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有这样一句: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40年大概也如是,不差这两年。诗词人的情怀,总是相通的——感慨的是变迁,目睹的是欣荣:“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改革开放40年,发展无限、变迁无限。而我觉得,最有发言权的不是崛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也不是高铁飞腾与高速路的车水马龙。

只有人,才是这世界最绚丽的风景线。

武侠小说开山之作《三侠五义》中有个情节,包拯包青天陈州放粮归途中,遇到了流落民间的李宸妃。文中用词大约都是瞎婆婆、老婆婆、老太太。而这个瞎老太太多大年纪呢?书里有,但我不说相信大多数人没印象——书中有交代,她当时只有42岁。

宋朝毕竟千年了,做不得数。而《三侠五义》作者石玉昆所处晚清年代,其所观毕竟是不会差,说书时敢说42岁是老婆婆、老太太而没被吐死,想必是当时社会共识。

战乱、贫穷、灾荒、动荡,人的脸写着社会沧桑。

而事实是:上世纪80年代前,中国有些地域内的40岁女性都是“老太太”了,不信的话,可以翻翻家里的老照片——如果有的话。

那个年代,六七十岁的女性拄根拐棍出门就跟现在年轻人捧着手机走路一样普遍。历史原因是,一大半缠小脚,走路离不开拐;现实因素是,长期营养不良,体弱力衰。

再看看现在,这年龄段的人,差不多个顶个的身手矫健,义无反顾地充当了广场舞的主力军。尽管偶尔曝出扰民之类的纠纷,但不得不承认,她们的活力,让整个社会更加青春。

其实很多争议也能读出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比如时不常发生的公交车上“坏老头”欺负不给让座的小女生事件,大家争议的话题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其实这是个伪命题,也是改革开放社会向好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试想,退回40年,甭管从经济考量还是身体能力,坏老头也好,好老头也罢,都找个墙根晒太阳去了,哪儿有那么多老头没事儿坐着公交车出门的?当然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故事发生了。

再举个例子,过去出门问个路啥的,见四五十岁的您不叫声大爷大妈,肯定是没教养;现在,您遇见60岁的不叫大哥、大姐,那就是您不懂事了。

现如今,40多岁女性,正值花开灿烂。在很多单位中,能成为工作上的中坚力量,这与前几十年没啥不同,不同的是她们因为容貌保值、阅历升值而经常是单位不可替代的“颜值担当”。“42岁的老婆婆”只有“嘴欠”的相声演员才敢说。

归根结蒂,一切社会进步,最终的结果都会体现在人的身上、脸上。坊间不也闲聊,现在人的面貌至少比过去年轻10岁。

改革开放40年,很多文章都提到,我们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人几百年走过的历程,辉煌成就有目共睹。而落地到我们每个人身上,我的遐想在于:“弹指一挥间”,真是40年过去了吗?也许不是吧?

1978年中国人平均寿命是68岁,2018年为76.4岁(不同机构数据有差异,但基本相近),我们是不是成功猎取了时间?(文/木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