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家表示,經過幾年時間,這些生命頑強的蟻羣仍然興旺生長,它們很可能是通過吞食同伴的屍體存活下來,因爲在地堡地面上發現大量工蟻屍體殘骸。很快一些螞蟻找到了這條逃生路線,2017年2月,這個地下掩體地堡中沒有一隻螞蟻,母蟻羣仍然在通風管道出口的掩體頂部築巢,螞蟻仍繼續從通風管中掉落下來,但是木板路的搭建便於被困螞蟻逃離地堡。

作者 | 卡麥拉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思想,一支蟻羣困在地下核武器掩體幾年時間,爲了生存竟然變成了“噬食蟻”!

在科學家的干預幫助下,被困在前蘇聯時期一個地下核武器掩體多年的100多萬隻“噬食蟻”終於逃了出來,2013年首次發現這支蟻羣,它們完全由工蟻組成,意味着它們無法進行繁殖。

當時,科學家估計大約有100萬隻工蟻被困在這個地堡,因爲蟻羣主要分佈在地堡通風管上方土丘位置,多年以來,倒黴的工蟻源源不斷地從通風管掉入地堡,一旦它們掉落在地堡地面上就無法再爬出去。可憐的工蟻生活在擁擠的地堡環境,沒有光、沒有熱,也沒有明顯的食物來源,它們是怎樣生存的呢?

科學家表示,經過幾年時間,這些生命頑強的蟻羣仍然興旺生長,它們很可能是通過吞食同伴的屍體存活下來,因爲在地堡地面上發現大量工蟻屍體殘骸。他們在地堡中收集了150多隻螞蟻屍體,發現屍體上有明顯咬痕,統計數據表明,93%的螞蟻屍體顯示出被同類吞噬的跡象,這意味着蟻羣在極端環境下倖存下來,完全是依據吞噬同伴的屍體。

波蘭科學家沃伊切赫·切霍夫斯基(Wojciech Czechowski)教授解釋稱,在自然界,類似的噬食現象經常發生在春季時期,當時蛋白質食物非常匱乏。這些所謂的“螞蟻戰爭”中螞蟻不僅以新鮮屍體作爲食物,而且還劃定了鄰近蟻羣領地邊界。

這一現象將爲螞蟻對邊緣棲息地和次優條件的巨大適應能力增加了一個認知維度,這一發現是理解螞蟻是“毫無疑問生態進化成功”的關鍵典型。

2016年春季,科學家決定進行人爲干預,最終釋放被困的螞蟻,最初他們先從地堡釋放一組100只螞蟻進入母蟻巢外圍,爲了確認這兩個部分隔離蟻羣之間的關係,正如他們所期望的那樣,未觀察到螞蟻攻擊行爲。

之後同年9月份,他們建造了一條3米長的垂直木板路,一端放在地堡蟻羣高地,另一端塞入通風管道中。很快一些螞蟻找到了這條逃生路線,2017年2月,這個地下掩體地堡中沒有一隻螞蟻,母蟻羣仍然在通風管道出口的掩體頂部築巢,螞蟻仍繼續從通風管中掉落下來,但是木板路的搭建便於被困螞蟻逃離地堡。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膜翅目研究雜誌》上。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