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幾年,趁着自己還能走動,明仁天皇帶着皇后,還去菲律賓和帕勞等太平洋島國,作爲天皇,一一去祭奠在太平洋戰爭中命隕他鄉的日本國民,替他的父親道歉。明仁天皇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天皇是日本的國家象徵”的真正含義——那是一種凝聚國家與國民的精神存在。

文章來源:靜說日本 作者: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明仁天皇朝武藏野陵深深地一鞠躬,然後緩緩地抬起頭,望了望天空,天有點灰,沒有太多的湛藍。那幾秒鐘,他在想什麼?沒有人能夠忖度出他的思緒。

來武藏野陵園,是明仁天皇來向父母親作退位告別,這也是他退位前最後一次儀式性活動。如果說,昭和天皇曾是一位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狂亂分子的話,那麼他的兒子——明仁天皇,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和平主義者。用他的話說,平成30年,最感到欣慰的是,日本沒有發生和參與過戰爭!

二戰的最後關頭,還是小學生的明仁皇太子,被緊急疏散到東北的山村,因爲美軍的轟炸機已經沒完沒了地轟炸了東京這一座東洋魔都,除了皇宮,周圍已經是一片廢墟。

當明仁皇太子回到東京時,他的父親已經宣佈投降,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已經把辦公室擱在了距離皇宮300米的地方。汽車駛入這一座令他曾經感到驕傲的城市,看到的到處是斷牆碎瓦,焦土焚木。他幼小的心靈爲此震撼與傷感,後來寫下了幾個字——“和平,不再戰”。

聯合國軍沒有殺死他的父親,也給他留了小命。但是,剝奪了天皇對於國家的一切管理權力。天皇重新回到了600多年前“將軍專政”的傀儡時代。

美國人爲日本製定了一部憲法,規定天皇只是“國家的象徵”。誰都不明白,這“象徵”是什麼意思?只是感覺到,從此以後,天皇除了會見一些外國元首,偶爾到地方走走,平時都閒在宮中養魚。

1989年,昭和天皇駕崩,已經56歲的明仁皇太子繼位,成爲日本歷史上第125代天皇。

看了父親這麼多年來唯唯諾諾的生活,他在思考一個問題:天皇到底應該如何體現“象徵天皇”的存在感?

1991年,長崎縣的雲仙火山突然爆發,44人遇難,2500多棟房子被毀。火山還在微動,明仁天皇毅然決定,要去災區慰問災民。海部俊樹內閣犯傻——萬一遇到災難怎麼辦?老天皇可從來沒有這樣做過。但是,明仁天皇決然前行,而且還帶上了皇后。

上了年紀的日本老人們每每談起這一件事,淚珠總會在眼眶裏打滾,因爲明仁天皇到了災區,走進災民的避難所,他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走到災民面前,雙腿跪在地上!一直跪着與災民們交談。

雖然日本民間也有跪談的習慣,但是,人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天皇下跪的身影。因爲在日本人傳統的意識中,天皇是神,“聖體”只能敬仰而不可親近。1945年秋,陷入會不會被殺擔憂之中的昭和天皇,硬着頭皮去聯合國軍司令部拜會麥克阿瑟將軍,宮內廳一再要求麥克阿瑟不得與天皇握手。但是會談結束後,麥克阿瑟伸出了手,昭和天皇緊張了一會兒,也伸出了手。第二天,日本各大報紙頭版登出一張照片,個兒矮小的昭和天皇拜會身材高大的麥克阿瑟的合影。那一張照片,徹底摧毀了日本國民內心最後的一絲希望——我們真的失敗了!

與國民跪談,成了明仁天皇“親民”的一大象徵。這一跪,讓日本國民的內心重新燃起一種希望——天皇在,國家在。

2011年3月,東日本遭遇9級超級地震,巨大的海嘯摧壞了東北沿海城市,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近2萬人遇難,數百萬人無家可歸。噹噹上任不久的菅直人首相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救災,全國陷入一片混亂與悲哀,此時,宮內廳給NHK電視臺送來了一張光盤,是明仁天皇的談話錄像。在這一段錄像中,天皇深情呼籲國民團結起來,共度難關,爲了死去的親人,也要頑強地生活下去。

錄像播出時,許許多多的災民圍在避難所的電視機前落淚——最難的時候,天皇心裏想着我們。

這幾年,天皇和皇后去了東北地震災區10餘次,到了每一座受災的城市,走進了一個個避難所,80多歲的老人,依然跪下來,與災民們平行交談。而且下雨天也堅持使用塑料雨傘,爲的是讓前後的災民都能看到自己。明仁天皇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天皇是日本的國家象徵”的真正含義——那是一種凝聚國家與國民的精神存在!

這幾年,趁着自己還能走動,明仁天皇帶着皇后,還去菲律賓和帕勞等太平洋島國,作爲天皇,一一去祭奠在太平洋戰爭中命隕他鄉的日本國民,替他的父親道歉。同時,他還帶領兩個兒子去參觀70多年前,曾經作爲“御前作戰室”的皇宮地下戰壕,拿出父親宣佈日本投降的語音廣播的原版膠盤讓兒孫們一起收聽,讓他們記住:我們這個國家不能再走戰爭之路。

天皇是在8年前被查出前列腺癌的。動手術前,他第一次把皇權臨時交給了自己的大兒子——德仁皇太子。也許從那時,他已經在思考一個問題:我不能像我的父親那樣,躺在病牀上昏迷不醒,還捏着皇權卻不理朝政。

2年前,明仁天皇突然宣佈要“生前退位”。這一宣佈,讓安倍政府措手不及。因爲自明治時代以來,日本還沒有出現過天皇活着的時候退位的事情。更有傳言,說是因爲天皇不願意在自己在位時,看到安倍修改和平憲法。一時,安倍與天皇的關係顯得十分緊張。

天皇想退位,也不是自己想退就能退。國會得從法律層面爲天皇“生前退位”找到藉口與理由。爲此,日本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由各界代表組成的“退位委員會”,提出各種退位方案,同時,國會專門制定了一部新法,准許明仁天皇依法退位。

日本投降後,聯合國軍廢除貴族院,剝奪了日本皇室許多成員的權益,除了保留昭和天皇直系親屬的皇籍之外,其餘一律削爲平民。這樣一來的話,日本皇室走向衰落。明仁天皇與民間出身的大美女美智子皇后結婚後,生下了二個兒子一個女兒,但是,第三代子孫中,皇太子只生了一個女兒,小兒子秋宵宮生了二女一男,女兒清子沒有生育。也就是說,男丁只有一人——如今剛上初中一年級的悠仁親王。

也許也是爲了避免自己駕崩後,骨肉相爭皇太子立位權,明仁天皇趁着自己還在、還不糊塗之時,順利完成皇位的交接,同時確定了一個後續皇位傳承的路徑圖——此次不立新皇太子,而是立小兒子秋宵宮爲“皇嗣”,作爲德仁皇太子繼位後的皇位第一繼承人,這樣,等以後皇位到了需要繼承時,皇嗣可以自己不繼位,而把皇權直接傳給兒子悠仁親王繼承,這樣可以順利完成男性天皇的傳承。

明仁天皇可謂是熬盡心機。

今天是4月25日,距離退位還剩最後5天。明仁天皇在最後的日子裏,去了奈良,祭拜了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的皇陵。然後又去伊勢神宮參拜,祭告天神自己退位,求天神保護國泰民安,皇室依然能萬世一系、延長綿千年。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