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战时德军有机械化部队不假,但更多的德军是纯徒步作战的,由于德国军卡的产能严重不足,就投入了大量的马匹,用于战时的后勤供给,网络上能搜索到此类照片,但数量不多更多的是德军机械化部队行进的雄姿。战时有相当多的德军部队,只能装备骡马,没错就是骡子和马匹,尤其二战末期,德国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在欧战国家中是最低的,机械化程度第一美军、英军第二、第三意大利军队、苏军第四、德军则排名垫底,其他交战国军队由于实力等原因,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就当是空气一般。

有大量二战时期,德国军队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以坦克、自行火炮和半履带装甲车等所组成的机械化部队,让吃瓜观众以为德军已经强大到非同小可的地步。

事实上,有许多这样的照片,是德军宣传部门拍摄的,包括大量的影像拍摄,有意在国内和占领国通过纸质媒体发布和电影放映,宣扬的就是德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威猛形象,让外界对德军战战兢兢,有些小国家就干脆不抵抗,直接举手投降,还美名其曰保护民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其实,战时德军有机械化部队不假,但更多的德军是纯徒步作战的,由于德国军卡的产能严重不足,就投入了大量的马匹,用于战时的后勤供给,网络上能搜索到此类照片,但数量不多更多的是德军机械化部队行进的雄姿。

由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军卡和摩托车等组成的机械化部队,实际上只占德军的少数部队,大量的陆军只是步兵,靠“11路公交”赶路,甚至德军中有大量的自行车、牛车和手拉的板车,都是有历史记载的客观事实。

即便德军占领了西欧许多国家,获得了大多数工业设备,但德国在巅峰时期的汽车也只有年产30万辆,大多数时候在15-20万辆的区间内徘徊,而同期美国的汽车年产量却高达500万辆,就汽车产量而言,德国连美国的零头都不到。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启动,德国共动用了超过50万匹骡马用于后勤保障,在东线苏德战场上,前后总共投入了超过100万匹以上的骡马。

同期的美英军队,早已全部实现了机械(摩托)化作战,步兵开赴前线都是乘坐装甲输送车和军用卡车,榴弹炮等都是军用卡车牵引,或采用自行方式的自行火炮。

战时有相当多的德军部队,只能装备骡马,没错就是骡子和马匹,尤其二战末期,德国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在欧战国家中是最低的,机械化程度第一美军、英军第二、第三意大利军队、苏军第四、德军则排名垫底,其他交战国军队由于实力等原因,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就当是空气一般。

德军先后投入的骡马不会少于200万匹以上,除了少量的骑兵成建制地需要军马,其他供各军兵种的侦察兵使用,其余则大都被用于后勤补给,骡马与板车的有机结合,是用来替部队运送各类食物和军用物资的。

调动一个不含装甲师或摩托化师的纯步兵军,德国军方曾经有过统计,需要动用6010节车皮,其中 2960节车皮都要用来“伺候”骡马,可见骡马在德军作战序列中,有着极为庞大的规模。

由于军卡数量供应不上,德军只得大量征用马匹、骡子来作为军队后勤的主要保障,尤其是骡子,虽然不及马匹善跑,但其驮载的重量以及在山地的行动能力,却是军马所远远达不到的。

但骡马在战争中的损失却非常大,除了遭遇空袭以外,意外翻车等原因,也导致大量的骡马死伤,且有大量的骡马是活活累死的,得不到军人的有效照料,缺乏优质饲料等原因,死亡率居高不下。

由于苏德战场距离非常远,严重制约了德军的后勤供应,军卡不够用,骡马也累死,大量骡马运用于战场,依然难以保障前线将士粮弹的有效供给,后勤跟不上经常与军队作战脱节,也是德军战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德国的资源毕竟有限,国力真正爆发是在三十年代上台执政以后,军工装备包括军队才慢慢扩容,攻打波兰二战爆发前才步入发展的快速道,有限的资源都向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输送车等倾斜,军用卡车的数量确实有限,是开战以后德队依然保有相当数量骡马的最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