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波濤正在愈發洶湧。

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就如何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指出新型城鎮化已進入轉型深水區。

而智慧城市作爲城市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已經成爲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阿里達摩院今年年初發布的《2019年十大科技趨勢》顯示,智慧城市是達摩院十大科技趨勢的首要關注點,達摩院認爲2019年該領域將實現從局部智能到全面智能的轉變。

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城科與無錫合作開發的不動產集成服務平臺就是成功案例之一。

平臺上線後,辦證時間由原來的5天縮短到最快1小時、市民提交材料的數量減少50%,平臺也因此在2018年江蘇省“3550”營商環境評比中榮獲第一,通過即將啓動的電子證照項目,還將進一步提效,並有望在未來從技術層面推進不動產證“無紙化”的進程。

近年來,平安集團全面進入智慧城市的各個領域,其中,平安城科已幫助多地政府創新性地解決了不動產登記中存在的痛點和難點,有效提升了政務效率和服務水平,其在房生態領域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已在全國近80個城市推廣和實施。

1

不動產登記工作事關經濟體制改革、營商環境優化,對推動供給側智能+創新、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企業羣衆改革獲得感意義重大,是一項關乎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性民生工程

近年來,國內不動產登記改革逐漸升溫。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明確提出,2020年年底前,全國所有市縣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業務辦理時間力爭全部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

近年來,在不動產登記提速方面,通過系統打通、並聯審批、房產查冊等措施,一批先行先試的城市已經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3014個登記大廳、4萬多個窗口一般登記已由法定的30個工作日壓縮到15個工作日左右,抵押登記已壓縮至7個工作日。

但這距離今年兩會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加快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使更多事項不見面辦理,確需到現場辦的要‘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最多跑一次’”目標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平安城科近期推出的不動產登記平臺,通過對不動產登記流程的科技再造,打造“1次上門、1窗受理、1套電子材料、1小時辦結”的“四個1”極致體驗,爲不動產登記提前提速。

2018年12月13日,無錫市與平安城科通過創新政企合作模式打造的無錫不動產集成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平臺上線後,辦證時間由原來的5天縮短到最快1小時、市民提交材料的數量減少50%,平臺也因此在2018年江蘇省“3550”營商環境評比中榮獲第一。

那麼,無錫不動產集成服務平臺是如何做到大幅提升政務效率的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讓“數據多跑路,羣衆少跑腿”。

第一,讓辦事羣衆“少跑路”。

不動產登記中心專闢了集成服務綜合受理窗口,提供房屋交易、納稅、不動產登記業務網上申請、網上預約、網上辦理等核心服務,買賣雙方僅需憑線上預約號就能辦理,減少了等待時間。將辦證時間在原來5天辦結的基礎上繼續壓縮,最快可以實現1小時辦結

同時,平臺還加強了對中介機構資質備案管理、存量房交易合同網籤及資金的監管,提升了房源發佈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第二,讓涉及不動產登記的各個政府部門之間“少扯皮”。

平臺通過科技優勢對不動產登記業務流程再造,整合交易、登記、稅務等跨部門信息資源,打通各部門間及水電氣等公共服務企業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不動產交易、繳稅、登記、水電氣過戶、金融等數據的共享,解放了涉登記工作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大大提高了溝通效率。

未來,無錫市不動產集成服務平臺還將逐漸引入線上審批、遠程面籤、電子證照等更多功能,平臺服務將拓展至開發商、個人等業務辦理,對接銀行貸款、資金監管、納稅等各類便民服務。同時,進一步釋放線下業務辦理的窗口壓力,與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稅務局和金融機構等部門業務系統對接,實現房屋交易、銀行審貸、納稅、不動產登記的一窗式受理

不只是無錫,目前平安城科的不動產登記交易平臺項目已經在全國數十個城市啓動和接洽,越來越多的羣衆將享受到平安城科帶來的便利服務。

可以期待,在以平安城科爲代表的優秀科技企業的助力下,《通知》中各項目標的實現指日可待。

2

事實上,平安城科的科技實力不僅僅體現在不動產集成服務平臺上

僅在無錫一座城市,平安城科同時還參與了無錫市大數據中心建設無錫市全市行政審批窗口的人臉識別功能亦是由平安城科聯手平安科技打造。此外,平安城科剛剛還在不動產集成服務平臺的基礎上,中標無錫市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項目,上線後有望將不動產登記時間進一步壓縮至半小時,實現“不見面審批”,有望在未來從技術層面推進不動產證“無紙化”的進程。

目前,平安城科提供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達到了金融級安全標準,LFW測試準確率達99.8%,可通過多種部署形式,在自助房產信息打印、個人端賬號登錄、查冊辦押、在線支付、自助終端機登錄等多場景應用。

