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又名绒花树,马缨花。落叶乔木,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荚果条形,扁平,不裂。高4-15米。树冠开展;小枝有棱角,嫩枝、花序和叶轴被绒毛或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于枝顶排成圆锥花序;花粉红色;花萼管状,花期6-7月;果期8-10月。因其花色漂亮,树形优美,被广泛种植,但是合欢木虱却经常危害合欢,造成合欢树生长不良,影响观赏价值。那么如何做好防治工作呢,我们先来了解下合欢木虱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以便于做好防治工作。

【1】 危害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嫩梢或枝叶,吸汁危害,尤以嫩梢和叶背居多。幼虫分泌白色棉絮状蜡质物,影响树木生长,并诱发病害。

【2】 发生规律:

若虫群集在合欢嫩梢、花蕾、叶片上刺吸为害,造成植株长势减弱,枝叶疲软、皱缩,叶片逐渐发黄、脱落。一年发生3~4代。以成虫在树皮裂缝、树洞和落叶下越冬。春天当合欢叶芽开始萌动时,越冬成虫产卵于叶芽基部或梢端,以后各代的成虫则将卵分散产于叶片上。若虫期30-40天。5月初开始危害,8月下旬基本结束。

【3】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剪除带卵枝条。

2、若虫发生盛期喷施树虫一次净或林虫净800-1000倍液防治。

3、可以使用淇林根施产品--树虫清进行防治,一次用药,持效期可达半年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