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纭觉梦不可辨,蘧蘧栩栩知谁欤?

昨晚又看了一遍《盗梦空间》,这部片子是值得二刷、三刷、甚至四刷的电影,全程高能。节奏快、配乐搭配巧妙、特效精彩、选角也非常棒,9.3分的高分电影。很难相信,这是一部八年前拍的电影了。

《盗梦空间》讲述了道姆·柯布与同事在一次盗梦行动中失败,反被齐藤利用。要求帮他拆分他竞争对手的公司,采取极端措施让其唯一继承人罗伯特·费希尔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

拍好一部电影难,但是像盗梦空间这般,将理论放进电影中,真是难上加难。

影片中包含了哪些理论架构呢?

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论放入其中。最具象的就是防御者的体现,影片将心理学上的防御机制一个抽象概念用实体的梦境人物防御者来体现,与盗梦者展开激战可以说精彩纷呈。早在1894年,弗洛伊德就记录了他的病人在隐藏痛苦思想是所做的无意识努力,并将他们许多神经症状看错是防御机制的表现。

非欧式空间理论纳入其中,影片中含数学原理和逻辑。在影片中,道姆·柯布面试了艾里阿德妮之后,两人一起进入梦境。在梦里,艾里阿德妮将世界折成了一个盒子的结构,世界变得就像万花筒一样,四面都是地,而天空在正中间,这是一种非欧氏空间。

平行宇宙理论纳入其中,多个梦境层层进入就如同平行宇宙理论。20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在观察量子的时候发现量子状态不同,推测既然每个量子都有不同状态,那儿宇宙可能并不止一个,而是多个类似宇宙组成。《盗梦空间》对于梦境有四层解构,而平行宇宙同样有四层解构。

心理学、数学、物理学三大领域理论融入电影,对于我来说相对比较熟悉的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内容。

毕竟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了解自己似乎是更为重要,了解了自己才能去了解世界。

但是,如果你在学习一门学科的时候如果仅仅只能从一个方面来看,那么就太可惜了。你失去了多维度分析的乐趣。

那么我们普通人如何思考这些理论?那些看着与我们遥不可及的理论知识对于我们的人生又能有哪些启示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析分析,如何用这些理论经典来思考我们的人生,正如电影台词所说:既然是做梦,就干脆做大点,

第一,时间可以改变,心流让我们对时间的感受不一样

艾里阿德妮和道姆·柯布第一次梦中见面之后醒了过来,艾里阿德妮听到整个梦只花了五分钟时间来做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在她的意识里面,他们已经聊了足足有一个小时的时间。道姆·柯布的解释是在做梦的时候人脑的运行速度会变得非常快。

这里提到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心理学概念:心流通俗的说,艺术家、运动员在全神贯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进入极为愉悦的心理状态,时间也会觉得过得非常的快。

这也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在何处拉开的?

对于你来说,工作学习一个小时太痛苦了,而对于别人来说似乎才过去了五分钟。

迈克尔逊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科学家,有人问他,何以花那么多时间测量光速,他回答:“因为太好玩了。”

人生美好的一切事物不一定都是靠外在感官去给予,很多时候是发生在内心。

既然知道了“有趣、专注”可以影响我们对时间的感受,那么究竟如何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呢?

第一,让你的工作、学习充满挑战。

在梦中艾里阿德妮体验过现实中从来没有的快乐,可以将空间折叠、制造影响。同样,我们在游戏中也总是更能进入心流状态,游戏设计者设置的层层关卡让我们不再觉得无趣。

如果我们在面对枯燥的工作时,也能采取这样的行动,加入挑战,那么就会有新的体验。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张力从而更加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第二,学会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很多时候,我们能对一件事情沉迷下去,并不是因为这件事让我们必须去做。而是因为这件事情我们投入了许多心力,从一开始的不了解到知晓其中独有的奥秘。

一个人只有掌握自己的注意力,将自己的注意力尽量投入在一件事情上,咨询才会进入意识之中。注意力就如同一个过滤网,只有你真正在意的东西才能抢占你的心智。

第三,明确你的目标

有目标的人更能体验到心流。人们若缺乏目标,就无从集中精神,容易分心。攀登者更能进入心流状态是因为有着登顶的目标。我们生活中有着许多不愿意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例如:洗碗、拖地。很多人都是不情愿的,如果设定目标,立即斩草除根,可以缩短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培养一个人进入心流状态。第二,潜意识可以沟通,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出发

道姆·柯布愿意接下齐藤提出的那笔生意,采取极端措施让罗伯特·费希尔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的想法。是因为道姆·柯布曾经在自己的妻子身上做过实验,因为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可以改变妻子的想法。他在和妻子进入第四层梦境之后,知道妻子隐藏了一个非常深的想法,她不愿意回到真实的世界中去。他在她的观点中种下了“你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有死亡才是唯一的解脱。”可怕的是,这个想法一直扩散,让妻子梅尔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相信自己生活在了真是的世界中。

庄周梦蝶,那个千百年前中国的古代哲学也在影片中得意体现。但是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不是哲学思想,而是暗示的力量。

潜意识能量之强,超乎想象。

奥里森·斯威特·马登在《潜意识》一书中指出:“一个普通人一生所发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其潜能的发挥也不到10%”

如何让这些沉睡的潜能发挥出来,让自己成就一番大事业?

