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拥有一册《鲁迅信札珍赏》,饱览140封书信,虽不能以此计算所得,但终是拥有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书中收录鲁迅先生有代表性的信札共140封,分为致亲人和致友人两类,其中致亲人的信札包括致母亲、周作人、许广平等共13封,致友人的信札包括致许寿裳、钱玄同、胡适、蔡元培、台静农、曹靖华、郑振铎等共127封。

大家对书信并不陌生,书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信有很多称谓,包括尺素、尺牍、鱼书、雁帛、鸾笺、手翰、手札。翻开古诗词,涉及书信的佳句联翩而至:"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

书信题材也一直是出版界深耕创作的优质文化类型。书信可贵,贵在独一无二,贵在天然真淳。书信具有唯一性,忠实记录了书写者的真实生活与思想状态,抒发了书写者的真挚情感。作为手稿的一种,书信保存了大量宝贵信息,一笔一画,皆存真意;一涂一抹,也都是书写者思考过程的留痕,通过比较原始的字句和修改后的不同字句,当有不少发现。

正是出于对书信价值的认可,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视,辽宁美术出版社启动了名人书信选题板块的建设。《鲁迅信札珍赏》作为该板块的标志性产品,日前问世。书中收录鲁迅先生有代表性的信札共140封,分为致亲人和致友人两类,其中致亲人的信札包括致母亲、周作人、许广平等共13封,致友人的信札包括致许寿裳、钱玄同、胡适、蔡元培、台静农、曹靖华、郑振铎等共127封。

这些信札书写时间跨度从1904年到1936年,读者可从中发现鲁迅先生信札书写的变化和思想的变迁,于细微处得到知识上的教益和情感上的共鸣。

鲁迅致母亲,选自《鲁迅信札珍赏》

提笔写信的鲁迅先生也是甜蜜爱人。我们印象中沉稳严肃、不苟言笑的鲁迅先生一变而为风趣幽默,对爱人深情款款。1929年5月鲁迅先生回北平省亲,与许广平同居三年后首次分别,其时许广平怀孕待产,他写信特意用了两张笺纸,一张上有枇杷图案,因为枇杷是许广平喜食的水果;一张为莲蓬图案,寓意其有孕在身。许广平领会其意,在回信中说:"那两张纸必不是随意选择的。"鲁迅先生在同月27日的信中承认:"我十五日信所选的两张笺纸,确也有一点意思的,大略如你所推测。莲蓬中有莲子,尤是我所以取用的原因。"信中,鲁迅先生称许广平为乖姑、小刺猬,自称小白象,甚至还在落款处自画小象,何其可爱、用心!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写信给许广平,细述自己的经历和感想。

鲁迅致许广平,选自《鲁迅信札珍赏》

至于鲁迅先生对传播先进文化的热爱、对青年的提携等诸多方面,都可以从书中所收入的他致兄弟、友人、青年的信中了解到,兹不一一例举。

鲁迅致台静农,选自《鲁迅信札珍赏》

阅读《鲁迅信札珍赏》的过程,就是与鲁迅先生相遇的过程,阅读使我们与鲁迅先生心灵相通。《鲁迅信札珍赏》会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读者可以借此见识鲁迅使用过的红八行信纸、印花宣纸信笺、红八行毛边纸、道林蓝格笔记纸、毛边红十行信纸、洋印花宣纸、白宣纸、杂志社稿纸等信纸。这些信纸很有时代感、现场感,而信封上邮票的图案、邮戳的样式、检察机关的验视章,也带着时代印痕,给阅读增添了兴味。

《鲁迅信札珍赏》是权威的,由辽宁美术出版社联合北京鲁迅博物馆打造而成。作者黄乔生是鲁博常务副馆长,他博观约取,挑出内容丰富与形式精美的信札奉献给读者。体例方面,《鲁迅信札珍赏》做了精心设计,书中既收录信札原件,配以释文,又精心加以解读。解读文字除介绍背景材料之外,还对信札的思想意义作了阐发,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及社会关系。

《鲁迅信札珍赏》实拍图

《鲁迅信札珍赏》封面四角,烫烙有四个大字:纸墨芬芳。它无声提醒读者,这是一本散发馨香、温暖人心的书。书的封底还烫烙有"鲁迅顿首"四字,告诉读者,这是来自鲁迅先生的致意,是穿越时空的问候。

鲁迅先生的信札,基本都入了公藏,偶有流散于社会、进入拍卖市场的,不免成为争抢对象。嘉德2013秋拍,一封鲁迅先生致陶亢德的信,不足两百字,最后以655.5万元的价格成交。拥有一册《鲁迅信札珍赏》,饱览140封书信,虽不能以此计算所得,但终是拥有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电子邮件发达,纸墨芬芳渐成罕物,适当回归传统,会为生活增添色彩。如果读者读了此书,情动于中,提笔给亲友写信,当他或她打开信封,捧读散发墨香的书信时,心里想必会溢满喜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