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盧芹齋和吳啓週二人瞄準了商機,在上海開辦了私人古董出口公司“盧吳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收購古代的青銅器、陶瓷、字畫等,只要是好東西,一概都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盧芹齋是讓西方認識中國古董的啓蒙者。

世人皆知:“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


人性往往是相對的,而兩兩相對的人性,本質又是調和的。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穴居着一隻猛虎,只是在虎穴之外仍有薔薇叢生。


善惡是並存的,評價一個人的好壞,要在善惡中取其大者,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在民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古董商,後世對於他的人生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娶了15歲的嬌妻,還和36歲的丈母孃搞曖昧,真是不知羞恥,還是個奸商。又有人說,他在大是大非上,卻立場堅定,值得爲他點贊。


盧芹齋,1880年生於浙江湖州盧家渡,家境貧寒,他幼年喪父,母親無力照顧,只能將他寄養在遠房的堂叔家。在十多歲時,堂叔將其送到張家當僕人,負責照顧張家大少爺的飲食起居。


張家不是一般的大戶人家,張家的老爺張頌賢是浙江湖州一帶有名的鉅商,以經營蠶絲出口發家致富,在南潯、上海均開設有商行。他的家產在“南潯四象”中排名第二,何爲“象”?家中財產達百萬以上者稱之爲“象”。


盧芹齋所照顧的張家大少爺,就是日後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張靜江。


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因爲張家是經營外貿生意,所以經常到國外出差。盧芹齋便有機會跟隨大少爺張靜江來到法國,即見了世面,又學會了很多的經商之道。



同時,他還學會了一些的英語和法語,簡單的交流是沒問題的。此時的他心裏很清楚,如果想要出人頭地,一定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跟着東家幹,永遠不能有出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民國著名古玩商吳啓周先生,他提出要與吳啓周先生合作,在法國開一家古董店,吳啓周在國內供貨,他負責在法國出售。


正所謂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在清末民初時期,軍閥混戰,古董勢必價格大跌,


1902年,盧芹齋如願所償,在瑪德萊娜廣場開設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名字叫“東英公司”,主要經營古董生意。由於自身經濟實力的不足,他選擇和吳啓周先生合作。所以這家公司並不是盧芹齋自己的產業。



當時正值溥儀宣佈退位期間,小朝廷內的古董大多數都被拿出典當,很多王宮貴族、八旗子弟失去生活來源,把祖先遺留的或從宮裏偷的古董拿來典賣。促成了整個古董市場的繁華。


盧芹齋和吳啓週二人瞄準了商機,在上海開辦了私人古董出口公司“盧吳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收購古代的青銅器、陶瓷、字畫等,只要是好東西,一概都收。但是,當時歐洲人對中國古董還不是很瞭解和認可,畢竟這個業務也是第一次嘗試,盧芹齋賠了不少錢,但也收穫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失敗是成功之母,經歷過一次失敗之後,他苦心鑽研古董知識,並在法國做了市場調研。同時,他結交了一些法國的漢學的研究者,爲他的第二次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1908年,盧芹齋關掉了之前的“東英公司”,在巴黎九區創建了第二家古董店“來遠公司”。


這次,盧芹齋的生意可謂紅紅火火,目前存在於歐洲的古董,有將近一半都是“來遠公司”出售的。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他堪稱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古董販子。



因爲他的倒買倒賣,造成了國內的文物大量流失。因此,在部分人的眼中,盧芹齋的名聲可謂是臭名昭著。但也有人稱他是“藝術的傳播者”,讓歐洲瞭解中國。


法國著名的景點“巴黎紅樓”,便是盧芹齋投巨資所建。


“巴黎紅樓”是一個典型的中式建築,唐代的石雕護欄、魏晉風格的浮雕藻井、清代傢俱畫屏等等。在巴黎滿目的西洋景中獨成一格。



“巴黎紅樓”共有五層,裏面擺滿了中式的傢俱、器皿、繪畫和雕塑。現已被巴黎政府列爲“文化遺產”。



盧芹齋的感情世界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在開古玩店時,他與鄰店的店主奧爾佳相愛。奧爾佳是開服裝店的,這家店是她的情人送給她的,她的情人很有錢,服裝店也是情人送給她的。


在那個時候盧芹齋的生意還並不好,他沒有足夠的錢能夠養活一家,而且奧爾佳也不願意放棄服裝店的生意。


此時的奧爾佳很糾結,一面是她的舊情人,一面是她的愛人。兩面她都不想放棄,只能腳踏兩隻船。爲了能正大光明的與盧芹齋來往,她將自己15歲的女兒瑪麗嫁給了盧芹齋,這樣他們兩個就可以在不失去服裝店的情況下光明正大在一起。



女兒瑪麗是當年她做傭人時,與男主生下的孩子。


沒想到盧芹齋真的同意了這個方法,並且還和奧爾加的女兒生下4個女孩。


瑪麗和盧芹齋婚姻生活,一直有母親奧爾佳的身影。奧爾佳掌握着盧芹齋店裏保險櫃的密碼。


讓盧芹齋遺憾的是,他一輩子也沒有個兒子爲他延續香火,受儒教啓蒙的盧芹齋對外卻一直說自己沒有子嗣,他沒有教過四個女兒一句漢語,從未介紹過他的故鄉湖州。小女兒曾回憶,父親在結婚後,從未和湖州的盧家人聯繫過。


在新中國成立後,他的文物私運渠道已經中斷,文物也已斷供,在上世紀50年代初,他不得不全部清貨,結束生意。


1957年,盧芹齋死於瑞士,終年78歲,葬在妻子的家族墓地古何貝瓦。



縱觀盧芹齋一生,經過他手出售的書畫,青銅器,玉器不計其數,其中大多出自於歷代皇帝被盜的陵墓。給中國文化,考古,文物鑑定等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盧芹齋是讓西方認識中國古董的啓蒙者。他以專業文物知識和獨特的商業頭腦征服了歐美收藏者。


當然,他也曾捐款資助過辛亥革命,也曾建設“巴黎紅樓”弘揚中國文化,每天在紅樓免費資助中國留學生一頓午餐。


他一生充滿了矛盾,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國寶避免了戰亂,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我們應該感到幸運。


盧芹齋半黑半白的人生,確實很難讓人做出中肯的評價,您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