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看富二代歐也妮如何正確理財想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看富二代歐也妮如何正確理財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作品是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

【引言】

你見過的最摳門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在文學的世界裏,有這樣一個人,他摳門的程度可能會讓你大跌眼鏡。他會因爲怕花錢,在妻子重病的時候都不請醫生。他會爲了錢財想要和女兒斷絕來往。這樣一個對財富執迷的形象,給許許多多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因此成爲文學史上的四大吝嗇鬼之一,他,就是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那麼,這吝嗇的葛朗臺是怎麼生活的呢?

下面,我們就用一個故事和三個關鍵詞來走入《歐也妮·葛朗臺》的世界。

【故事】

葛朗臺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箍桶匠,箍桶匠的主要工作就是用竹條或者金屬條把桶子的木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後來,葛朗臺和一位有錢的板材商的女兒結婚了。婚後不久,他就將手中所有的錢湊成了一筆資金,用很低廉的價格買到了幾片最好的葡萄園、一座修道院和幾塊按收成交租的田地。再後來,他又當上了市長,在他當市長期間,修了好幾條公路,這些公路從城裏直通自家產業。他的錢就這樣一點點累積起來了。

到了57歲的時候,葛朗臺得到了三筆鉅額遺產。他也因此成爲了當地最有錢、最有威望的商人。但這沒有停止他瘋狂獵取財富的腳步。葛朗臺總是像動物捕獵一樣耐着性子等待最佳時機,時機一到,他就會像猛虎一樣撲上去將金幣收入囊中。就這樣,他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到了後來,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錢了。

誰能想到呢,這麼有錢的人卻過着非常摳門的生活。葛朗臺從不自己花錢買喫的,租他家地的農民每個星期都會送來食物。爲了省錢,家裏只僱一位傭人。家裏需要花錢的地方只有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家人們微薄的零花錢。富豪葛朗臺一家的生活就這樣樸素、平淡地循環着。

葛朗臺有個獨生女,叫歐也妮,這天是她23歲的生日。葛朗臺像往年一樣,趁歐也妮還沒醒來的時候就走進她的房間,給了她一枚閃閃發光的金幣。乖巧的歐也妮很得這位吝嗇老父親的歡心,因爲在省錢這點上她和父親是一樣的——把錢攢起來而不是花掉。

在歐也妮的生日聚會上,她與素未謀面的堂弟夏爾相遇了。夏爾的父親和葛朗臺是親兄弟,但後來夏爾的父親因破產自殺,把兒子託付給了唯一的親人葛朗臺。夏爾聽從父親的話來到葛朗臺家時,對父親的死和自己家的財產狀況還毫不知情。歐也妮看到高大帥氣、舉止優雅的夏爾,一見鍾情,想要好好照顧他。但葛朗臺對夏爾家的狀況心知肚明,他可不想背上這個負擔。爲了不讓夏爾成爲自己的累贅,葛朗臺修改了夏爾父親的遺囑,還請了朋友克羅旭和銀行家幫忙,處理了夏爾父親的遺產,給夏爾制訂了一個長期還債的計劃。

在夏爾住進葛朗臺家幾天後,葛朗臺就把夏爾父親自殺的消息告訴了他,這令夏爾悲痛欲絕。好在還有善良的歐也妮陪在他的身邊。歐也妮的愛很快得到了回應,兩個人偷偷表明各自的心意,逐漸走到了一起。但很快,夏爾爲了自己的前程不得不去印度經商。爲了幫助夏爾創業,歐也妮把自己攢了多年的金幣送給了他,而夏爾也將母親的金梳妝匣留給歐也妮作爲紀念,兩個人就這樣私定了終身。

