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有一個世界級謎團很可能也跟環境破壞有關,那就是復活節島上的巨大石像。沒有了圓木運輸石像,島民只好停工,留下一堆未完工的石像。

提到環境問題,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被污染的水源、滿大街的汽車尾氣、濃煙滾滾的工廠和無處不在的輻射,似乎一切都是工業革命的惹的禍。但實際上,人類早就開始破壞環境了,只不過現在靠着科學技術越來越囂張了而已。     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濫伐雨林、過度捕撈、海洋酸化、土壤沙漠化等等。不過,有一個世界級謎團很可能也跟環境破壞有關,那就是復活節島上的巨大石像。     位於南太平洋的復活節島是地球上最孤立的陸地,島上的土著既沒有金屬工具,又沒有輪子,他們是怎麼豎起幾百座高達6-23米,重30-90噸的石像呢?更奇怪的是,大部分石像都被推倒在地,而且島上還有不少未完成的半成品。     那麼,土著究竟是怎麼運輸和豎立這些石像的?好不容易立起來的石像,爲什麼又倒了?還有那些半成品,顯然是突然停工,這裏到底發生過什麼?隨着考古學和古生物學的進展,謎題已經被一一解開。     原來,大約在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亞人來到復活節島定居。那時候的復活節島,森林密佈,綠意盎然。然而好景不長,島民爲了農耕、造船以及運輸石像,開始瘋狂砍樹。沒錯,島民用來運輸和豎立石像的,也是用樹做成的圓木。     再大的森林也經不起這麼消耗啊,終於,到公元1500年,島民砍光了森林,復活節島上一棵樹也沒了。沒有了圓木運輸石像,島民只好停工,留下一堆未完工的石像。隨着森林的消失,島民的生活日益艱難,找不到食物,只好自相殘殺,這個曾經的海上桃花源徹底淪爲了“人喫人”的戰場。而石像,也在連年戰火裏被推倒和毀壞。     類似的故事不只發生在復活節島,在新墨西哥州的查科峽谷,有一個由13個村落組成的龐大住宅羣,裏面有成千上萬棟房屋。其中有一棟住宅,長200米,寬96米,高5層,裏面有500個房間,直到19世紀的摩天大樓出現之前,它一直是北美洲史上最大的建築物。     然而,這麼多房子,卻一個人都沒有,周圍是一大片沙漠。生活在附近的印第安人只知道這裏曾經住着“古人”,至於他們爲什麼會在一片沙漠裏聚居?蓋房子的木頭從哪兒來?好不容易建好了,人又上哪兒去了呢?這些問題,印第安人也沒有答案。     最後幫助我們解開謎團的,是一種叫做“林鼠”的齧齒動物。林鼠會蒐集植物築巢,在一個地方世世代代一住就是50-100年,所以,從林鼠的巢就能推斷出當地植被的情況。通過分析查科峽谷裏的林鼠巢,人們發現,原來啊,這裏一開始根本不是沙漠,而是森林,但在“古人”定居之後,開始大肆砍伐森林蓋房子,臨近的樹都砍沒了,他們又修了四通八達的路,把80公里之外的樹拉回來。     到最後,方圓百里,樹木全無,土壤漸漸沙化,人們實在沒法在沙漠裏繼續生活,只好棄城而逃了。大約在1000多年前,這裏曾是北美洲最輝煌的史前文明中心之一,而現在,只剩下了斷壁殘垣和漫漫黃沙。     如果說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因爲無知、沒經驗,不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才導致環境嚴重破壞,可現代人在擁有先進知識和技術的情況下,還明知故犯,繼續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照這樣下去,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和復活節島上的人一樣,親手造出一片文明的廢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