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鐵《航海往事》

在沿海船員的心目中,保護他們的是女神媽祖。她原來只是個普通人,後來才變爲神,受到人們的擁戴。船員們還把她譽爲天后、天妃,佛、道兩家也都搶着說,媽祖就是他們的神。

媽祖原本是福建莆田湄洲灣一個普通民間姑娘,名叫林默,平時從事一些巫術活動。據說,她水性特別好,當地一有船隻遇險,她就會出手援救。

而且,她還會看天象,能預報海上天氣,經常幫助出海的船戶,因此,當地船戶都很感謝她。

由於船員出海命運未卜,每次出海都無異於和家人生離死別,特別需要她這樣一個神祇佑護,於是,林默的故事愈發神奇,不少人開始祭祀她。

關於媽祖的傳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宋徽宗時,高麗國王去世,上報了北宋,北宋就派路允迪等人出使高麗弔唁,並冊封新的國王。

路允迪走的是海路,傳說他們在航行時,船隊遇到了颱風,8艘船中有7艘被大風颳翻,但路允迪的船上供着媽祖,所以,最後只有他的船平安歸來。

當然,這只是後人編的神話故事,與史實根本不符。有關的記載中,他們回來時的確遭遇風浪,但8艘船中最嚴重的也只是舵杆折了而已,並未沉沒,全都平安歸來,整個過程中也從沒有媽祖出現。

宋朝以後,媽祖的事蹟被不斷放大,並與各種航海大事聯繫起來,越來越受到重視。還有些官員不斷奏請加封湄洲神女,林默也就由普通漁民的女兒,逐漸改變身份,變成夫人、天妃,最後又升格爲天后。

一開始林默有姓而沒名,只是普通漁家女,在不斷加封之後,她演變成世界性的航海女神,形象愈來愈高大。

媽祖的事蹟引起後人強烈興趣,很多人都來研究她的身世。據考證,林默確有其人,但她是在死了100多年之後,纔開始被人們當成女神的。

在古代,大海兇險萬分,根本無從把握,人們只能把平安的希望寄託在求神問卜上,於是想象出一些神奇故事來寄託自己的願望,林默大概就是這樣一個符合人們心理需要的人。

元代重商輕農,非常重視海上貿易,因而,那時媽祖的祭祀規格也最高。元代媽祖信仰從福建傳到了浙江、廣東、山東以及臺灣等沿海各省,成爲那裏漁民和商人的保護神。

但明朝是穆斯林政權,對異端祭祀活動往往會採取抨擊態度。明朝早期,有些地方的媽祖廟被列爲淫祀取締,改成學堂之類。

但朱棣即位以後,再次承認了媽祖,人們又開始給媽祖不斷加官進爵。明朝還增建了國家性質的祭祀場所,朝廷會定期派官員致祭媽祖。

清朝最初時實行嚴格海禁,因而對媽祖祭祀很少。但在康熙年以後,由於要統一臺灣,媽祖又得到重視,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被連續多次加封。

媽祖不僅是漁民或商人的精神寄託,而且對於港口城市開發繁榮也有着不可小覷的作用。比如,在葡萄牙語裏澳門叫Macau,這個詞是粵語媽閣的音譯,媽閣也就是媽祖。

而天津自古就有“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的俗語,更是形象地說明,天津港的起源與媽祖密切相關。

我國古代時,新船在第一次出航前,都會製作一個模型供奉在媽祖廟內,以求航海女神的庇佑。不少媽祖廟中因此保存了大量古代船模,成爲研究古代造船史的重要依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