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暑憩多景樓詩帖》是比較貼近米芾成熟時期書法特點的作品,在這部帖中,方的折角逐漸變爲了圓角,字形逐漸變得圓潤,行距較大,而字距相對行距稍微緊湊一些。《列子》說:穆王臺就是他爲“西極之國”的“化人”建築的樓臺,極盡土木之功,用盡府庫珍藏,有千仞之高,可比終南山,號曰“中天之臺”。

《秋暑憩多景樓詩帖》是比較貼近米芾成熟時期書法特點的作品,在這部帖中,方的折角逐漸變爲了圓角,字形逐漸變得圓潤,行距較大,而字距相對行距稍微緊湊一些。字形基本取以平畫寬結。

▲米芾《秋暑憩多景樓帖》書於元祐元年(1086年),縱27.6釐米,橫34.3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多景樓 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甘露寺內

1086年初秋,剛定居於潤州的米元章,登上了聞名遐邇的多景樓,此樓是北固山風景最佳之地,宋元以來經常爲歷代文人雅士聚會賦詩之所。

登高望遠,心胸開闊,極目江海,觸景生情,這讓米芾遙想到了上古的穆王臺,此時的米芾纔剛剛35歲,詩才並非一流的他,也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詩《秋暑憩多景樓》:

縱目天容曠,披襟海共開。

山光隨眥到,雲影度江來。

世界漸雙足,生涯付一杯。

橫風多景夢,應似穆王臺。

(穆王臺:周穆王所建的一座樓臺。周穆王是周朝第五代王,一位在中國古代史上富於傳奇色彩的帝王,世稱“穆天子”。在古老的傳說中,他曾西征犬戎,東攻徐戎,會合諸侯,鞏固了西周的統治。《列子》說:穆王臺就是他爲“西極之國”的“化人”建築的樓臺,極盡土木之功,用盡府庫珍藏,有千仞之高,可比終南山,號曰“中天之臺”。臺成,他與“化人”在“中天”之上宴飲享樂,活了一百零五歲。)

古代並沒有照相機,在景點上留念,最好的辦法有兩種,一是畫,二是詩,這兩種方法都能夠把景色和自己的感想結合起來,也或許這纔是最好的觀景留念吧。於是爲了記錄下來此情此景,米芾順手拿來一支毛筆,抄下來了這首詩,也便誕生了此帖。

《秋暑憩多景樓帖》高清欣賞

附:《多景樓詩冊》高清欣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