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還記得語文課本中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首古詩被寫入日本的教科書,可見日本獨愛這首詩,這首詩頗有幾分禪意的靈感,在日本不管是婦女兒童,基本上都能朗誦這首詩。

日本之所以喜歡這首詩,是因爲這首詩非常的有意境,大家知道日本是崇尚唐朝文化的,而這首詩寫的不是那麼深奧,婦孺老幼都能聽懂,而詞藻又很簡單,並沒有那麼深奧,用詞簡單但是很好的表現出了內涵。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詩中出現了“寒山”這一詞語,在日本有寒山這個人,在日本神一樣的存在,即便是在美國寒山也被嬉皮士奉爲先行者,寒山的一生大起大落,本身自己出身於富二代家庭,最後淪落爲乞丐,而且長相也不是特別好看,參加了日本的科舉考試,考了很多次都沒有考進進士,後來沒有臉面見自己的父母,選擇流浪,後來跑到江南天台附近有一個名叫寒巖的地方隱居,這個地方就被稱爲寒山。

後來人們見到他衣不遮體,面容枯瘦,而且說話瘋瘋癲癲,但是思想境界很高,大概像現在就和上海的流浪大師沈巍一樣,而寒山最後成爲了詩僧,雲遊四海,活出一種灑脫,後人爲了紀念他,就把楓橋寺改成寒山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