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北大桥》

北大桥位于滨海路东段,是大连滨海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该桥全长230米,中跨跨径132米,桥宽12米,于1984年5月1日动工,1987年5月1日竣工。本片摄于1985年。郭军摄

▲《动物园大搬迁》 1995年10月15日,动物园乔迁盛况。邹世伦摄

▲《渔港新篇》

新旧两张照片分别拍摄于2006年和2018年的渔人码头。2000年初,虎滩渔港开始改造,现在是集观光、娱乐、文化、餐饮、购物、度假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渔港主题商业区——渔人码头,是大连特色旅游的亮点,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陈冯晓摄

《欢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1978年12月,大连。郝华臣摄

▼《渐行渐远的公共电话亭》

2004年2月14日,大连街头的公共电话亭。吕文正摄

▲《赶海大军》

2007年2月,庄河海洋乡推着自行车去海滩挖贝的队伍。

王士俊摄

▲《电视首进百姓家》 1978年摄于金州中长村。薛家玺摄

《吃水难》

上世纪80年代,中山区春海街道十一委200多户居民共用仅有一个水龙头的供水点。1982年10月10日上午8时30分,居民排队等水。高维恩摄

▼《潮起潮落自行车》

1990年摄于金州五一路铁路道口。薛家玺摄

▲《乡野生意人》(组照)

1985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让沉寂了许久的东北农村变得不安分起来。庄河县、金县的一些有胆识的农民通过在路边摆小摊,赚到了发家致富的第一桶“金”。庚秉堂摄

1980年,姥爷家住的是平房。那个时候,家里买了一台12寸黑白电视机。妈妈3周岁时就学会了开电视机。每天吃过晚饭,妈妈早早打开电视机,摆好小板凳,请邻居们来家里看电视。

现在我们家住上宽敞的楼房,换上了智能大彩电,也没有人到我们家来看电视节目了。

改革开放的时光隧道开启,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里兴起了经商热潮,那是一个打破了旧的藩篱又急需创造新格局的年代。

嵌入人们记忆里的有农民承包后丰收的喜悦、自行车是城里的主要代步工具、市民排队买秋菜的辛劳、服装街和家具市场的兴起等等。

主办:大连市文联承办:大连市摄影家协会展出时间:12月11日-18日展出地点:西岗区市民文化活动中心

《变迁》(组照)我从妈妈的相册中找出了一些老照片,这些照片距今最长的有近40年的时间,是我姥爷用全手动胶片相机拍的。现在对照老照片,我用手机为妈妈重新照了新旧对比的照片,讲述照片里的故事。透过这些镜头,可以感受到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金伊萱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