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白矮星虽非常小但很明亮,因此也在广义相讨论出现前的1862年就被发现,其他死亡的恒星遗体如棕矮星、黑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等,均是在广义相对论出现后才被发现,加上探测到的引力波,都可以说是在实验上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使现在的宇宙模型不再只是科幻小说请节。如同50年前,人们还不清楚140亿年前的宇宙结构细节,但大部份的科学家均认为宇宙是由大爆炸(Big Bang)的一个时空奇异点突然爆炸而出现的,虽然物理学家尚不知道应用于该奇点的理论,但均认为爆炸后的宇宙处于一个高度均匀、非常高温及高辐射能量密度的状态,在宇宙快速地膨胀而冷却后,基本粒子、氢、氦、等离子体、冷气体、星群、恒星、太阳及地球相继出现,形成今日的宇宙样貌。

有两件事是无限的:宇宙的大小和人类的愚蠢。但我不能肯定宇宙的大小是否是无限的!——爱因斯坦

有人认为量子力学很神秘,但我认为相对论最为神奇,因为它为我们揭示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的关系,更为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今的宇宙模型更是在广义相对论的背景下展开的。因此我们今天能如此的了解我们身处的宇宙,多亏了爱因斯坦。

宇宙的时空

宇宙时间之长、空间之大,合理的物理学法则应适用于任何时、空·。只有源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

弗里德曼的宇宙论是唯一不违反物理法则的宇宙理论。可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否能适用于整个星团的巨大空间?引力可以弯曲光线,因此星群可以作为引力透镜,利用此技术,2015年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研究员科利特与其他9位同事合作,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两种光学仪器,经过3年的观察与数据收集分析,完成最敏感的实验;拍摄取得遥远巨大星系ESO 325-G004后面另外一个巨大星系的光环;于今(2019)年6月21日在Science表示,首次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是适用于整个星系的巨大空间,其误差幅度仅为9%,实验结果是迄今为止太阳系之外广义相对论的最精确测量。

虽然爱因斯坦和弗里德曼的学说能够成功解释各种现象,但它仍有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严重的一项,是我们的银河系中最古老星团的年龄和宇宙的年龄不符……,不妙的是,我们知道宇街的年龄不可能超过1.3×10^10年。2012年,NASA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估计宇宙年龄为137.72±0.59亿年;2013年,欧洲太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的普朗克卫星(Planck)测量的宇宙年为138.8亿年。

恒星的命运

如同50年前,人们还不清楚140亿年前的宇宙结构细节,但大部份的科学家均认为宇宙是由大爆炸(Big Bang)的一个时空奇异点突然爆炸而出现的,虽然物理学家尚不知道应用于该奇点的理论,但均认为爆炸后的宇宙处于一个高度均匀、非常高温及高辐射能量密度的状态,在宇宙快速地膨胀而冷却后,基本粒子、氢、氦、等离子体、冷气体、星群、恒星、太阳及地球相继出现,形成今日的宇宙样貌!

这些恒星在核燃料用尽后,因引力而内缩崩溃,一直到电子或中子的泡利不相容(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反抗压力出现,才达到一个平衡状态:依质量不同而形成白矮星(white dwarf)、中子星(neutron star)或黑洞(black hole)!白矮星内部因不再进行核聚变反应制造能量,其温度将慢慢降低而由白转为棕,转变为棕矮星(browndwarf),最后成黑矮星(black dwarf),在漆黑的宇宙中彻底「消失」。

1915年,在爱因斯坦发表时空会因质量(能量)而变形的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就预测了黑洞的存在;不久,他们也开始想到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的可能性。2015年9月14日,雷射于涉仪引力波观测站(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LIGO)所探测到的引力波不但被认为是黑洞相撞而产生,也会被认为是首次直接「观测」到黑洞存在的证据,但真正提供第一个直接「视觉」的证据是今年4月10日,由麻省理工学院海斯塔克天文台(Haystack Observatory)利用事件视界望远镜(Event Horizon Telescope)所拍摄得的黑洞及其阴影照片。引力波与黑洞的发现又再次肯定广义相对论在宇宙学中的地位。

膨胀宇宙学

宇宙学在1970年之后的最大进展有两个方面:(1)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的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施密特(Brian Schmidt)相继宣布Ia超新星(Type Ia supernova)的数据显示,在大爆炸后的70亿年,宇宙的膨胀率又再次加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雷斯(Adam Riess)于2006年再次肯定了此观查结果;(2)麻省理工学院的古斯(Alan Guth)于1979年所提出的暴涨宇宙论(inflationary cosmology),后者可解释前者的宇宙膨胀率为何又再次加速。宇宙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不但不是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错误,现已成为解释广为科学家接受暴涨宇宙论的主要工具!

现今天文学家大多认为宇宙的几何形状是平的,即宇宙是开放的,虽然膨胀率终将慢下来,但膨胀却永远不会停止,但是,观察到的宇宙中物质与能量却不足以解释为何宇宙几何是平的,因此现在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尚存在有未观察到的暗物质(dark matter)与暗能量(dark energy),前者约占临界质量密度的25%,后者为70%。这意味着现今的天文学家只能观察到宇宙中仅5%的正常物质而已!为此,美国能源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NASA及国家科学委员会(United State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已于2005年成立暗能量特别小组负责此一挖宝工作。这些科学家称为的暗物质与暗能量到底是什么呢?目前没有人知道!结论

中国早在公元185年就有发现超新星爆炸的纪录;而白矮星虽非常小但很明亮,因此也在广义相讨论出现前的1862年就被发现,其他死亡的恒星遗体如棕矮星、黑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等,均是在广义相对论出现后才被发现,加上探测到的引力波,都可以说是在实验上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使现在的宇宙模型不再只是科幻小说请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