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軍特戰部隊突襲巴格達迪或動用無人地面車)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道 美國《大衆機械》月刊網站10月31日發表了題爲《美軍在對“伊斯蘭國”的突襲行動中使用了機器人?》的報道,作者爲凱爾·溝上。報道內容編譯如下:

美國總統特朗普聲稱,美軍在突襲“伊斯蘭國”組織頭目巴格達迪的藏身之處時帶了一個“機器人”。

有媒體對這一說法提出質疑,但這一說法很可能是真的。美軍已經在地下戰爭和機器人技術上投入了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一次抓捕高價值目標的任務中,帶上一個專爲偵察地道設施而設計的機器人是很有可能的。

在一篇關於特朗普這一說法的報道中,趣味工程網站說:“那麼,真的有一個機器人嗎?很難說。有人猜測那可能是一部小型無人地面車輛(無人機),總統只是弄混了。”

這是最簡單的解釋,而且很可能是對的。如果機器人與無人機的區別在於自主操作的程度——一種是能夠自己行動的機器,而另一種是遠程遙控的設備——那麼此次突襲行動很可能帶上的是一部無人地面車輛。對大多數人來說,機器人和無人地面車輛(無人機)這兩個詞是可以互換的。

五角大樓過去20年來對無人機的重視是衆所周知的,而鮮爲人知的是它對地下作戰的日益重視。不少敵人和潛在敵人已經開始把“挖洞”作爲一種躲避軍隊的手段。地下是美國的敵人最後的避難所,衛星、無人機和有人偵察機都無法探測到那裏。

資料圖片:美軍向記者展示軍用機器人。(美國《大衆機械》月刊網站)

資料圖片:美軍測試單兵便攜式小型無人偵察車。(美陸軍官網)

美國陸軍還在思考“大城市作戰”的問題——這些“大城市”的地下排污隧道可能延綿數公里,爲敵人提供了一條地下高速公路。到時候勢必得有人下去追捕他們,而美國陸軍正在對其31個戰鬥旅中的26個旅進行地下作戰訓練。

隧道、洞穴和下水道都是昏暗、狹窄和危險的,佈滿了可以用來對付美軍的潛在伏擊點。因此,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一直在舉行一場地下“挑戰賽”,旨在鼓勵企業思考將機器人(或無人地面車輛)派往地下的問題。相比於派士兵去地下,不知疲倦且可以犧牲的無人地面車輛是一種好得多的選擇。

與此同時,有幾種小型便攜式無人機(“揹包機器人”)能夠使用坦克式履帶行進,可以用於探查洞穴、隧道及其他地下場所。

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的地下挑戰賽中,除了無人駕駛地面車輛之外,參賽者還試飛了4旋翼無人機和能夠像氣球一樣懸停的無人機。可以飛行和懸停的無人機能夠克服地面上的障礙,但也有可能撞到洞穴或隧道的牆壁和頂板,從而破壞它們的推進或懸浮系統。

李再興 本文來源:參考消息網 責任編輯:李再興_NBJS90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