生活依舊平淡,不過心中多了夏爾的歐也妮,生活比往常快樂很多。但是,很快,這份幸福就被打破了。歐也妮送給夏爾的金幣對吝嗇鬼葛朗臺來說可是最珍貴的東西,愛錢的葛朗臺甚至會在每年新年的時候都拿出來摸一遍。他要是知道金幣被送了外人,不知道得發多大的火。而歐也妮也大大低估了爸爸愛財的程度,天真地以爲如果將自己真心愛着夏爾的事講出來,爸爸就會原諒她。結果,得知金子不在了的葛朗臺大發雷霆,吼聲震得樓板都在發顫。身子骨本來就弱的葛朗臺太太被他這麼一吼,一下給嚇病了。但葛朗臺可不管這些,憤怒的他不管妻子的病,也不管歐也妮怎樣求情,吼叫着將歐也妮關進了房間,只讓她喝水喫麪包。吝嗇的葛朗臺爲了金錢連親情都不要了,他和女兒的爭執持續了很久,在白天,他會時不時地看望重病的妻子,但是對女兒卻表現得不管不顧。

這天,葛朗臺像往常一樣到小花園裏遛彎兒。在他心裏,其實也是心疼女兒的,可是又沒辦法放下自己固執的脾氣,尤其是一想到金幣被送了人,就更無法消氣了。葛朗臺坐在花園的小木凳上發呆,這時,公證人克羅旭走到了葛朗臺的面前。他警告葛朗臺,如果他妻子死了,他的財產就要重新分配,到時候,歐也妮就會分一部分財產出去。聽到這些,葛朗臺害怕了,他只想讓財產緊緊地握在自己的手中。爲了能把財產緊握在自己手裏,葛朗臺和女兒講和了。

有一天,歐也妮和母親一起,看着夏爾母親的畫像回憶夏爾,在門外偷看的葛朗臺眼神突然一亮。夏爾母親的畫像就裝在夏爾送給歐也妮的金梳妝匣裏。看到金梳妝匣的葛朗臺像餓虎撲向食物一樣,撲向了梳妝匣,他興奮地摸着梳妝匣,碎碎念着:“這是黃金,這是十足的黃金呀!”葛朗臺被金錢迷惑了雙眼,他要把盒子據爲己有。歐也妮當然不會將心愛的夏爾留下的唯一的紀念物讓父親搶走,就在這場爭奪中,葛朗臺太太因爲見不得父女之間反目成仇,當場暈死過去,離開了人世。

妻子死後,爲了守住財產,葛朗臺對歐也妮的態度漸漸好了起來,而歐也妮因爲只剩下父親這個唯一的依靠,也原諒了此前父親的所作所爲。葛朗臺趁着和女兒感情逐漸緩和的時候,讓歐也妮簽了一份放棄繼承她母親遺產的協議,就這樣,葛朗臺再也不必擔心自己的財產被分走了。當然,爲了家中以後的生計,葛朗臺也教給歐也妮一些持家的技巧,慢慢地,歐也妮學會了葛朗臺全部的理財方法。時間一天天過去,葛朗臺家的生活依舊是平平淡淡的,但錢是不能阻止死亡的。在82歲高齡的時候,葛朗臺癱瘓了,病情不斷惡化,最終離開了人世。失去了親人的歐也妮從公證人那裏得知,這兩年自己在各處的投資盈利算起來,已經讓她坐擁上千萬的資產,歐也妮成了名副其實的女富翁,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向她求婚,但她只希望心愛的夏爾能夠儘快回來,她想和夏爾在一起。

終於,在夏爾離開長達7年之後,歐也妮打聽到了他的消息,不過,此時的夏爾已經不是從前的夏爾了,在外經商的夏爾見識到了各種各樣的世面,思想逐漸改變,從原來的優雅瀟灑變得多疑貪婪。他爲了追名逐利娶了一個有錢有勢的女子。當得知歐也妮仍在苦苦地等待他時,他就給歐也妮郵寄了一封信。在信中,夏爾用客套的語氣感謝了歐也妮的幫助,並交代了自己現在的情況,完全沒有顧慮看到這封信的歐也妮會多傷心。想到夏爾的背叛,失去希望的歐也妮答應了一位先生的求婚。可是結婚沒多久,歐也妮就成了寡婦,雖然她腰纏萬貫,但生活樸素得同他父親在世時別無二致。不過啊,和葛朗臺不同的是,歐也妮將自己的錢捐給了慈善機構,她在數不盡的善舉義行的伴隨下度過餘生。

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那麼,巴爾扎克寫下這部小說想要表達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用“貪婪與吝嗇”“拜金主義”“風俗史”這三個關鍵詞,來幫你理解這部偉大的作品。

【貪婪與吝嗇】

我們先通過第一個關鍵詞“貪婪與吝嗇”來了解一下葛朗臺的人物形象。

曾經有人說:“自莫里哀的《吝嗇鬼》以後,不會有人再寫吝嗇鬼了!”但是,巴爾扎克不僅寫了,還寫得很獨特,很成功。葛朗臺也成了文學史上四大吝嗇鬼之一,這說明葛朗臺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深入人心了。那麼,他有什麼典型的特點呢?

