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发育离不开营养的摄入,尤其是随着宝宝肠胃的完善和消化能力的健全,6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始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了。但是如果添加不当,不仅不能让宝宝吸收到所需要的营养,甚至还会伤及脾胃,导致过敏长湿疹,直接影响宝宝的发育和成长。

邻居家小宝宝豚豚7个月大,从原本豚豚的肠胃发育的就比较好,所以在5月的时候就开始尝试第一口辅食了——含铁米粉。看到豚豚吃得香喷喷的,还砸吧砸吧嘴,一家人也很是开心,想着其他有营养的辅食也要赶紧跟上,让豚豚发育得更好,更快长高长大。

于是家里各种好吃的都给豚豚准备上,希望豚豚能获得更多的营养,但豚豚最近却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现象,吃不下饭,食欲下滑严重,还伴有拉稀的状况。豚豚的爷爷奶奶一看觉得这怎么行呢,都瘦了更要多加营养,一大清早的豚豚的爷爷就去市场挑新鲜的有营养的食材,买回来奶奶就给豚豚坐上,甚至还给蒸鸡蛋不撇蛋清了,还里放了一点盐巴,想让豚豚吃出点滋味来增加食欲。结果当天晚上妈妈下班回家就看到豚豚长了一身的疹子,宝妈吓得赶紧就抱着豚豚去了医院。

经过抽血检测,豚豚的血清特性IgE水平检测提示对异体蛋白这一类过敏原显示阳性,也就是说豚豚因为异体蛋白过敏所导致的湿疹,而异体蛋白大多存在于牛奶、鸡蛋白、海鲜等食物中。这一类的辅食对于才7个月的豚豚而言,无疑是添加得太早了,所以引发过敏性湿疹。医生给豚豚开了一些药,嘱咐注意饮食,宝妈回去后给豚豚用了药,很快湿疹就下去了,奶奶也就不敢再给宝宝吃鸡蛋清了。

但妈妈发现,自从这一次豚豚得了湿疹之后,总会反反复复的发作,每次都让宝妈感到头疼不已,最近一次带豚豚去湿疹的时候挂了一个老专家的号,这个儿科专家给豚豚把了一下脉,告诉她孩子之前的脾胃伤到了,所以体质变差,湿疹反复。

中医学说中,湿疹虽然是皮肤病,但根源却在脏腑。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主气血生化,能推动气血在五脏和经络里运行。脾胃功能正常,则五脏和经络的气血充盈。脾脏喜燥恶湿,因此湿毒是它的最大敌人,湿毒过盛容易伤害到脾,导致气血生化受阻,经络气血不能达到体表,时间稍长,皮肤表面就会长湿疹。当脾胃受损了之后,湿疹很容易就会反反复复找上门,同时还会伴有舌苔白腻,食欲不振、大便糖稀等问题。

宝宝长了湿疹,应当停止错误的喂食方式,可以通过一些薏仁山药粥类、推拿来改善宝宝的脾胃问题。配合做好日常的护肤,做好皮肤的清洁,可以用含了桃油果脂的润肤剂,保持皮肤的滋润和清爽,缓解干燥和瘙痒,减轻湿疹给宝宝皮肤带来的压力,还能形成油膜隔离外部刺激,舒缓宝宝的肌肤。

儿科专家:这样喂孩子的,请立即停止,易伤脾胃还湿疹

1、把鸡蛋当成辅食佳品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卵磷脂,不论对宝宝的身体骨骼、还是大脑发育都有益处,但是鸡蛋并不适合所有的宝宝食用。对于8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建议食用,因为蛋清是常见的幼儿过敏原,可能会引起过敏。若要给8个月以后的宝宝吃鸡蛋,建议先添加蛋黄,等到1岁后,再尝试添加蛋清。

2、大补特补

可以理解很多长辈的爱子心切,希望孩子营养充足、健健康康。但是,有很多老一辈的育儿方法已经逐渐被科学淘汰,如果还是遵循这样的方法,反而会伤害宝宝的脾胃。

3、过度喂食

新生宝宝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只能用哭的方式来表达,这就给很多家长造成误解,宝宝哭了就是宝宝饿了,就要给宝宝吃的,结果导致宝宝吃得太多,肠胃受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