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该怎么保护“钱袋子”,远离投资理财陷阱?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如何让企业真正用起来,得到好处?怎样让农业保险更惠农?

4月29日,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查斌仪、副局长钱东平,以及金融发展、地方金融监管、金融稳定等相关职能处室的负责人走进江苏省政风热线直播活动,直面回应诸多热点问题。

保护“钱袋子”,承诺高收益就要打问号

拒绝高利诱惑,江苏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提醒您远离投资理财陷阱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于去年10月份成立,是省政府直属机构。对于这个年轻的金融监管局,公众是否了解?直播播放的街采结果并不理想,不少观众表示对地方金融监管局不是非常了解。

直播中,查斌仪详细介绍了地方金融监管局的三个主要职责,即按照中央规定履行地方金融监管、推动地方金融的改革发展、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对于老百姓遇到理财骗局如何投诉的问题,查斌仪说,去年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和省政务办合作开发的12345的举报平台,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市民也可以向属地的地方金融监管局举报。“如果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话,还可以直接向公安部门举报。”

对于如何防范识别理财陷阱,查斌仪进一步“支招”。首先,投资前老百姓要看这个融资机构是否合法,宣传是不是有违法违规的嫌疑。按照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对投资项目理财收益做宣传,更不能承诺高收益,除了银行存款以外都不能做宣传。此外,还要看投资对应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投资合同是否完善、正规等,特别要查验投资合同章是不是正规的投资机构,资金是否流向个人账户,“如果是,十有八九是陷阱”。

“不管他打着什么旗号,宣传什么商业模式,只要记住一句话,也就是去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讲的,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那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他最后提醒,参与投资理财互动,要注意任何投资和理财都是有风险的,投资理财活动也应遵循“风险自担”原则,投资前自身要先进行充分的自我评估,看看是否具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合理规划投资理财,拒绝高利诱惑。

从“抢单”变“刷单”,金融服务平台不能“看上去很美”

拒绝高利诱惑,江苏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提醒您远离投资理财陷阱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江苏创新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融资对接平台,中小微企业可以及时发布个性化融资需求。

钱东平介绍,平台建设的初衷,主要是考虑到中小企业与银行在融资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江苏有银行机构150多家,往往很多企业只知道一家银行的一个产品。”有了金融服务平台,任何一家企业只要简单注册就可以成为用户,直接提出融资需求,平台会及时把融资需求推送给线上的100多家银行。

但记者暗访发现,平台运行效果离设想的还有不小差距。按照省金融服务平台的信息显示,江苏某服务有限公司和淮安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份和淮安农村商业银行实现贷款业务对接,记者找到两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实地了解企业方对金融服务平台的感受度,结果却出于意料。这两家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他们的贷款业务都是在线下完成后,再到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登记、发布。对于这一做法,淮安农村商业银行业务部工作人员也给出了解释:“市政府对我们有考核,每一笔发放的贷款要在平台上面走一下,就是走个流程,平台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

原本是应该由银行“抢单”,让中小微企业享受最优惠的融资利率,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银行将线下已经做好的业务“照搬”到线上,上平台成了走形式。而记者在南京、苏州、常州等多地走访调查中发现,这样“走了样”的刷单模式并不是个别现象,不少在平台完成贷款业务对接成功的企业,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个平台存在。

“设计的是‘抢单’程序,最后变成了‘刷单’的过程,您怎么看这种反差?”接过这个“辣”问题,钱东平坦言,实际工作当中知道有这样的情况,“而且某种意义上是我们让金融机构主动地去推动这些客户上平台”。他进一步解释,为了让更多企业知晓平台,除了加大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我们仍要依托商业银行规范导流,让更多的企业来用这个平台。“现在是两条腿一起走,让更多企业逐步习惯、关注到、使用到这个平台,只有使用这个平台后感受到了好处,这个平台后面的效果才会发挥出来。”他介绍,目前平台的企业用户数已达到13.6万个,并且大部分企业真正在用这个平台。

多听听农民心声,不让农险效果“打折”

拒绝高利诱惑,江苏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提醒您远离投资理财陷阱

参加农业保险能够规避自然灾害,以及其它意外因素的影响,因而深受广大农户欢迎。但一些特色险种的空缺,让农险支农惠农的效果打了折扣。

“塘口发生大疫之后,一旦消毒不到位,就容易把病菌带到塘口里面,养殖的甲鱼就会全军覆没。”在扬州市宝应县永政水产养殖场,负责人李永政告诉记者,自己养殖甲鱼30多年,承包养殖水面600多亩,甲鱼市场较好,价格也颇为可观,但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疫病传染、自然灾害等诸多风险。为了降低养殖风险,水产养殖户都希望当地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相应的农业保险,却被告知相应的农业保险尚处于空缺状态。

对于农户的这一需求,人民保险公司宝应分公司政策性农业保险办公室副主任薛建应回应称,省里面还没有开设甲鱼养殖的险种。“甲鱼是地方性品种,养殖量达不到一定的数值,保监会是不可能批的。”

河蟹养殖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每年的2月至4月是河蟹养殖的苗投放期,水质、温度等外部环境极容易影响蟹苗的生长。河蟹养殖户告诉记者,目前河蟹养殖保险的相关品种比较单一,他们希望地方金融管理局能够联合保险公司增设新的农业保险,满足广大养殖户的需求。

对于记者采访发现的问题,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三处处长汪洋说,这些正是近两年来该局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我们主要通过推动各类创新型农业险种,来解决他们的风险需求,包括险种范围的拓展,以及农险保障责任范围的进一步拓展。”

汪洋说,不是所有的特色险种都需要地方组织,当地的保险机构就可以解决地方险种的开发和完善。他表示,针对农户反映的情况,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事后会跟当地的金融主管机构联系,如果确实符合保险的基本原则、规律,并且有相当多农户有投保需求,会协同有关方面加快认定,进一步满足农户的需求。“在畅通渠道方面,今后我们也会更加注重倾听一线农民的需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顾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