首先就是他的貪婪。在葛朗臺的眼中,金錢高於一切,他對金錢的渴望和佔有慾十分強烈。比如到了半夜,他就會把自己關在裝滿錢的密室中,撫摸、欣賞他的金幣。最能表現葛朗臺貪婪的一幕就是在他臨死時,神父要爲他禱告,可他卻猛地起身,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死死地抓住神父鍍金的十字架。他的貪婪已經佔據了他的思想,他只要一看見金子就想把金子收入囊中。

我們再來說說他的吝嗇。葛朗臺擁有鉅額的財富,但卻特別摳門。家裏每天的食物都由他親自分發,嚴格控制;夜晚家裏只許點一支蠟燭照明;不管天氣多冷,不到十一月不能生火,第二年三月必須滅掉。

這樣一個貪婪又吝嗇的人物形象,巴爾扎克是如何塑造出來的呢?

首先,作者結合歷史背景塑造人物,給人物打上了時代的烙印。19世紀30年代,法國進入了七月王朝時期,新國王靠着資產階級的支持登上了王位,登基後的國王也沒有忘本,大力扶持資產階級。於是這一時期金錢的力量空前膨脹,法國工業革命迅速發展,資產階級逐漸壯大,一些資本家們在積聚財富的過程中不擇手段,充滿了血腥。這樣的現象引起了巴爾扎克的注意,他用文字來揭示資產階級的嘴臉,葛朗臺吝嗇的形象就反映出了當時人們的心理,要把錢死死地攥在自己手心裏。

其次,作者強調對人性的挖掘。葛朗臺是一個視財如命的人,巴爾扎克沒有單純地描繪葛朗臺是怎麼樣發家致富,怎麼樣用自己的頭腦收斂錢財,而是重點寫了錢對他的重要性。巴爾扎克把他對妻子的愛、對女兒的愛,以及對朋友的愛,和他對金錢的渴望放到了一起比較。在這個過程中,葛朗臺貪婪吝嗇的人物形象變得更加深入了,也把葛朗臺只在乎金錢的本質揭露出來。

最後,作者用真實的細節突出人物的獨特性。在小說中,葛朗臺看到了歐也妮的金梳妝匣後,“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着的嬰兒。”這樣的描寫展示出了葛朗臺想要佔有錢財的強烈慾望。即使臨死的時候,葛朗臺也要讓女兒把金子放在自己的手裏。這些細節描寫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活。

以上就是第一個關鍵詞——“貪婪與吝嗇”。

【拜金主義】

除了“貪婪與吝嗇”,《歐也妮·葛朗臺》中的人物還有另外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拜金,葛朗臺簡直就是拜金主義的代表。拜金主義指的是這樣一種觀念,盲目地崇拜金錢,把追求金錢當作是人生的目標。那麼,這種拜金主義又是怎樣影響了作品中的人物呢?下面就通過第二個關鍵詞“拜金主義”來了解一下。

在《歐也妮·葛朗臺》中許多人物都信奉拜金主義。那麼拜金主義都有哪些影響呢?小說中的葛朗臺是純粹的拜金主義者,他不關心食物好不好喫,不關心房子住得舒不舒服,不關心家人的生活,腦子裏只想着掙錢,徹底淪爲了金錢的奴隸。而另一位拜金主義的代表,歐也妮的堂弟夏爾。他原本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富少爺,但父親的破產改變了這一切,他不能夠再過無憂無慮的日子了,窮困的夏爾不得不到印度去尋找商機,爲了掙錢,他不擇手段:販賣人口、大放高利貸、在關稅上做手腳、倒賣贓物……在不斷追求金錢的過程中,夏爾變得狠毒、貪婪,不再是以前那個純真的少年了。金錢將他奴役成了一個追求功名利祿的商人。

