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於需要飛行距離很遠,這些核巡航導彈都是渦扇發動機推進,高亞音速飛行,主要靠地形匹配製導,提前規劃好航路,繞開敵方雷達和防空火力,唯一的例外是法國空軍的ASMP中程超音速核導彈,採用衝壓式發動機,飛行速度可達3馬赫,最新的ASMP-A射程可達500公里,TN81核戰鬥部當量可達30萬噸級,由陣風戰鬥機攜帶。五大國中,隨着WE.177在1998年退役,英國完全放棄了空基核力量,而法國空軍計劃用高超音速的ASN4G導彈取代ASMP-A,由此可見,是否需要空基核力量,是採用核航彈還是核導彈,核巡航導彈是走亞音速隱形路線還是走高超音速路線,取決於使用國本身的空軍實力和實際需求。

核武器是當今世界的終極武器,也是大國地位的象徵。但原子彈、氫彈威力再大,都需要有強有力的投擲工具,在1945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顆用於實戰的原子彈由美軍B-29戰略轟炸機投向廣島的那一刻起,空基核力量就成爲大國核武庫的重要組成,那麼問題來了,當今世界有哪些戰機可以用來投擲核武器?

把廣島和長崎夷爲平地的“小男孩”和“胖子”,代表着空基核武器發展過程中歷史最悠久的種類——核(航空)炸彈,而如今這些核航彈可以做的很小,如美國的B61核航彈,是一種戰術核武器,重量只有320公斤,TNT當量在300噸-40萬噸級間可調,基本上可以讓所有的戰術飛機都能攜帶。

圖片:B61-11

B61威力上不及已被淘汰的B83,後者當量高達100萬噸,但重量也達到了1噸,所以被B61取代。

美軍幾乎所有現役的戰機,不論是B-2隱形轟炸機還是F-16、F/A-18戰鬥機,設計上都能夠攜帶B61,從1968年服役至今一直改進,生產了3000多枚,目前現役的主要是可鑽地的B61-11,而最新的B61-12引入GPS/INS制導,可由F-35攜帶。

圖片:測試中的B61-12

但是,攜帶核航彈需要臨空投彈,很容易被敵方防空火力擊落,只有B-2這種高度隱形可“穿透”敵方防空網絡,才容易在戰時把B61投擲到敵人頭頂,所以儘管英國也曾有類似的WE.177核航彈,甚至可以讓“鷂”式戰機攜帶,中國也曾研發由強-5甲攜帶的“狂飆一號”,但都已退出現役。

圖片:一枚WE.177,由黃蜂輕型直升機攜帶,頗爲滑稽

在上世紀70年代,美蘇都曾研發核空射彈道導彈,如AGM-69“短距攻擊導彈”(SRAM),和“彩虹”設計局的AS-16/Kh-15“反衝”等,都是彈道式飛行,速度可達幾馬赫,但射程只有幾百公里,載機不夠安全,取而代之的,是射程遠、低空突防能力強的核巡航導彈。

圖片:FB-111可帶4枚SRAM

美俄空軍的空基核力量中堅正是這些,美國空軍現役的核巡航導彈是AGM-86B空射巡航導彈,主要由B-52H戰略轟炸機攜帶,更先進的AGM-129隱形核巡航導彈卻遭到裁撤,俄羅斯的Kh-55核巡航導彈可由圖-160和圖-95MS攜帶,更先進的Kh-102是Kh-101隱形巡航導彈的核彈頭版,已在開發中,而中國則有轟-6K攜帶的長劍20巡航導彈,但是否有核彈頭版,尚不得而知,但理論上難度不大,這些巡航導彈都能在2000公里以外擊中目標。

圖片:AGM-129曾是最先進的核巡航導彈

由於需要飛行距離很遠,這些核巡航導彈都是渦扇發動機推進,高亞音速飛行,主要靠地形匹配製導,提前規劃好航路,繞開敵方雷達和防空火力,唯一的例外是法國空軍的ASMP中程超音速核導彈,採用衝壓式發動機,飛行速度可達3馬赫,最新的ASMP-A射程可達500公里,TN81核戰鬥部當量可達30萬噸級,由陣風戰鬥機攜帶。

圖片:陣風掛載的ASMP-A

五大國中,隨着WE.177在1998年退役,英國完全放棄了空基核力量,而法國空軍計劃用高超音速的ASN4G導彈取代ASMP-A,由此可見,是否需要空基核力量,是採用核航彈還是核導彈,核巡航導彈是走亞音速隱形路線還是走高超音速路線,取決於使用國本身的空軍實力和實際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