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回到2月10日11点左右,到达武汉不过24小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已经进驻病区,开始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3月29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7楼重症病区,最后4位患者出院,病区“清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使命达成。

出发之前,

男朋友对她做出了承诺:

“等你回来,我就娶你”

今天,

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为女朋友准备了一场特殊的求婚仪式

3月31日,

山航从济南、青岛调派五架包机飞往武汉,

迎接399位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员凯旋。

医疗队包括山东省第六批援湖北医疗队、

山大二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

山东第七批援湖北医疗队。

其中,

135人从武汉返回济南,264人返回青岛。

孙悦是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

是山大二院一名产科护士,

男朋友郭太和也是山大二院的护士。

今天,

郭太和特意准备了鲜花和戒指

向归来的孙悦求婚。

郭太和说,在孙悦出征前,

他曾打算向她求婚,

但是当时没有办法买到戒指,

只能许诺等到孙悦回来时求婚,

今天,就是他兑现承诺的时候。

虽然不能亲自接机,

但郭太和还是通过视频连线向孙悦求婚,

而孙悦的一句“我答应你”

就是最好的回答。

孙悦拿到记者替郭太和转交的戒指,

将它戴在手上

当孙悦坐的车经过时,

郭太和举着牌子单膝跪地,

车里的孙悦也看到了未婚夫,

激动得一直挥手,两人匆匆见了一面。

在今天的现场还来了一位小朋友,

她是山大二院医疗队队员

李恋恋的女儿晞晞,

今天是晞晞10岁的生日,

也是妈妈回来的日子,

虽然不能跟妈妈一起回家,

但晞晞还是向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挂念:

“我的生日愿望

是想让妈妈好好休息。”

除了晞晞之外,

今天还是山大二院医疗队队员,

李兴国儿子的8岁生日,

两位队员也通过镜头,

分别向女儿和儿子表达了生日祝福,

“虽然不能陪你过生日,

但我是最爱你的。”

131人奋战52天!山大二院:一个整建制医疗队的力量和温情

3月31日,武汉的天空积着不少云,跟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助湖北国家医疗队初至的那天有点像。不过,此时漫天樱花飞舞,他们的心情却很不一样。

131个人奋战52天,累计救治患者94例,治愈出院73例,这支整建制的医疗队携手并肩,用专业守住生命,以温情暖了人间。冬去春来,这座城正在复苏,守护过这座城的这群可爱的人,在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后,终于迎来了回家的日子。

进驻第一夜,收治29名患者

3月29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区7楼重症病区,最后4位患者出院,病区“清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使命达成。

医疗队队长马承恩、领队魏峰涛、副队长王欣、联络员董红,与值班队员一起送别患者,带领大家将病区收拾干净,一如初见。

时间回到2月10日11点左右,到达武汉不过24小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已经进驻病区,开始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第一次穿防护服,第一次进隔离病区,第一次接触武汉方言,第一次接触院区工作流程……这些在临床工作中已然身经百战的白衣战士,心底其实也有忐忑和紧张,但上了战场,没有一个人退缩。

16位医生、25位护理人员,第一个班次7个小时,他们收治了29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其中还有两名气管插管患者。

第二天,医疗队又收治了20名患者。

“两天内病区满员,所有患者都是陌生的,不知道每个人的病例,需要拿出全部精力掌握病患情况。”队长马承恩说,这首先是一场信息战。第一时间组织全面查房,诊疗计划打印了厚厚一摞。这边抢救,那边又有新情况,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往在家偶尔要吃镇定药保证休息的马承恩,悄悄加大了剂量。

头两天里,领队魏峰涛的工作主要是梳理流程与物资调配。他走路没停过,电话没停过,一个2万毫安的充电宝随身携带。他这辈子,好像从没在这么集中的时间里说这么多话,做这么多事。

脚不沾地地忙碌,似乎让他们忘记了头晕、憋闷等不适,但身体却是真实地在“反抗”。

距离下班还有两三个小时,队员程燕出现明显气促,她有两度想要呕吐,但都硬生生咽了回去。

下班时,见到医护人员面部的压痕、身上泪痕,董红忍不住红了眼眶。那双双明明疲惫却坚定明亮的眼睛,让她想起2月9日医疗队出征时在机场的宣誓:“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山大二院,不辱使命”。

31名医生、100名护士火速集结,医院整建制出征武汉,铮铮誓言,字字千钧,凝结成磐石般的必胜信念。

从病区到院区,跑来生的希望

队员王姗姗始终记得,第一个夜班后醒来已是清晨,虽然浑身酸痛,但她看到了来武汉的第一缕阳光。

王姗姗说,这阳光就像希望,洒满荆楚大地。而实际上,这群逆行而上的白衣战士,给无数生命带来了生的希望。

2月17日晚,一位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病情危急,队员冯昌第一次经历了与新冠死神的搏斗。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心慌、烦躁等症状,血氧饱和度显示仅有50%左右,此时急需气管插管建立呼吸通道,通过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

作为一名麻醉医师,对冯昌而言,气管插管技术早已炉火纯青,但这一次,他有些紧张。一方面是层层防护的束缚少了些手感,一方面怕刺激加剧患者的病情,当然,还有自身感染的风险。

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打开患者口腔,伸进喉镜,找到声门,透明软管往声带之间探去,气管滑入呼吸道。

