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盗防闺蜜,如今又让人开了眼。

7日上午11点30分,我看到澎湃新闻的这个报道,下巴至今放在楼下,没拾回来。如有拣获者,必写借条重谢。

呃……这个新闻,的确很奇葩。

奇葩在,最傻闺蜜碰到最坑了闺蜜。

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故事发生在常州。

小周和小徐是常州一家技校的同学,当然,同学之外,她们又披了闺蜜的外衣。

或者说,她们是披着闺蜜外衣的同学,是穿着同学内衣的闺蜜。

同学+闺蜜,好上加好,结果出问题了。

2017年8月,小徐因为工作的事情,十分烦闷,理所当然的,就找闺蜜倾诉。

闺蜜嘛,安慰一下是应该的。

可是怎么安慰,似乎都没有效果。小徐最后说,要想让我安心,写张借条给我。

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小周也傻,就写了借条。

写多少呢?俩人一合计,6万吧。

图文无关

小周是觉得6万不多,还是反正是写着玩的,干嘛不多写点呢——原因咱猜不出来。

反正,关系这么好,写就写吧。

写了第一回之后,小徐貌似也没当真,没拿这张借条说事儿。

可是,正如你所想的,她后来心情又不好了。

故技重施,又让小周写借条安慰自己。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把你卖到我的屯,小周想,反正上次写的借条,小徐也没真找自己要钱,写就写吧。

于是写了一张9万的借条,同时把原来的6万的借条作废了。

——这孩子是真傻还是假傻啊?

如果不傻,怎么还要写9万的借条?如果真傻,怎么还知道把原来的6万的借条作废?

就这样反反复复,一共四次,借条的借款金额高达24万!

没成想,今年1月,闺蜜翻脸了,拿着借条,开始要钱!

小周当即否认,但借条在她手,你不给钱就起诉;小周也害怕了,只好凑了8万多给她。

可距离24万还差老远,小周于是贷款还钱;贷了款还不上,催债人员上门,小周父母才知道这事儿,于是报警。

问题是,报警了就有办法了吗?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借条是你写的,“写借条是为了安慰闺蜜,没借她的钱”是你的一面之词,谁信呢?

如果真的是个套,可是够深。

“闹着玩”写借条可了不得,会给自己惹来大麻烦。

只要借条不是在胁迫的状态下写的,它就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小周想要证明自己和闺蜜只是闹着玩,需要两方面的证据:

第一,人证。

你说了不算,手握借条的闺蜜说了算。

她如果说是“闹着玩”写的,那借条自然就是假的,可以作废。

问题是,她会吗?

第二,物证。

你得证明“借贷关系确实不存在”。这可相当麻烦。

有些金钱往来,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是会留下证据的,比如银行转账凭证。

但也有些,是留不下证据的,比如直接使用现金交易。

如果闺蜜坚持说,我当时就是给了你现金,没有通过银行,又没有第三人在场,小周这个锅,估计是很难甩了。

做闺蜜慎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