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月销量破20000单,曼玲粥的外卖经。为此,曼玲粥向外卖小哥推出了一系列暖心的小策略:。

让你做选择,去开一家酸菜鱼店、西餐馆或粥店,你怎么选?相信有八层的人不会选开粥店。为啥?很简单,粥再好喝,广谱性再高,但单一的粥毕竟不能当饭吃。

餐饮存在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解决人们的“肚子饿”问题,单一的粥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没人会去粥店,没人去就没营收,没营收谁还开粥店?

理似乎是这个理,可有人偏不信,这人叫邓公断,创了一个曼玲粥的品牌,开了几百家店,年入几个亿,他是怎样发迹的?

别人都不看好的市场,往往蕴含着奇迹

同样做的是餐饮,海底捞张勇身价能达60亿美元,曼玲粥的邓公断也年入几个亿,大部分人却只够维持生计,差距如此之大,这是为啥?只因成功的人善于思考,能从别人都不看好的市场中找到机会。

先给大家讲一个营销学上的著名案例:美国一家制鞋公司想要开拓国际市场,于是派了两个推销员去非洲的一个国家考察。第一个推销员到达非洲后向公司发了一份电报:“这里的人不穿鞋,没市场。”第二个推销员到达非洲后同样回了份电报:“这里人不穿鞋,市场巨大。”

看见没,同样是去非洲考察,一个人发现了市场,另一个却觉得没市场,白白错过了巨大的商机。真是,天上掉了个大馅饼,愚昧的人却总不会抓得到。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来看看粥这一品类。粥的广谱性高,人人爱喝,众人皆知,但是就是因为它“分量不足,不足以当饭吃”的明显缺陷,很多人就放弃了这个市场。

其实,只要我们想办法把它的缺点解决掉,不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吗?看看邓公断是怎样解决这个弊端的:

一,增加配食。曼玲粥增添了豆沙包、春卷、放心油条、鸡柳等大众爱吃的小吃,分量足,再配上一碗曼玲粥,管饱!

二,做粥外卖。曼玲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做外卖是最重要的因素。别看它开了700多家店,但主营业务还是在线上。邓公断认为,粥品类的潜力在线上,因此他的重心也是围绕外卖不断完善各个环节,并具备了极强的竞争力。

月销量破20000单,曼玲粥的外卖经

早些年的时候,曼玲粥就实现了月销万单,据了解17年时,上海有19家曼玲粥店月销量在10000单以上,而且其中有3家月销量更是超过20000单。这意味着每天要出700单以上。

合理规划,20秒出单

目前,高峰时期曼玲粥的出餐速度控制在20秒内,平均每个员工每天的出单量为80~120单。

能做到如此高效出单,得益于它规划合理,运营得当。比如,拿上海中山路店为例,一共7个员工,分别负责熬粥、蒸炸点心和打包,每个岗位分设两人,剩余一人自由调度,配合工作。

为了应对高峰期的订单,同时又要照顾到员工的利益,曼玲粥实行了错峰上班+小时工的策略。

据了解,每天早上5:30,第一位上班的员工便会开始准备一天的原材料、熬粥、分配小菜;6:30第二名员工上班,开始接单;8:30早高峰时,第三名员工到位,以应对早高峰;10:30,全部员工都到齐,以应对午高峰。如果出现像澳门路那样单店月销20000单的情况,还会视情况而定,加配小时工。

当然,先上班的先下班,这样不仅延长了营业时长,而且节约了人力成本,还兼顾到了员工利益。

通过这样的方式,曼玲粥月人效最高可达7万。

关怀外卖小哥,诚意满满

“外卖小哥不容易啊,作为连接商家和消费者的中间人,直接决定了顾客的消费体验和感知”邓公断说。

他深知外卖小哥是和顾客接触最频繁的群体,他们对消费者的态度与消费者的满意度息息相关。要想令消费者满意,就要先俘获“外卖小哥” 的心。

为此,曼玲粥向外卖小哥推出了一系列暖心的小策略:

到店取餐的外卖小哥能和店内员工一样享受到免费的员工餐;

若在运送途中出现撒漏情况,可回店内重新换取一份;

如果遇到餐品丢失,同样可以免费获得一份新的。

人人都懂得感恩图报,你对外卖小哥好,外卖小哥自然会为你用心服务。因而外卖小哥在配送曼玲粥时特别用心,这样顾客的体验越来越好,曼玲粥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满减优惠大,复购率高达60%

据了解,曼玲粥的复购率达到60%,对此我深信不疑,因为自己就连着点了3天。

我喜欢点他家的外卖,一方面是他家的粥好喝,点心很棒,尤其他家的油条和鸡柳,香脆可口,白吃不腻;另一方面,是他家的优惠力度实在很大(笔者第一点外卖时,也是冲着实惠二字去的)。

我常点的午餐是一份玉米甜粥,两个豆沙包、一份鸡柳,两根油条,满减后才16块钱。像北京的总部基地店,满27减15,满49减22,满79减28 ,只要你合理搭配,花很少的钱,就能享受到一份美味的午餐。

由于曼玲粥实在太好喝了,我连着3天订了他家的粥外卖,不仅没一天迟到过,而且他们还第3天的时候送了我一面小小的镜子。

礼物虽轻,但着实让我对他们好感倍增,使我不自觉又点了一份他家的外卖,还把它推荐给了其他同事。

正如邓公断所说“相比于满减,更看重复购”。提高复购率的同时持续不断开发新顾客才能让订单源源不断。

结语

每一个成功的品牌都有它成功的理由,若我们能学到它们的优点,再根据实际情况用于自身,这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的捷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