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文化学者陈钰麒和《嘉兴近现代丛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岳钦韬纷纷表示,在恢复名胜古迹的过程中要重视位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11月7日下午,嘉兴名胜古迹保护与建设座谈会举行,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听取了嘉兴地方文化学者们的意见,就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等展开了讨论。

近日,东塔遗迹重现天日,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嘉兴历史文化厚重,城市中的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有些虽然不复往日面貌,却深藏在嘉兴的历史中。

作家冯骥才说过:“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

11月7日下午,嘉兴名胜古迹保护与建设座谈会举行,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听取了嘉兴地方文化学者们的意见,就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等展开了讨论。

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张硕表示:“在中心城市品质提升过程中,文化要先行一步。”

名胜古迹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如何保护、利用、恢复嘉兴的文化遗存,传承文化根脉,文化学者们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名胜古迹的恢复要遵循两个条件:非常有必要和非常有条件。”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崔泉森表示,不论是“嘉禾八景”还是“南湖八景”,都是一定历史年代的产物,在考虑是否恢复和如何恢复的时候也要考虑现实情况。

在恢复有价值的历史遗迹的时候,如果能够确定遗迹,则建议原址恢复,如果遗迹不存在,新建不一定要“建旧如旧”。

崔泉森以东塔为例,“七塔八寺”中,东塔是“七塔”中最早建造的,而且地理位置优异,“站在东塔上,向东可看双溪,向南远眺南湖,向西则嘉兴城尽收眼底”。

但是从现存的历史照片看,东塔“很秀气”“很瘦长”,如果要恢复的话,也要考虑到现代人登塔的需求。

市区月河,嘉禾八景通过投影投放到墙上,装饰着老街夜色。

《南湖区志》主编董雄在考证狮子汇渡口的位置上进行了大量研究,他说:“细节的真实才是伟大诗篇的开始。”而嘉兴名胜古迹众多,不一定要全部原地原貌恢复,有些不需要恢复,有些则可以异地恢复。

如今嘉兴也有许多新的风景名胜,历史也可以和现代相结合,可以评“新嘉兴十景”。

地方文化学者陆明则呼吁关注雀墓桥和天籁阁的恢复。雀墓桥既是良渚文化遗址,又和朱自勉屯田的故事相关,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项元汴和他的天籁阁在中国收藏史上有重要地位。虽然没有资料显示天籁阁的样貌,但是可以建成集书画收藏、美术创作于一体的明代式样建筑群。

地方文化学者陈钰麒和《嘉兴近现代丛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岳钦韬纷纷表示,在恢复名胜古迹的过程中要重视位置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学者华丽则表示在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名胜古迹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专家们认为,嘉兴已经消逝的名胜古迹,无论恢复与否都不能一味地复古,要考虑现实的情况。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应多考虑文化因素。

读嘉新闻记者 / 黄烨 摄影记者 / 黄烨 王振宇

东塔桥遗址照片来源 / 嘉兴市文保所

编辑 / 小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