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月銷量破20000單,曼玲粥的外賣經。爲此,曼玲粥向外賣小哥推出了一系列暖心的小策略:。

讓你做選擇,去開一家酸菜魚店、西餐館或粥店,你怎麼選?相信有八層的人不會選開粥店。爲啥?很簡單,粥再好喝,廣譜性再高,但單一的粥畢竟不能當飯喫。

餐飲存在最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解決人們的“肚子餓”問題,單一的粥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就沒人會去粥店,沒人去就沒營收,沒營收誰還開粥店?

理似乎是這個理,可有人偏不信,這人叫鄧公斷,創了一個曼玲粥的品牌,開了幾百家店,年入幾個億,他是怎樣發跡的?

別人都不看好的市場,往往蘊含着奇蹟

同樣做的是餐飲,海底撈張勇身價能達60億美元,曼玲粥的鄧公斷也年入幾個億,大部分人卻只夠維持生計,差距如此之大,這是爲啥?只因成功的人善於思考,能從別人都不看好的市場中找到機會。

先給大家講一個營銷學上的著名案例:美國一家制鞋公司想要開拓國際市場,於是派了兩個推銷員去非洲的一個國家考察。第一個推銷員到達非洲後向公司發了一份電報:“這裏的人不穿鞋,沒市場。”第二個推銷員到達非洲後同樣回了份電報:“這裏人不穿鞋,市場巨大。”

看見沒,同樣是去非洲考察,一個人發現了市場,另一個卻覺得沒市場,白白錯過了巨大的商機。真是,天上掉了個大餡餅,愚昧的人卻總不會抓得到。

同樣的道理,我們再來看看粥這一品類。粥的廣譜性高,人人愛喝,衆人皆知,但是就是因爲它“分量不足,不足以當飯喫”的明顯缺陷,很多人就放棄了這個市場。

其實,只要我們想辦法把它的缺點解決掉,不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嗎?看看鄧公斷是怎樣解決這個弊端的:

一,增加配食。曼玲粥增添了豆沙包、春捲、放心油條、雞柳等大衆愛喫的小喫,分量足,再配上一碗曼玲粥,管飽!

二,做粥外賣。曼玲粥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做外賣是最重要的因素。別看它開了700多家店,但主營業務還是在線上。鄧公斷認爲,粥品類的潛力在線上,因此他的重心也是圍繞外賣不斷完善各個環節,並具備了極強的競爭力。

月銷量破20000單,曼玲粥的外賣經

早些年的時候,曼玲粥就實現了月銷萬單,據瞭解17年時,上海有19家曼玲粥店月銷量在10000單以上,而且其中有3家月銷量更是超過20000單。這意味着每天要出700單以上。

合理規劃,20秒出單

目前,高峯時期曼玲粥的出餐速度控制在20秒內,平均每個員工每天的出單量爲80~120單。

能做到如此高效出單,得益於它規劃合理,運營得當。比如,拿上海中山路店爲例,一共7個員工,分別負責熬粥、蒸炸點心和打包,每個崗位分設兩人,剩餘一人自由調度,配合工作。

爲了應對高峯期的訂單,同時又要照顧到員工的利益,曼玲粥實行了錯峯上班+小時工的策略。

據瞭解,每天早上5:30,第一位上班的員工便會開始準備一天的原材料、熬粥、分配小菜;6:30第二名員工上班,開始接單;8:30早高峯時,第三名員工到位,以應對早高峯;10:30,全部員工都到齊,以應對午高峯。如果出現像澳門路那樣單店月銷20000單的情況,還會視情況而定,加配小時工。

當然,先上班的先下班,這樣不僅延長了營業時長,而且節約了人力成本,還兼顧到了員工利益。

通過這樣的方式,曼玲粥月人效最高可達7萬。

關懷外賣小哥,誠意滿滿

“外賣小哥不容易啊,作爲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中間人,直接決定了顧客的消費體驗和感知”鄧公斷說。

他深知外賣小哥是和顧客接觸最頻繁的羣體,他們對消費者的態度與消費者的滿意度息息相關。要想令消費者滿意,就要先俘獲“外賣小哥” 的心。

爲此,曼玲粥向外賣小哥推出了一系列暖心的小策略:

到店取餐的外賣小哥能和店內員工一樣享受到免費的員工餐;

若在運送途中出現撒漏情況,可回店內重新換取一份;

如果遇到餐品丟失,同樣可以免費獲得一份新的。

人人都懂得感恩圖報,你對外賣小哥好,外賣小哥自然會爲你用心服務。因而外賣小哥在配送曼玲粥時特別用心,這樣顧客的體驗越來越好,曼玲粥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滿減優惠大,復購率高達60%

據瞭解,曼玲粥的復購率達到60%,對此我深信不疑,因爲自己就連着點了3天。

我喜歡點他家的外賣,一方面是他家的粥好喝,點心很棒,尤其他家的油條和雞柳,香脆可口,白喫不膩;另一方面,是他家的優惠力度實在很大(筆者第一點外賣時,也是衝着實惠二字去的)。

我常點的午餐是一份玉米甜粥,兩個豆沙包、一份雞柳,兩根油條,滿減後才16塊錢。像北京的總部基地店,滿27減15,滿49減22,滿79減28 ,只要你合理搭配,花很少的錢,就能享受到一份美味的午餐。

由於曼玲粥實在太好喝了,我連着3天訂了他家的粥外賣,不僅沒一天遲到過,而且他們還第3天的時候送了我一面小小的鏡子。

禮物雖輕,但着實讓我對他們好感倍增,使我不自覺又點了一份他家的外賣,還把它推薦給了其他同事。

正如鄧公斷所說“相比於滿減,更看重複購”。提高復購率的同時持續不斷開發新顧客才能讓訂單源源不斷。

結語

每一個成功的品牌都有它成功的理由,若我們能學到它們的優點,再根據實際情況用於自身,這未嘗不是一種成功的捷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