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追的明星有個可愛的名字叫“雪花”,粉絲羣體稱“飯圈”,各種網絡專業用語,不知道李白聽到之後會不會被搞暈,少年時代熱愛小虎隊的爸爸媽媽有沒有新的雪花。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完美讓我們把對於美的幻想寄存於偶像身上,不論是顏值或者才華,偶像或多或少映射着藏於我們內心的理想形象,或是對於自己的理想形象的幻想,或是對於自己理想對象的幻想,這種幻想是需要遠遠地放置在水晶盒中的,它的光芒照亮着你前行的路。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這是中學時代每個人都會熟背的詩句,出自詩仙李白的《宣州謝眺樓餞別校叔書雲》,詩中提及的“小謝”即爲謝眺,是高傲不羈了一生的李白願意自動向他“低首”的前輩,也是李白在詩歌造詣上追求了一生的“偶像”。“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李白從年少時便深受謝詩薰陶,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詩歌特色。這是古時詩人的追星。

追星:那一刻你的光照亮了我

李白那個時代,並不存在“追星”一詞。“追星”一詞最早追溯於1989年紅極一時的小虎隊在開巡迴演唱會時,瘋狂的粉絲騎着自行車一路狂追,也是從那時起,人們開始用“追星”一詞形容粉絲對於明星的瘋狂崇拜行爲。發展到網絡時代的今天,“追星”已成一種社會現象。被追的明星有個可愛的名字叫“雪花”,粉絲羣體稱“飯圈”,各種網絡專業用語,不知道李白聽到之後會不會被搞暈,少年時代熱愛小虎隊的爸爸媽媽有沒有新的雪花。

追星:那一刻你的光照亮了我

80年代的小虎隊是父母青春年少時的記憶

李白用他的詩句告訴我們,他追星追的是才華風格與靈感;爸爸媽媽告訴我們,在那個娛樂文化匱乏的年代,小虎隊幾乎代表了他們的整個青春。那現在的我們呢,在追星追到無法自拔時,我們到底在追些什麼?

在網絡上的一篇主題爲“爲了追星做過哪些瘋狂的事情”的帖子引來熱評:“第一次認識李易峯,就一直超級喜歡他,然後一直沒有談戀愛,總覺得談戀愛會背叛了李易峯。”“初中因爲自己的雪花被別人說不好,然後就和對方打了一架,關鍵是!還打輸了!頓時很沒面子,很對不起自己的雪花。”這些爲追星而做的一些“蠢事”可能會在後來的日子裏回憶起來都算得上是一段美好的經歷,但也不乏有一些追星的瘋狂事件讓人笑不出來:“成龍的一名女粉絲得知成龍有了女友而臥軌自殺,另一名在片場苦等成龍未果,情緒過激後服毒自殺。”“劉德華一女粉絲爲其家破人亡、傾盡家產,女粉絲的父親因不堪繁重的債務而跳海自殺。”在對一個人的瘋狂崇拜之中迷失自我的追星,是我們最不想看到的。

追星:那一刻你的光照亮了我

爲了追星做過最瘋狂的事

從很多追星的動機、過程或結果的觀察來看,很多人是將偶像臆想爲自己的戀愛對象的,有人說:追星不過是一場盛大的暗戀。你用盡全力喜歡一個發光發熱的人,然而他卻不一定知道你的名字。時過境遷,他會娶妻生子,你會長大嫁人。但是,當初對他滿滿的喜歡會隨着時間的沉澱,留在你心裏,成爲最美好的回憶。偶像對於大部分生活在普通世界裏平凡的我們來說,有着遙遠不可觸碰的距離。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完美讓我們把對於美的幻想寄存於偶像身上,不論是顏值或者才華,偶像或多或少映射着藏於我們內心的理想形象,或是對於自己的理想形象的幻想,或是對於自己理想對象的幻想,這種幻想是需要遠遠地放置在水晶盒中的,它的光芒照亮着你前行的路。

追星:那一刻你的光照亮了我

周杰倫的演唱會觀衆座無虛席

但是當偶像走下閃光燈照耀的舞臺,卸下厚重的妝容,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一樣有不完美和缺陷。盲目追星者會自動躲避理想水晶球黯淡的角度,就像不忍心看到幻想的泡沫破滅的那一刻。如果當偶像走下神壇,你仍然熱愛他,那些偶像存在的缺點都成了他可愛的小錯誤,那你便是名副其實的“真愛粉”了。更理想的狀態,粉絲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團體,指出偶像的錯誤,並督促其加以改正,你會發現偶像身上散發的光亮有部分其實是你們賦予的,那樣的偶像纔是全身心屬於你們的。你們,彼此照亮。

追星:那一刻你的光照亮了我

我們,彼此照亮。

筆者曾被一個11分鐘的mv深深打動:男孩和女孩中學時代一起上課、週末一起看海賊王、耳機裏總放着周杰倫的歌,畢業之後各奔前程。多年後一場周杰倫的演唱會上,男孩和女孩又遇見了,當《晴天》前奏響起來的那一刻,所有青春的畫面都浮現在眼前。還記得嗎,我們一起追星的那段日子,是最美好的青春啊。

追星:那一刻你的光照亮了我

“只要經過這裏都只想安靜地聊聊過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