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聚美優品電商業務失意之時,陳歐投資的共享充電寶企業街電卻發展迅猛。這幾年,陳歐受到的質疑不只是在私有化上,在電商業務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陳歐做影視劇、進軍智能家居、投資共享充電寶,涉足的領域與聚美優品的主營業務風馬牛不相及。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深響”(ID:deep-echo) ,作者:鴻鍵,36氪經授權發佈。

核心要點 

  • 隨着4月15日私有化交易完成,聚美優品結束爲期六年的美股上市生涯。

  • 聚美優品曾是電商行業的明星,創立僅四年便赴美上市,但在遭遇假貨風波後,業績和股價大幅受挫。

  • 在聚美優品電商業務失意之時,陳歐投資的共享充電寶企業街電卻發展迅猛。疫情下充電寶行業備受打擊,美團趁虛而入,街電也正遭遇考驗。

聚美優品私有化於今日正式宣告完成。

4月15日上午9點半,聚美優品發佈公告宣佈完成私有化,成爲買方團擁有的私人控股公司,將正式從紐交所退市。

與2016年的私有化風波相比,聚美優品的此次私有化操作可謂效率極高:

  • 1月12日,聚美優品買方團提起私有化要約,擬用每ADS 20美元的價格收購未持有的股份。

  • 經一個多月的談判,買方團與聚美優品達成最終收購方案。

  • 4月9日,買方團通過要約收購方式收購了超過4034萬股A類普通股,約佔流通中聚美優品已發行A類普通股總量的63.7%,至此,聚美優品買方團已持有上市公司約96%的投票權,正式啓動簡易合併。

  • 4月15日私有化交易完成。

至此,延綿四年的聚美優品私有化連續劇最終落下帷幕,陳歐如願以償,將成立四年即於2014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聚美優品帶離了紐交所。

2014年,陳歐、徐小平、韓庚等參加聚美優品上市儀式

與私有化問題糾纏的四年,是聚美優品電商業務隕落的四年。

聚美優品曾是電商行業的翹楚,創始人陳歐的一句“我爲自己代言”火遍全網,在公司業績不斷攀升的背景下,聚美優品創立僅四年便成功赴美上市,收到市場熱捧。

戲劇性的是,上市後不久,聚美優品遭遇了假貨危機,股價連連下跌,之後的轉型失敗又進一步打擊了公司業績。2016年,陳歐第一次提出私有化要約,但由於收購價遠低於發行價,私有化過程遭受各種阻力。次年,陳歐撤回私有化要約。

第一次私有化嘗試嚴重傷害了聚美優品的聲譽,陳歐也從“創業偶像”的神壇上跌落,之後聚美優品業績一蹶不振,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如今,曾經的明星電商平臺已無人問津。

由於業績不見起色,投資人對聚美優品逐漸失去信心,和2016年的那次私有化相比,陳歐這次沒有遭遇太多阻力。在上一個十年,聚美優品騰飛後迅速墜落,爭議不斷,在新年代的開端,這一幕終於走到終曲。

從扶搖直上到無人問津

聚美優品曾經是個響亮的名字,無論是在電商行業還是資本市場。

2010年3月,陳歐和斯坦福學弟戴雨森、南洋理工大學學弟劉輝一起創立了聚美優品,當時品牌還叫團美網,主打業務是“化妝品團購”,同年9月,團美網正式改名聚美優品。

聚美優品是幸運的,一誕生就踏中了兩波浪潮——電商和團購。當時中國電子商務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大小平臺不斷出現。據商務部數據,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已達4.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同年,現在已成長爲小巨頭的美團剛剛成立,不久後,移動互聯網史上著名的“千團大戰”即將爆發。

創立一年後,聚美優品的總銷售額就突破了5億元。聯合創始人戴雨森曾表示,早期聚美的成功,一是藉着廣告營銷,趕上了團購大潮,之後又趕上了移動化大潮。

趕上大潮的聚美優品業績扶搖直上,三年下來市場份額增至22.1%,坐穩了中國美妝電商第一的位置。2014年5月16日,成立僅四年的聚美優品在紐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報27.25美元,較發行價22美元上漲23.86%,市值達38億美元,風頭一時無兩。

