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家里的东西总是越堆越多,旧衣服、空鞋盒、打折商品、赠品小样、精美的包装盒、放过期了的润唇膏、全都只用了一半的护肤品……

每次遇到商家促销,抱着“我必须买点什么,不然就是亏了”的想法,然后忍受它带来的后遗症——在冷静下来时,发现很多东西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当时购买的只是消费时的快感。

每一样在想要整理时都觉得以后也许还有用,结局就是家里变得越来越杂乱,在急需找到一样东西时,翻箱倒柜难以寻觅从而变得愤怒焦躁。

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一书中倡导人们不要变成物品的奴隶,过上“断舍离”的生活。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

离=舍弃对物质的偏执迷恋

商家为了让你买越来越多的东西,设下了各式各样的陷阱。最常见的就是捡便宜心理和折扣陷阱。

为了用掉10块钱优惠劵,明明没什么想买的,却费劲心思去想,该买什么。最后花掉了100块。我们难以断舍离,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被社会不正常的消费主义之风影响了。

告别这种不正常的消费主义不是节衣缩食,而是只买自己需要的。

这也是极简主义倡导的核心生活理念:足够少,足够好。在经济能力的承受范围内,在数量上做减法,在质量上做加法。

01 断舍离的关键

断舍离的关键在于筛选,这也是它与其他整理术、收纳法的区别。先做筛选,拒绝购买和敢于扔掉不必要的东西。

整理收纳是治标,而筛选物品是治本,断舍离的终极目标不是把房间弄干净,而是在把房间弄干净的过程中,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加强自我肯定感,从源头上解决了内心混乱的问题。

断舍离的筛选有三条原则:一是,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二是,要跟当下的我相适合才有价值。三是,物品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有价值。

先说第一条,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

打开衣柜,那些不穿的衣服,对你而言已经失去价值了。有价值是指对于自己有好处。刚买的时候,穿上新衣服可以增加你的魅力,带来好心情。那个时候衣服对你是有价值的。但是那么一大堆占地方、惹人烦的衣服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因而就没有价值。

第二条,要跟当下的我相适合才有价值。为什么你不想再穿过去的衣服了?因为那已经与现在的你不般配。

已经工作的你,还会穿着高中时候风格的衣服吗?或者你已经改变了自己的风格,以前旧的风格的衣物就变得不适合你了。

“当下的自己”总是不断改变的。那些杂物占据了你的空间,也使你为了管理它们付出了时间和能量,还有心思。更重要的,它们就像一团迷雾,一片沼泽,将真正的你掩盖其中。

打开衣柜不知道穿什么时,其实就是因为你对现在的你的风格也迷惑了。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衣柜里只有最适合现在的人的衣物,你还会为穿该哪件犹豫那么长的时间吗?

什么与我最相配?是廉价的赠品,大打折捡的便宜?还是自己精心挑选,喜爱的物品?

第三条原则,物品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有价值。

饭粒在碗里是美食,是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但是在夜壶里人们就会觉得它脏死了。对于旧物来说,是不是在旧货回收店能更好的发挥它们的作用呢?

保持周围物品的新陈代谢,让物品物尽其用,才能将它发挥到极致。想想无论何时,身边都是最适合自己,最有用的东西。那将是多么的令人舒适。

这就是断舍离的目标。每筛选一件东西,都是去确认它的价值,让它回归到需要它的地方。断舍离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终极目的是达到内心的愉悦和放松。

02 如何做到断舍离?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化成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要做到断舍离,可以从思想上和实践两方面入手。

思想上,要形成两种意识。首先,要学会把时间轴放在当下的自己。在思想上要实现“以自我为轴心”,毕竟物体是因为“对我有用”才具有价值的。如果抱有“迟早会派上用场”之类的想法,就是把物品当做了主语。

筛选时你应该养成以“当下的我”为主语的习惯。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仔细思考,“这件东西对现在的我有没有用?”这样才能形成把时间轴放在当下的自己。做到断舍离。

断舍离的第二个重要的意识就是,要学会舍弃冗余的物品和信息

在断舍离里,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扔东西。

即使我们以“自我为轴心”,心理上也难免会对被丢掉的东西感觉到可惜,良心不安。

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80/20原则,即“80%的营业额是20%的营业员造成的。”也就是说,巨额的成果由少数人创造。

