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後有一個實際的考量,孟小冬自從踏入杜公館,便不再唱戲,根本沒有收入,全靠着杜月笙呢,果真是被掃地出門,連個繼承權都拿不到的話,孟小冬拿什麼養活自己。1950年秋天,一次午飯期間杜月笙緩緩宣佈了這個令家裏人興奮不已的好消息,杜月笙數了數人頭,老婆加上孩子,連孟小冬在內一共十五個,就得15張護照。

爲保證作品質量,專欄基本保持在每天更新一個章節,一共199節,預計10月底更新完畢,歡迎喜歡杜月笙的讀者朋友選購。

請關注“歷史三日談”平臺,便利及時得到更新消息和反饋問題,感謝您對“歷史三日談”平臺的支持和關愛!

在杜月笙的人生中出現過很多女人,但要說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與孟小冬的忘年戀,直白點講就是老夫少妻的戲份。

62歲杜月笙迎娶42歲孟小冬,黃昏戀味道在這:女人最在乎的杜全給

杜月笙

孟小冬乃成名已久的“梨園冬皇”,杜月笙則是響噹噹的“海上聞人”,兩個人特殊的身份很容易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因此杜月笙與孟小冬幾十年的分合,構成獨具民國特色的自由婚戀奇景。

1946年兩人同居以後,孟小冬就很少再離開杜月笙,一是杜月笙的身體不好,需要有人伺候,再一個杜月笙對孟小冬十分依戀。

自從患上哮喘病以後,杜月笙的脾氣也變得乖張起來,家裏人動輒得咎,眼看杜月笙喜歡孟小冬,因此也就順水推舟,把照顧杜月笙的工作全都交給了她。

{!-- PGC_COLUMN --}

在杜月笙來說一直都是把孟小冬當家人對待,等到1949年夏天杜月笙離開內地的時候,孟小冬自然也同杜月笙及家人一塊到了香港。

但是香港也不太平,反而遭遇了種種不快,特別是很多友人要麼去了臺灣與家人團聚;要麼回到內地獲得重新發展的機會,唯獨杜月笙,高不成低不就,兩邊都沒有好的安排。

等到1950年初王曉籟等友人離開香港後,杜月笙也想着再挪挪地方,當然不是回來也不是到對岸,而是想去服務了大半生的上海灘法租界宗主國法蘭西共和國。

畢竟杜月笙給法國人當差的時間不短,在法國高層也有些關係,移民並不是太大的問題,爲了不引起對岸的負面情緒,對於移民法國,杜月笙一直引而未發。

1950年秋天,一次午飯期間杜月笙緩緩宣佈了這個令家裏人興奮不已的好消息,杜月笙數了數人頭,老婆加上孩子,連孟小冬在內一共十五個,就得15張護照。

沒想到這時候孟小冬不開心了,賭氣說道:“我跟着去,算丫(丫頭)還是算小(五夫人)呢?”

杜月笙心頭猛的一驚,想起了這些天孟小冬一直憤懣不平鬧情緒,原來是想當“杜夫人”了,再想想眼下的處境,杜月笙更覺得虧欠孟小冬。

孟小冬是抗日戰爭結束後搬進杜公館的,但那個時候杜月笙的身體已經不行了,伺候杜月笙喫藥養病成了孟小冬日常做的一件主要事情。

但孟小冬得到了什麼?

一個家?

她哪裏有家,杜公館看似就在眼前,但距離其實很遠,她待的名不正言不順,說是丫鬟她沒拿一分錢工錢,說是他杜月笙的女人,倒是在一個被窩裏睡着呢,但更像是姘頭,無名無分。

“名分”,在杜月笙的腦海裏一下子劃過,瞬間點亮了他苦惱的心悸,對啊!名分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應該是最在乎的東西了吧!

沒有名分輕則受到譏笑,重則掃地出門!

就孟小冬來說如果再不給小冬名分,等他百年後,等待孟小冬的恐怕只有掃地出門。

他杜月笙喜歡孟小冬,不代表家裏所有人都喜歡她,但是一旦把孟小冬明媒正娶的迎娶進杜家,讓她與其她幾位夫人相同的地位,那麼就誰也趕不走孟小冬了。

最後有一個實際的考量,孟小冬自從踏入杜公館,便不再唱戲,根本沒有收入,全靠着杜月笙呢,果真是被掃地出門,連個繼承權都拿不到的話,孟小冬拿什麼養活自己?