此外,平安城科還擁有包括時空大數據平臺、數據分析及決策支持系統等多個示範應用

例如,時空大數據(CIM)雲平臺將城市空間數據與城市運行數據有機結合,以GIS(地理信息系統)+BIM(建築信息模型)+IoT(物聯網)+LBS(基於位置定位)數據爲核心構建三維數字底板,能爲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基礎支持。

站在更高的視野來看,以“爲中國智能建造引領者、創造智慧城市核心價值、科技賦能城市資產運營”作爲發展目標的平安城科,也是整個平安集團通過房生態板塊提升整體智慧城市版圖的一把利刃。

近年來,平安集團每年在科技探索方面投入100億,其中一個重點領域就是打造智慧城市生態圈。

與此同時,平安城科作爲平安集團房生態圈和智慧城市生態圈的核心板塊之一,憑藉在長期積累中形成的Urban-Tech八大核心競爭力,使大城市建設與集團大金融資產、大醫療健康的產業佈局共同形成三軍突破之勢,城市科技也在平安集團“金融+生態”戰略規劃中與金融科技和醫療科技並駕齊驅。

目前,平安城科已形成三大業務體系,分別是:

圍繞建造環節,面向開發商及建築企業等全產業鏈,提供基於BIM底層技術及BIM-V產品體系,覆蓋設計、開發、施工、供應鏈、運維全產業鏈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圍繞交易環節,以政府需求爲核心,提供以不動產登記平臺、時空大數據平臺爲代表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圍繞服務運營環節,面向房企和公寓運營企業,藉助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科技賦能城市資產運營。

目前,這些產品已經開始賦能更加廣義的房生態圈內建造、交易、服務三大環節,服務於政府、企業和市民。

以智慧城市運營領域爲例,平安城科將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OCR識別等前沿科技靈活應用於智慧城市方案之中,已爲多個城市打造特色智慧城建產品。例如:

通過智能身份認證、區塊鏈、在線簽約、電子簽章、雲計算等技術,幫助深圳房地產信息系統實現升級重建

與泰州市房管局聯手打造的“泰州市房地產市場預判監測系統”,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打通泰州住房領域信息孤島,建立預警預判機制,使房地產市場調控更加科學嚴謹,獲評“住建部2018年信息化工程示範項目”。

爲四川樂山打造的“樂山市租賃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當地房產租賃市場原有的虛假房源、“黑中介”等問題,切實解決廣大羣衆租房難的實際困難,同時也幫助當地政府加強房產信息監管,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時效性。

截至目前,平安城科已累計簽約近80個大中城市,其中深圳、無錫、天津、三亞等30城的智慧城市項目已上線運行,服務範圍覆蓋千萬城市居民。

3

回顧整個中國城市的智慧化歷史會發現,能夠解決實戰問題、能夠應對城市的多元與複雜,始終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瓶頸。而當平安這樣的線下鉅艦投入智慧城市的海洋中,最後的堅冰也開始融化。

招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

智慧城市是充分運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通信和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感測、傳送、整合和分析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對公衆服務、社會管理、產業運作等活動的各種需求作出智能的響應,構建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城市形態。

如果更通俗地解釋,智慧城市建設首先就是要通過信息化手段解決城鎮化進程中帶來的現實問題,通過對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全生命週期進行模式、流程等優化,打通現代城市運營和管理體系中的各環節,從根本上消除城市運行效率的阻礙因素。而以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驅動的“智能+”時代的到來,也將加速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然而,硬件投入與應用開發的不匹配,數據採集與平臺建設的不同步,政府主導和市場力量的不協同等問題,延緩了城市智慧發展的腳步。

一個尷尬的現象是,傳統智慧城市建設偏重於某個領域的智能,如政務、消防、交通等,大部分企業都是依託於某一種技術創新或者商業模式進場。它們的解決方案可能有效,但卻沒有與城市的產業實際相聯繫,造成城市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要另起爐竈。

試想,如果一個小區,智能門鎖是一家公司提供的,安防監控來自於另外一家公司,繳費系統又是一家公司……這樣零散、碎片化的“智慧城市”,反而會讓住戶無所適從,在成本與效益上並不符合人們對智慧城市的期許。

事實上,可能只有像平安這樣,具備龐大的業務體系、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和平臺架構支撐,在資金、技術體系與業務體系、市場架構上都具有優勢的科技巨頭,纔有全力押注智慧城市佈局,給出能夠延伸到各行各業和城市各個區域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實力,實現全要素聯動、全時空感知的全局性智能化。

在做好金融主業的同時,憑藉過去幾十年在金融、科技、保險、醫療等領域的經驗積累,平安致力於從“醫學住行安、養保民政財”等多維度打造一套完整、科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智慧城市管理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