拜金主義還影響着這些人的家庭。葛朗臺爲了掙錢東奔西跑,從沒陪伴在女兒歐也妮身邊,連歐也妮過生日的時候,收到的禮物也只是父親最愛的金幣。但是這些金幣歐也妮一個都不能花,因爲每到過年的時候,父親還得讓歐也妮把金子拿出來給他看看。拜金不僅影響到了葛朗臺對女兒的照顧,也影響了父女之間的情感,當他得知歐也妮把金幣送給夏爾之後,葛朗臺甚至不惜與女兒決裂。歐也妮的母親也因見不得這種場面而生病去世。

此外,拜金主義也影響了歐也妮的情感生活。歐也妮和父親不同,她對金錢並不貪婪,相反她是個重情重義的女孩兒,爲了幫助夏爾甚至不惜和父親鬧翻。可夏爾掙到大錢後,就忘記了和歐也妮的海誓山盟,選擇了地位更高、錢更多的女人。夏爾的行爲讓歐也妮的生活失去了希望,她的愛情就這樣成爲拜金主義的犧牲品。歐也妮沒感受過父愛,而原本純真的愛情,也被金錢斬斷了,可以說,拜金主義影響了她的一生。

以上是第二個關鍵詞——“拜金主義”。

【風俗史】

那麼,巴爾扎克爲什麼一定要寫當時法國社會的拜金風氣呢?下面就通過第三個關鍵詞“風俗史”來了解一下這部小說的寫作特點。

《歐也妮·葛朗臺》是一部短篇小說,收錄在巴爾扎克名爲《人間喜劇》的這部小說集中。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由幾十部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作品構成,《高老頭》《貝姨》《夏倍上校》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品。這部小說集再現了當時法國社會各個層面、各種人物的生活,展現了當時法國的社會風俗。

能創作出這樣具有風俗史特點的小說與巴爾扎克的創作理念密不可分。

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的前言中這樣寫道:“法國社會將成爲歷史家,我只應該充當他的祕書。”成爲法國社會的祕書就是對法國社會進行記錄和描摹,巴爾扎克也確實做到了,他以社會上最典型的人物爲抓手,從環境的描寫、人物的個性、真實的細節以及強烈的現實,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特點。他站在現實主義的高度,爲後世展現出了當時最真實的法國社會。

《歐也妮·葛朗臺》這部作品就是巴爾扎克極具風俗史特點的小說的典型傑作,這部小說從宏觀和微觀不同的方面展現了當時的社會圖景。

咱們先來說說社會的宏觀背景。在當時的社會,資產階級得勢,貴族社會衰亡,金錢已經逐漸取代了門第成爲權力的象徵。葛朗臺家忠心耿耿的女僕就是很好的例子。這位女僕長得五大三粗、相貌醜陋,沒有人看得上她,但當她在歐也妮家收穫了很多報酬之後,她很快便結了婚。人們不但不嫌棄她了,甚至還羨慕她呢。

而在微觀的社會刻畫方面,人性在不同時期和環境下的變化也是耐人尋味的。夏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去印度經商之前是一位高貴儒雅的青年,不在乎金錢的多少。但是經商的過程中,他變得功利而不擇手段,爲了掙錢幹了很多像販賣人口這種喪盡天良的事,這與他之前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以上就是我們的第三個關鍵詞——“風俗史”。

《歐也妮·葛朗臺》之所以是一部經典名著,首先是因爲巴爾扎克在作品中生動形象地刻畫了老葛朗臺這個典型人物,讓吝嗇鬼的形象深入人心,而這種寫作手法對以後的文學作品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其次,巴爾扎克通過細節的描寫,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社會中資本家們爲收斂錢財,積攢財富不擇手段,甚至對親情和愛情麻木的現象,揭露了社會現實。

最後,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今天分享的這本書:《歐也妮·葛朗臺》通過塑造葛朗臺這一貪婪吝嗇的人物形象,諷刺了當時盛行的拜金主義,是一部反映法國社會風俗史的小說。記住三個關鍵詞:“貪婪與吝嗇”“拜金主義”“風俗史”,恭喜你對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