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8日電 “人工智能:融合發展新機遇”論壇8日在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安渡廳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出席並致辭。

陳肇雄表示:“我們願與各方一道,搶抓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創新,促進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發展高質量高效率的智能經濟,建設幸福美好的智慧社會。”

資料圖,智能機器人。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同時,陳肇雄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夯實發展基礎。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努力在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和理論、方法、工具、系統等方面取得變革性、顛覆性突破。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重點突破智能芯片、系統、傳感器、核心算法等領域。強化科技應用開發,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

二是堅持產業互動,拓展融合空間。順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大勢,促進人工智能與雲計算、大數據、5G等技術交叉融合,深化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智慧工廠建設,打造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智能製造、智慧物流、智能商業等新模式新業態,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三是堅持需求帶動,增進民生福祉。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爲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發,推動人工智能在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深度運用,創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強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交通、助殘養老、家政服務、社會治理、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應用,推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院等建設,創新智能服務體系。

四是堅持制度規範,營造健康環境。加強人工智能相關法律、倫理、社會問題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倫理道德。完善人工智能產業政策,建立人工智能標準、測試、知識產權等服務體系,加強技術標準、數據資源、監管治理等國際交流,打造規範有序、開放合作、安全健康的國際人工智能發展新秩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