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老家”洪洞大槐樹舉辦戊戌年寒衣節祭祖大典 古槐後裔齊聚同祭

中新網臨汾11月8日電 (劉小紅)三牲餚饌送寒衣,一鼎爐香表寸心。11月8日,農曆十月初一,是中國四大傳統祭祀節日之一寒衣節。當天,素有“天下故鄉,華人老家”之稱的山西洪洞大槐樹祭祖廣場鼓樂齊鳴,戊戌年寒衣節祭祖大典正在舉行,海內外古槐後裔、學生團隊數千人共聚祖地,同祭移民先祖,祈願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寒衣節爲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等,這一天標誌着嚴冬的到來,所以人們會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以寄託對先祖的懷念之情。

寒衣節當天,海內外古槐後裔、學生團隊數千人共聚祖地,同祭移民先祖,祈願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韋亮 攝

當日上午,以“四海同祭 百姓歸源”爲主題的戊戌年寒衣節祭祖大典現場梵音陣陣,數十名大槐樹景區廣濟寺高僧登臨祭壇誦經祈福。隨後,祭祖大典遵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槐樹祭祖習俗”,依次進行“迎請神主”“敬香通神”“典帛安神”“敬獻供品”“奠酒獻禮”“敬致祝文”“敬獻樂舞”“望燎謝神”“飲福受胙”“鞠躬辭神”等儀程,以傳統民俗祭祀祖先,傳承中華民族孝道文化。

11月8日,農曆十月初一,是中國四大傳統祭祀節日之一寒衣節。洪洞大槐樹景區供圖

祭祖大典現場,在“敬獻供品”環節,古槐後裔向移民先祖敬獻五色衣、元寶、油角以示感恩;在“敬獻樂舞”環節,16人的《八佾舞》演繹中華祭祀禮儀,80人的威風鑼鼓展現“老家”民俗風情。在整個祭祖過程中,古槐後裔們肅立正冠,鞠躬辭神,感謝古槐庇佑,感念先祖功德。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來自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市的秦世法,今年78歲,8日當天特意帶着老伴坐火車趕到大槐樹,這是他們家族延續了很多代的祭祖習俗。秦世法說:“我的老祖宗就是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出去的,我們族譜上記的從前9代開始,一直延續到現在,多少代人都是來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

祭祖大典遵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槐樹祭祖習俗”,通過“迎請神主”“敬香通神”等儀程,以傳統民俗祭祀祖先。洪洞大槐樹景區供圖

目前,通過家譜、族譜、地方誌書記載徵集回來的大槐樹移民姓氏已達到1230多個了。對此,洪洞大槐樹祭祖園景區管理人員何東海說,有一句話是全球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樹移民的後裔。他認爲:“大槐樹景區不單是一個景區,更是中華民族代表着家、代表着血脈相連的一個符號。”

近年來,隨着文化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洪洞大槐樹景區知名度的不斷增強,每年回鄉祭祖的移民後裔越來越多。此次寒衣節祭祖大典是洪洞大槐樹景區成功晉升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後首次舉辦的大規模祭祖活動,“根祖聖地 華人老家”品牌形象和“大槐樹祭祖習俗”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吸引了更多海內外遊客和移民後裔慕名而來,爲移民先祖奉上最虔誠的敬祝。

何東海表示:“洪洞大槐樹景區將繼續傳承、深挖根祖文化內涵,讓血脈相連的同根情懷、崇宗尊祖的傳統美德將億萬古槐後裔緊密相連,讓移民文化、根祖文化與愛國情懷緊密相連,讓孝德文化、姓氏文化緊跟時代步伐,讓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獨具特色的大槐樹祭祖習俗,於2008年10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洪洞大槐樹景區供圖

史載,元末明初,頻繁的戰爭和災害使全國許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晉南經濟繁榮人口稠密。1371年至1417年間,明政府在洪洞大槐樹下設局駐員,大規模遷民18次,總數達百萬之衆,遷民遍佈京、冀、豫、魯、皖、蘇、鄂、秦、隴等18個省市,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範圍最廣的官方移民。

素有“天下故鄉,華人老家”之稱的山西洪洞大槐樹祭祖廣場鼓樂齊鳴,戊戌年寒衣節祭祖大典正在舉行。洪洞大槐樹景區供圖

幾百年間,大槐樹移民子孫繁衍遍佈中國各地,以至輾轉遷徏海內外的移民後裔數以億計。如今,中國各地移民均以洪洞大槐樹爲自己家鄉,回鄉祭祖的移民後裔絡繹不絕,形成了豐富的移民傳說和悠久的祭祖傳統。

三牲餚饌送寒衣,一鼎爐香表寸心。 韋亮 攝

爲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洪洞大槐樹景區在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都會舉辦尋根祭祖大典。獨具特色的大槐樹祭祖習俗,於2008年10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