聚美優品團隊在上市現場

好景不長,經歷過高光時刻後,聚美優品開始走下坡路。

上市後不久,聚美優品供應商禕鵬恆業被曝在多個電商平臺銷售假冒服裝和手錶。此外,聚美優品的主營業務美妝產品也被曝出存在假貨風險,對於聚美優品上的大牌美妝旗艦店,雅詩蘭黛、蘭蔻等品牌均表示未授權聚美優品銷售。

儘管陳歐強調服裝和手錶只是邊緣業務,否認美妝產品存在問題,還表示“假一賠一百萬”,但市場和用戶並不認可。到2014年12月,上市僅7個月的聚美優品股價已不足13美元,市值縮水了一半。

“假貨”成爲聚美優品揮之不去的陰影,爲了挽回局勢,聚美優品砍掉了部分第三方業務,轉爲自營,同時開啓了全球直採的“極速免稅店”業務。

“平臺自營+全球直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聚美優品打消用戶疑慮,但新問題也隨之出現。在自營模式中,聚美優品的運營成本上升,從第三方業務中獲得的佣金減少,利潤也大幅減少,其201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營收3.08億美元,同比幾乎翻倍,但歸屬於普通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僅增11%,財報發佈後的3天裏,聚美優品股價從16.7美元跌到9.8美元。

2016年4月,我國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實施新稅制,在聚美優品的“極速免稅店”全球買手製模式下,產品的通關成本將大幅上漲,價格優勢不再。對於準備押寶跨境電商的陳歐來說,無異於當頭一棒。

與此同時,電商行業的時勢也在改變,“小而美”的垂直電商規模效應不足,流量成本居高不下,面對着阿里巴巴、京東等巨頭的擠壓,差異化優勢不再。不利因素層層疊加,加上之後轉型”顏值經濟“失敗,聚美優品業績一路下滑。2016年到2018年,聚美優品的營收從63億元跌至43億元,活躍用戶從1540萬跌到1070萬。

根據易觀諮詢的數據,2019年第三季度,聚美優品在國內網絡零售B2C的市場份額只剩0.1%。曾經的電商明星如今已毫無存在感,市值也一直停留在2億美元左右。

“網紅”陳歐跌落神壇

和公司的業績相似,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的個人聲譽經歷大起大落。在聚美優品火的那幾年,陳歐是公司的“流量擔當”。在公司營銷上,陳歐劍走偏鋒,拍了“我爲自己代言”系列廣告片,在社交媒體上引發“陳歐體”模仿熱潮,也爲聚美優品帶來大量流量。

形象好、學歷高,還是紐交所史上最年輕CEO,2014年的陳歐是時人眼裏創業偶像,但和他所創辦的公司一樣,在風頭最盛的時候,陳歐迎來了自己的名譽危機,其在新加坡的創業履歷被曝造假,明星光環開始暗淡。

受困於假貨和履歷造假風波,聚美優品股價一路下跌。

2016年2月,陳歐認爲聚美優品被市場嚴重低估,於是聯同聯合創始人戴雨森、大股東紅杉資本等,提出以每股7美元將公司私有化,也是從這時開始,輿論對於陳歐的評價徹底走向負面。

當時陳歐給出的7美元/ADS私有化價格相比較當時聚美5.8美元/ADS的市場價格,溢價率約爲21%。但由於當時距離公司上市僅不到兩年,而私有化價格僅爲IPO發行價22美元的三分之一,IPO新增股東很難接受不到兩年時間損失近2/3的噩耗。

陳歐的私有化要求招來罵聲如潮,知名投資人朱嘯虎直接在朋友圈稱陳歐爲“陳七塊”,憤怒的中小股東聯合抗議陳歐以及紅杉資本故意低價私有化,事情甚至鬧到了美國證監會。

儘管歷經波折,但那次私有化最後也沒完成,2017年11月,陳歐撤回了私有化要約。

私有化風波讓聚美優品在資本市場上聲譽嚴重受損,但故事沒有到此爲止。

今年1月,陳歐再次提出聚美優品私有化要約,計劃用每20美元/ADS的價格購買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股份。但實際上,在陳歐1月12日發出私有化要約前的一個交易日,聚美優品收盤價爲17.43/ADS,其溢價率僅爲14.7%,甚至低於2016年那次私有化要約提出的21%的溢價率。