“就像拆弹部队,知道前面有雷,排雷的时候必须心无旁骛,那时候觉得自己更像战士。”冯昌说,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插管完成后浑身都是汗。

气管接入呼吸机后,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到93%,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平稳。这是山大二院进驻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后实施的首例气管插管治疗。

“用专业知识去帮助患者转危为安,其实特别有成就感,这也是我们最基本的心愿。”队员谢坤与冯昌同为同济医院光谷院急救插管小分队的一员,

随叫随到的他们,常常一边跑着一边和同事讨论患者病情。

他们就这样跑过了武汉初春的乍暖还寒,迎来了春暖花开,跑赢了死神的脚步,让更多生命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只是这份希望,是建立在医护人员自身感染的风险之上。插管环节。患者口腔张开时,带病毒的高浓度气溶胶会从气道喷出,让插管医生成为离危险最近的人。而对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也非常危险,特别是吸痰。因为吸痰过程中患者会出现咳嗽反射,产生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

驯服新机器,圆满完成任务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在这个病区,新的一天往往是从夜晚开始,因为患者转运是在夜间进行。

医疗队首位治愈出院的患者谢先生,就是在2月11日晚被收治入院的。9天治疗,两次核酸检测阴性,2月20日治愈。

他的出院,给医疗队员们增加了莫大信心。因为挑战,无处不在。

2月26日,队员吴慧和高宗芳接到董红电话,当晚要接替同济医院护士为患者进行床旁血液净化。

虽然有着十三年的血液透析通过经验,但面对全英文版没使用过的机器,晚上9点即将接班的吴慧,还是瞬间出了一身汗。

任务来了,就没有其他选择余地。挂掉电话,吴慧立即联系厂家工程师,拿到操作指南和学习视频,并分享给同事高宗芳。

机器也许陌生,但技术早已在心,突击学习加现场请教,两名队员圆满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也是在那一天,医疗队CRRT团队成立,为尽快清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更多机会。

平日里临床工作中累积出的智慧火花,在这场与新冠病毒博弈的战争中,散发出掷地有声的力量。

队员宋才举把ICU专科特色双泵更换使用法,带到了武汉前线:患者病情变化快,心率血压很不稳定,更换控制心率血压的药物过程中,因短暂的药物输注速度改变、停顿,就会引起较大的心率血压波动,于是她提出双泵更换输注药物的办法,有效避免了心率血压的波动,保证了生命体征的稳定。

防护服没有口袋,工作时纸笔无处放置,于是护士们在工作之余,自制了各色花样的随身包,为她们的紧张工作增添了乐趣,也让患者感受到了一些轻松。

131个人,52天。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累计救治患者94例,其中,重症患者75例,危重患者19例,治愈出院73例。

温情与守护,祛除心中阴霾

病区最后出院的是一名95岁的老奶奶,看到分管她的队员孙悦防护服上的“小悦悦”,她很激动地说,她的孙女也叫这个名字。

这份特殊的缘分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也让孙悦知道老人对于家人的想念。

其实,在隔离住院的每一个患者,多数曾因疾病有过不好的情绪,但董红发现,很多患者不愿意和亲人联系,因为担心家人担心。于是,在这里,心理辅导也成为一种治疗手段。

“孩子,我的病还能治好吗?”护士王晓静被一名58岁的女患者这样问过。病床上的她带着呼吸面罩,胸廓起伏的不均匀,提示着她呼吸的困难。

“阿姨,您放心,肯定能好!”语言的力量,无形也有形。2月26日,王晓静在手记里写道,“今天这位阿姨终于出院了,我真是由衷欣慰。”

曾有一名患者在副队长王欣查房时崩溃大哭,歇斯底里。细细询问得知,老人的崩溃来源于无意中见证了一位病友的抢救。

解开老人心结,之后王欣总会特别关注老人的情绪和心理,慢慢地,老人一天天开朗起来,最终顺利出院。

采集血样的试管当蜡烛,方便面作长寿面,队员们在病房里唱起“生日快乐”;家乡送来的“沂源红”苹果,女神节收到的鲜花,他们首先想到的,还是病房里的病人们。

付出爱,也收获爱。王欣管这叫“话疗”,不仅影响患者,也抚慰自己。初来乍到的新环境,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很多队员都存在失眠的问题。镇定药要从队长马承恩那里领取,好在后来,领的人越来越少。

病房里曾有一名85岁身患阿兹海默症的老爷爷,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他不喜欢尿不湿,有时,护士一天要给他换三四次床单,清醒的时候,爷爷会说:“谢谢你们,不好意思麻烦你们了。”

“感谢感谢,谢谢山东队,我今天开心!”出院在即,那个入院时以泪洗面的患者连连鞠躬,说着笑着,声音里却多了几分哽咽,“谢谢”的音调被拉低拉长。

随着出院患者数量的增加,出征前默默地摘下首饰、封存化妆品,还把所有的银行卡密码整理好交代给弟弟的高宗芳,心情日渐明朗。

“在生死面前,胆怯也好,无惧也罢,我们如同蝼蚁,却拥有了大象的坚强。”完成任务踏上归程,历史会记住他们当初的选择,会记录下他们每个人的足迹和成绩。

来源|齐鲁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