在作者山下英子的断舍离讲座里,她与超过2000名学员有过接触,发现,总体来说,物品也会同样的遵循这个原则。具有实际价值并仍在发挥作用的物品,实际上只占所有物品的两成。

东西越多,就越需要去管理,管理所浪费的精力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断舍离不仅是针对物品的取舍,在思想上,对于信息也可以进行断舍离。

我们的思想就像是个水电站,各种想法和信息就像是流过水电站的水。如果只进不出,或者全部接收,水电站迟早会崩塌,造成洪水。

因此,对信息和想法也要做到断舍离。对现在的我无用的信息和想法,就应该果断舍弃它。

断舍离的意识和行动相辅相成,扔掉那些有着负面情绪的物品,能带来心情的舒畅。反过来,保持断舍离的意识,在收拾物品时也能自动做到断舍离了。

心态上做好了准备,就要立刻开始行动。在实践上,可以从这三个循序渐进的方面入手。

第一步,是要给自己充足的动机。

首先从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开始,先集中于一点。把它搞完美,以此来提高动机。如果今天不开始,留到明天,可能明天也不会开始。因为你觉得要全部弄完,需要预留大块的时间。

那么,为什么不以现在有的时间去计算完成的场所呢?选择一个一定能在现在挤出来的时间能收拾完的场所。比如一个抽屉,一块桌面,甚至是塞满杂物的钱包都可以。一鼓作气把它搞完美。

这样,你既熟悉了断舍离的具体方法。又获得了成就感。断舍离是可行的,愉悦的。这样你收拾的动力就会越来越足。

第二步,就可以开始扔东西了。

这里可以从最容易入手的地方切入。比如,冰箱只应该放新鲜食物,那些已经过期的,或者就快过期的,甚至是空瓶空罐就毫不犹豫的扔掉吧!

断舍离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物品,能达到“不需要收拾也很棒”的舒适空间。从怎么看都是垃圾的物品入手,减少自己的杂物,从泥沼中脱离出来。

当然,扔东西只是意味着,东西从你现在的生活脱离,并不一定要当作垃圾处理掉。自己觉得无用的东西,可能对别人会有用。

因此,筛选掉的一些物品,可以捐赠,转卖或者送给朋友。这样,物品可以在合适的场所继续发挥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送给别人目的应该是物尽其用,而不是不负责任的转移。给别人一些毫无用处甚至带来负担的东西肯定是不合适的。

无论是对于你自己还是对于他人,只有精心挑选的东西才能留下来,这才是断舍离之道。

最后一步,当剩下的都是精心挑选的物品的时候,才终于进入整理和收纳的环节。

在整理和收纳上,需要掌握的技巧一是三分法,分成三类刚刚好,不要一下子做出细致的分类。比如碗橱可以分成大碗、中碗和小碗,而不是分成吃饭的碗,吃面的碗,喝粥的碗,喝汤的碗,这样最后你自己都会忘记,也无法把分类坚持下去。

技巧二是七五一原则。七是指,看不见的收纳空间,物品只占七成。就像停车场,如果每一个车位全部停满了车,车的进出都会很困难。收纳空间也一样,预留的空间可以给人收拾的欲望和心情。

五是指看得见的收纳空间物品只占五成,一是只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物品只占一成。因为这样可以提升美观。

就像杂货铺的商品总是塞得满满当当,但是精品店的商品只会零零散散的摆放。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通过七五一原则,限制了收纳的总量,不仅方便了取用,取用后预留的空间也给了人收拾的欲望和心情,提升了置物的美感。更主要的,因为有所限制,会培养你有所取舍的习惯。

技巧三是方便为上。物品的摆放以使用的方便为上,最好只需要一个动作就能取出来。

当你看着杂乱无章的一堆东西,一点点变得整齐有序,简直不要太爽。而且清理房间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些你不舍扔或者以为会用到则留下来的“废物”。

这个时候,做一次彻底“断舍离”,不仅房间干净了,那些原本的坏情绪和小烦恼也都随之不见。

断舍离的过程,不只是让环境变得整洁,更是让心境变得整洁。在这个过程中,人能更深层地了解自己。

断舍离也并不只是收拾东西,而是践行一种“轻生活”理念。让生活变得极简,反而能享受心境的简单和愉悦,追求更深层的快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