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无数,文武全能,李孝恭为何能平安富贵地过完一生?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是李世民的哥哥,战功无数,位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二位,仅次于长孙无忌。唐德宗时期追封六十四名将,他在其中。宋朝时期七十二名将,他也在其中。死后陪葬献陵,配享祖庙。这样一个要功劳有功劳,要能力有能力的人,却没有成为皇帝的威胁,反而逍遥的度过了后半生。李孝恭的祖父和李世民的祖父是亲兄弟,所以李孝恭也属于李氏宗族的一员。他在李渊起兵的时候就追随李渊,一路上披荆斩棘屡立战功,曾连续攻打下三十多个城池。


但他为人比较仁善,在占领城池之后,对于守城的将领都比较友好,没有处死他们,反而劝降这些人。他第一个放过的人就是朱粲,在放过朱粲之后,李孝恭的名声也传出去了。之后的攻城都是格外的顺利,很多将领都主动的投降迎接他们的到来。公元620年,李孝恭像李渊献计准备攻打萧铣,他开始造大船,让士兵们训练水战,为战争的到来做准备。之后李孝恭又将巴蜀将领的儿子全部给予任用,明为朝廷的重视,实则是朝廷对他们的监督,不让巴蜀的将领乱来。


公元621年,李孝恭率领军队起兵攻打萧铣,一路上也是十分的顺利。李孝恭每次的计划都能够收获胜利。萧铣看出了自己必定会败,为了百姓的安危主动投降。李孝恭在抓获萧铣之后,也放过了当地的百姓以及萧铣手下的士兵。在战胜之后,李孝恭被封为荆州大总管,李孝恭治理荆州十分的得当,大力屯田,修筑利民的设施,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公元623年,辅公祏反唐,李孝恭率兵前往九江,在战争之前,虽有异样出现,但是李孝恭仍然不惧怕。认为这是胜利的征兆,坚决带兵出发,最终赢得了胜利。


李孝恭也十分的聪明,他知道将来局势稳定的话,这些领兵的将领就会成为皇帝眼中的钉子,皇帝肯定会除之而后快。而他又有李氏家族的血脉,又有军功在身,必定会事最碍眼的。所以他选择了收敛锋芒,安心享乐。在平定江南之后,就天天在家饮酒作乐,与美女们寻欢。他也知道要让皇帝完全的放心他,不对他下手,就只能完全打消皇帝的猜忌,所以李孝恭也不插手朝堂之事。李渊看他这种生活,也明白了他的心思,于是给了他一个宗正卿的闲职,也不管他的私生活。


宗正卿的位置,可以说是位高但是手里有没有实际的权力,每个月拿的银子还不少的官职。也可以理解为朝廷拿钱在养着这个位置。在他担任宗正卿的时候,李世民三兄弟开始争夺皇位了。李孝恭很聪明他没有支持任何一方,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无论谁赢了,他都是他们的兄弟,肯定不会亏待了他。如果他进行了站队,赢了还好,如果输了那必定没有什么好的结果。所以他没有参与这场储君之争。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对于这位哥哥,也是十分友好的,先后晋升了他的官职,之后又给了他爵位。但李孝恭在获封之后,依然是吃酒作乐,日子过得十分潇洒。他虽然高调的享乐,但在为人处世方面确实十分的低调,总是谦让别人,也不因为自己有战功而认为高别人一等。还主动请求将高大的王府换成低调的,李世民自然也看出了李孝恭的意图,于是在金钱与美女上极力的满足他。李孝恭也能逍遥度日。


唐朝的江山,可以说一半是李世民打下的,一半是李孝恭打下的。但这样一位功臣,却十分的知进退,在国家有难的时候,绝不退缩。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就主动退场。不给自己犯错的机会,也不给皇上挑自己错误的机会。可谓是聪明至极。也是因为这样,他才能享受后半生的荣华,享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的位置,也能够在死后享受陪葬献陵,配享祖庙的殊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