在輿論場上,陳歐再次遭受質疑,有股東稱其“開着聯合收割機割韭菜”,這一次,“陳七塊”變成了“陳兩塊”。

這幾年,陳歐受到的質疑不只是在私有化上,在電商業務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陳歐做影視劇、進軍智能家居、投資共享充電寶,涉足的領域與聚美優品的主營業務風馬牛不相及。雖然陳歐將這番操作稱爲“多元化戰略”,但在投資者和市場看來,這更像是盲目追趕風口的“不務正業”。

不過,幸運又一次降臨到陳歐身上。

充電寶的故事已經備好

在聚美優品電商業務失意之時,陳歐投資的共享充電寶企業街電卻發展迅猛,這一業務在2018年5月實現了規模化盈利,且首次實現年度盈利。

曾經被看衰的共享充電寶盈利模式不復雜,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設備租賃和廣告,但和共享單車相比,共享充電寶在產品成本、折舊損耗、運營成本、維護成本等各方面都要低得多。當共享單車在燒錢做推廣、生產新車投放、組建團隊維護秩序時,共享充電寶行業則省心許多。

除了成本上的優勢,共享充電寶還通過與芝麻信用、微信支付合作,形成了免押金租借的通用模式,避開最終壓倒ofo的押金困境。根據Trustdata發佈的《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2019年共享充電寶信用免押金訂單佔比已達95.4%。

聚美優品2018年財報顯示,以街電爲首的“服務與其他”部分收入,幫助公司實現營收9.29億元人民幣,在集團業務總營收中佔比達21.7%,而這一佔比在2017年還只有3.1%。

同樣值得注意的還有街電和聚美優品的關係,財報顯示,2017年5月聚美優品以3億元收購了街電的多數股權,隨後又從街電的非控股股東手中獲得了更多的股權,截至2019年3月31日,聚美優品持有街電股權達82.07%,較2017年5月投資之初的60%高出不少。

從收入結構看,聚美優品越來越不像一家電商公司,更像個共享充電寶企業,其擁有的街電是塊好資產。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份額,街電以40.5%佔比排名行業第一,而小電、怪獸及來電佔比分別爲23.6%、20.9%和11.7%。

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預計將超過3億人,也就是說,街電帶來的營收佔比可能會更高。

以電商概念上市的聚美優品,如今主要營收已經轉爲共享充電寶業務,可以預見,聚美優品私有化完成後,公司在新業務的投入和企業決策上將更加靈活。

三年多時間裏,共享充電寶行業在經歷資本湧入的爆發期和行業洗牌後,資源逐漸向頭部傾斜,形成了目前“三電一獸”(街電、來電、小電、怪獸充電)的格局。2018年,街電宣佈在部分城市實現盈利,成了共享經濟大潮中爲數不多的好消息。2019年年初,街電COO何順在採訪中表示,頭部玩家基本已盈利。

與已經日薄西山的電商業務相比,街電的未來顯然更有誘惑力。此時完成私有化,陳歐轉移戰場的目的十分明顯。

除了充電寶,陳歐的“網紅”佈局也浮出水面。在A股上市公司三五互聯收購擁有700多個網紅IP和5億粉絲的MCN公司上海婉銳的案子中,收購標的背後也出現了陳歐的身影。

不可否認,陳歐捕捉風口的感覺依然敏銳。

幾年前押中的共享充電寶風口如今成了陳歐騰挪的Plan B,只是,沒有人預料到突如其來的疫情,疫情對充電寶行業造成巨大打擊,節點之下,美團選擇趁虛而入。對於街電而言,當下顯然不會太容易,但對於完成聚美優品私有化的陳歐而言,已經沒有退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