第一,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情

能够在短暂的一生中有所成就的人,一定是那些集中精力工作的人,习惯自由散漫,把精力投注在不同角度的人,往往只会一事无成。

成功和失败最大的不同不在于你已经做了多少工作,而在于你完成多少有价值的工作。

那些失败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的精力四处分散,这样的结果往往一事无成。

第二,重视你内心想法,所思即所得

1877年,《解开伊西斯的面纱》一书中将吸引力法则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从科学的角度讲,心灵的吸引力是真实存在的,因为频率相同的东西,会吸引且引起共鸣。我们的一年和思想是有能量的,脑电波也是有频率的。所以,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想法,观察自己的想法。清楚自己的负面想法和负面感受。让正面想法和感受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帮助我们创造人生的奇迹。

第三,心动,更要有所行动

除了改变自己的负面想法,每天幻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行动。行动永远是最重要的,没有切实的行动,永远是在空想状态。

有两个朋友都想做原创服装生意,但是去到厂家了解过之后,两位朋友都挺沮丧的。没有百八十万想开一家原创服装品牌的店铺显然是不可能,打板费要出,每个尺码都需要钱。不可能只做一个尺码、一个款式。同时,网络店铺的装修、设计、人工成本都要出钱。

一个朋友说,等我有钱了再做吧。另一个朋友发动了众筹项目,同时在网上了解到和她有一样有做原创服装品牌的学生愿意和他一起经营店铺。只要自己的服装设计作品也能够出品。就这样,她不仅有了资金,甚至找到了除她以外的设计者,当时从这个例子中你就可以知道。行动力有多么的重要。第三,运用多维时空理论,学会站在制高点看待问题

在《盗梦空间》里,造梦师可以把建筑做成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形状,例如:永恒楼梯。永恒楼梯其实是出自画家埃舍尔著名的旋转楼梯。

这也是非欧式空间,当我们向上走和向下走的时候,都在不断重复。生活中这样的楼梯是没有的,但时钟的工作方式却具有这样的性质。我们的思维是不是也会同样陷入到这样的循环中呢?

那么我们如何得知自己是不是在一个循环中往复?

盗梦空间中第一层梦境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不能在第一层梦境去解决的。第二层梦境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能去第三层梦境。同样,在二维空间里的循环楼梯,我们在三维空间的视觉可以看出问题所在。但是我们在三维空间困惑的问题,不一定能够在三维空间的视觉解决。

我们日复一日的或者,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又在重复今天。那么,如何让自己跳出这样的循环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第一,替换自己的灵魂

在你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是不是也经历过许多的岔路口,差一点你成为了一名设计师?差一点你成为了一名医生。结果不是,你成为了你。现在坐在电脑前看这篇文章。替换灵魂,不要再局限于现在既有的身份,幻想一下如果你成为了医生、设计师。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就可以衍生出亿万种可能。

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在生活中,也可以放在看电影的时候。例如:看《盗梦空间》的时候你是导演会怎么做?是演员会怎么做?是片中主角的时候又会怎么做?

第二,拉大自己的视觉点

我们在遇见一个很小的问题的时候往往会产生非常悲观的情绪。幼年读书的时候因为一次请家长可能觉得天都要崩塌了。青年的失恋可能觉得失去了全世界。中年的破产觉得人生毫无希望。老年的丧子觉得人生到了尽头。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把自己的人生想成了一文不值。所以从眼下的困境中跳脱出来去看生命的整个历程,才会发现很多时候错误不是错误。

第三,自我,也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塑造

《再创自己》一书中说:“在生命中,位置就是一切,你的位置创造了你的眼界,你的眼界创造了实相。”

一个人所处的生存环境会决定他的眼界,那么如何拉大自己的眼界。多看纪录片、电影有一定的作用,但最好的方式是跟换自己的生活环境去改变自己的眼界,旅行是一个非常好的更换眼睛的方式。不要只为了打卡网红地点而去旅行,而是把自己当做本地人去看待、去热爱。去真正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

前几天在看《歪果仁》的视频看到高佑思给自己发起了一个挑战,去体验中国各行各业的人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更换视野的方式,全情投入的改变才能看到更多。只是我们普通人可能很难有像他一样的机会。

这就要求我们有同理心,一句简单的设身处地为他人想,原来也可以真正带给我们别样的广阔视野。

到了这个层次,别人很难模仿你、预言你,因为别人这个时候只是看到你的某个片段,而再也不能复制出一个完整的你。

每天站在自己新的制高点,去开拓自己新的视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