生活一下子就會失去着落,無依無靠的生活杜月笙知道什麼滋味,他絕對不敢想象孟小冬會因他的不周到淪落到那般田地。

62歲杜月笙迎娶42歲孟小冬,黃昏戀味道在這:女人最在乎的杜全給

杜月笙

因此杜月笙緊接着又在家裏宣佈了一個消息,他要與孟小冬完婚,這在家裏引起了軒然大波,姚玉蘭倒沒什麼意見,孟小冬本來就是她有意拉進杜公館的。

沈月英當時已經去世,倒是老二陳國瑛、老三孫配豪,吵鬧着不同意,孩子們都聽杜月笙的,當然最後老二、老三也得聽杜月笙的,他們要是有本事不聽話,當初也不可能嫁進杜公館,大可以拒絕了杜月笙。

就這樣結婚的事情在家裏算是定下來了,剩下的就是選一個好日子,通知賓朋好友。

杜月笙在香港,身邊要說親戚只有一個萬墨林,朋友多多少少還能湊齊幾個,好賴湊齊了幾桌人,杜月笙的預算也承擔不起太大的場面。

婚禮當天,杜月笙起的非常早,穿上專門爲婚禮準備的長衫,在鏡子前足足照了有兩三個小時,病榻上躺久了,十分不適應妝容嚴謹的自己。

但畢竟人逢喜事精神爽,在杜月笙煞白的臉色上竟然隱約透着一抹紅潤。

杜月笙已經結過四次婚,婚禮的流程早已爛熟於胸,但顯然與孟小冬的婚禮令他緊張不已,也可能是繁瑣的婚禮程序讓他有些喫不消,總而言之,杜月笙頭上的虛汗一直沒斷過。

在孟小冬的攙扶下勉強走完流程,杜月笙難得的笑了起來,是那種真正的笑,不摻雜任何複雜的感情,幸福的笑。

好像終於完成了一個久久追尋付出巨大艱辛才完成的人生目標一樣。

在婚禮上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小插曲,來賓中不乏重要人物,比如說軍統在香港的負責人王新衡。

王新衡已經知道了杜月笙移民法國的想法,也難怪,當時的軍統香港局,一方面擔負着刺探內地情報的重任,另一方面就是“看護”移居香港的重要人物。

杜月笙自然也在監視之列,王新衡除了帶來祝福以外,還帶來了警告,姑且這麼說吧,那就是希望杜月笙去臺灣,甚至隱約透出如果他執迷不悟可能人身安全會遭遇不測的風險。

杜月笙看着王新衡,他與王是老朋友,戴笠時期兩人走的就很近,他不相信王新衡會對他做出不利舉動,便加緊了移民法國的進程,向對岸申請移民護照。

讓杜月笙沒想到的是在這個環節果然出了意外,按照人頭,杜月笙申請15本護照,雖然對岸當局沒拒絕,但與拒絕無疑,因爲每本護照的申領費用高達1萬美元。

15本護照就是15萬美元!

這在杜月笙權勢時期自然不在話下,但此一時彼一時,杜月笙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

此時王新衡不知道得罪了哪路神仙,在家中遭人暗殺,刀砍槍射,命運危在旦夕,能替杜月笙在中間斡旋的人也沒有了,杜月笙氣急敗壞的都要找兇手拼命了。

舉目四望,杜月笙就如雨打浮萍般無能爲力。

同時,杜月笙的舉動無異於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在他的心目中誰爲正朔一目瞭然,因此也沒有再向內地申領的可能。

雖然杜月笙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他移民法國的企圖卻再次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到了晚年,各種尷尬各種玩不轉,就跟狗皮膏藥一樣黏上了杜月笙!

62歲杜月笙迎娶42歲孟小冬,黃昏戀味道在這:女人最在乎的杜全給

杜月笙

加之在與孟小冬結婚的時候操勞過度,招待賓客時的煙霧繚繞都加重了杜月笙的病情,再經對岸當局的打擊,杜月笙所剩時日已經不多了。

他以老婆多兒女多朋友多聞名,杜月笙奮鬥模板是他?大結局太尷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