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19日電(記者 陳靜)近年來臨牀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比率明顯高於非糖尿病患者;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也在降低癌症風險上展現出優良成效。

在糖尿病和癌症這兩種疾病之間,是否存在着某種仍未被科學研究發現的聯繫?爲何防治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也能夠在預防癌症的舞臺上大顯身手?復旦大學19日披露,該校生物醫學研究院施揚/石雨江教授團隊的創新成果重新審視致癌背後的原因,爲糖尿病與癌症之間的關係找到了一條不同於以往代謝視角的新通路。

據介紹,研究不僅揭示了糖尿病與癌症之間確實存在着傳導通路,還指出,部分糖尿病治療藥物也能有效地降低部分癌症爆發的風險。該項研究對於理解糖尿病與腫瘤發生的關係具有重要意義,爲腫瘤防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與更多可能。

這項重大科研成果北京時間1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據透露,該課題由復旦大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及哈佛佈雷根醫院合作完成。

據悉,直至今日,癌症依然是令人談之色變的疾病。究其根源,導致癌症的原因有許多。除了爲衆人所熟知的DNA序列突變與基因遺傳,還有許多來自於基因密碼之外的因素。如水、空氣、營養等環境因素都可能在特定情況下,對人體遺傳性狀進行調控,使得一部分健康基因組產生非正常表達,甚至是“失語”。當身體內原本堅固的抗癌防線逐步失去效用,患癌症的風險自然也就增高了。

營養環境是如何影響癌症的產生呢?石雨江團隊經實驗發現,在環環相扣的連鎖反應之下,高糖環境最終會破壞5-hmC(一種表觀遺傳新標誌物)表觀抑癌修飾的生成。表觀抑癌修飾變少了,患病風險自然大大提高。

既然糖尿病與癌症之間確實存在着傳導通路,那麼治療糖尿病的相關藥物是否也同樣對預防癌症有一定幫助呢?爲了驗證猜想,石雨江團隊以糖尿病治療藥物二甲雙胍爲例進行了實驗。 研究發現,二甲雙胍通過一系列過程對腫瘤生長達到抑制。

研究團隊發現,少攝入糖分,保持體內血糖始終維持在較低水平,對防治部分腫瘤有着積極作用。此項研究也將爲更多臨牀研究和預防癌症的藥物開發奠定基礎。

石雨江表示,自己和團隊所做的不過是爲這一領域的研究打開一扇全新的窗戶,後續完善與臨牀應用仍有待不斷探索。石雨江表示:“做科研就像是許多學者共同繪製一幅畫作,一步步點亮科學未知的地圖。有人爲畫作添上鼻子,有人畫一雙眼睛。我們每個人所做的其實都只是這幅畫作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但是當這些微小的拼圖一塊塊連接在一起時,科學的圖紙就會變得越來越寬闊。”(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