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也表示,“假貨是社會問題,打假不是一家就能解決的,要聯合來做,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則表示,拼多多已向國家互聯網中心發起舉報,“商業競爭應該是一場有底線的競爭,我們對短短數日所遭受的輿論動員能力感到不寒而慄。”

但是,對於拼多多的說法,公衆似乎並不買賬。

有網友表示,難道別的平臺賣假貨,拼多多就應該賣假貨,就不能被批評嗎?批評就是沒有底線了嗎?

8月1日,在洶湧的輿論質疑之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出手了——要求上海市工商局約談拼多多,對媒體及消費者反應的山寨產品、傍名牌等問題開展調查,只要構成違法都將嚴肅處理。

重壓之下,路還很長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實際上拼多多並沒有真正做好上市的準備,而倉促上市的結果,就是將自己過早地置於輿論的監督之下,置於聚光燈下,結果各種問題突然暴露出來,讓拼多多一時之間束手無策。

有人認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拼多多的管理水平並不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這一點突出地表現在拼多多對待假貨的態度上。打假對於中國來說至少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拼多多不僅包容平臺上的假貨,而且在輿論壓力下,召開發佈會表示,假貨是人性問題,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這個回應顯然不能讓公衆滿意。

值得引起重視的是,現行市場下消費的不公平,不應該通過假貨來彌補。業內分析指出,小城鎮消費者面對的惡劣的線下零售環境,是亟需革除的商業毒瘤,而不是新商業模式賴以成長和催熟的溫牀。不能因爲小賣部賣假貨的客觀現實就推定拼多多賣假冒、山寨貨的合理性,凡是賣假冒、山寨貨的,無論線上線下,都應該被抵制而非被鼓勵,否則負面示範效應一旦形成,後果將不堪設想。

拼多多的成功,更被一些人評爲“消費降級”:拼多多這種極致低價的模式,是通過對消費升級進行提前透支創造的一種表面繁榮。過去十幾年,中國艱難地甩掉了“山寨大國”的帽子,拼多多等電商公司卻通過“模式創新”,又把帽子撿回來戴上了。

當然,“存在即合理”的發聲在輿論中也微弱存在,這些言論表示,在三四線以下的城鎮和村頭小賣部購物,貨架上的東西和拼多多沒有任何區別。讓這些消費者買正品,首先得讓他們能夠買得起。

衆說紛紜之間,上市後的拼多多,或許會有一段自審自省與面臨危機公關的漫長時光了。

而它的征途又將在何處?

專業人士指出,當前拼多多的用戶體量已經達到3億,但一、二線城市的主流消費羣體,對於淘寶、天貓和京東的接受程度顯然更高,拼多多如果在上市後轉型B2C電商特賣,或是採取類似招股書上所謂COSTCO模式(精選小型批發式零售),勢必將加劇與上述平臺的競爭。

另外,依託於微信的小程序電商即將走向一個拐點。小程序的風口始於2017年1月9日的發佈,19個月已經過去了。在可見的未來,小程序的獲客成本將開始逐步與傳統app看齊,因此在風口過後的微信生態圈,“二八效應”或將持續發生,尤其是在電商領域,像好衣庫、愛庫存、享物說等平臺在未來必然會逐步稀釋拼多多的部分流量。

更何況,微信曾經封殺過拼多多1000多次。

極其理性、講究邏輯、看重效率、只認結果,這是黃崢給大多數人的印象。“以做遊戲公司的理念在做一家電商公司”,也是黃崢在拼多多的發展上給受衆展現出的理念。

而他究竟是怎樣的人,拼多多又是有着怎樣未來的公司?或許就如談到拼多多的“遊戲公司理念”時,黃崢說的那樣,“我不玩遊戲,我只是研究遊戲而已”。

反差之間,也許暗示着這個理性主義者未來的棋局態勢。無論持何種觀點,對待這家年輕的上市公司,一切定論或都太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