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媽 有 話 說

很多人從未想過

這些孩子,無法聽到這個世界的聲音

竟是因爲這個...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近日,央視播出了一支兒童安全用藥公益宣傳片——“因藥致聾女孩的無聲訴說”。上線不到10小時,播放量即突破千萬!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5歲的小主人公付浠諾“笑”着開始講自己的故事,卻看哭了億萬媽媽!

這個原本是個愛笑的小姑娘,一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然而,三年前一次不當用藥,使她的聽力越來越弱,後來,她再也聽不到這個世界的聲音……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五歲聾兒:我想對媽媽說

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的世界很安靜

沒有一點點聲音

媽媽說

我一歲時就會叫爸爸媽媽了

我特別愛笑

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媽媽說

3年前 我發高燒

用藥不當後

我的聽力越來越弱

我知道聲音都在我身邊

我很努力聽 不過就是聽不到

媽媽我怕

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只能遠遠地看着

有時候我會

大發脾氣 摔東西

媽媽 不是我不乖

只是想對你說話

但着急說不出來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是我把媽媽氣哭了

但媽媽卻跟我說對不起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因爲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0000兒童,陷入無聲的世界。

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難以計數。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據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統計:我國7歲以下聾兒,超過30%是藥物過量造成毒副作用。3萬個“浠諾”故事,折射兒童安全用藥“盲區”。

我國現有3500多種藥品製劑中,兒童專用的僅有60多種。

衣食住行,我們都給孩子專屬的呵護,

但最需要專屬的藥品,我們卻忽略太多。

兒童要用兒童藥

孩子不是你的縮小版

事實上,片中“浠諾”的故事,不是個案。因用藥不當,中國每年更有難以計數的兒童出現失聰、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1、重慶一名11歲的兒童彤彤因爲牙周炎,家長在藥房自行買來消炎鎮痛的藥物。按照規定,一次只能喫2片,但爲了儘快好起來,一次性喫了5片,連續喫了4次,牙痛問題解決了,小腿卻腫脹了,彤彤最終腎臟急性損傷!

2、北京一父母一直以爲孩子是患上了普通的感冒,於是只是在家裏自行治療,讓孩子服用了大量的抗感冒藥物,直到病情越來越重纔到醫院就診。熟料抗感冒藥物不但治不了孩子的病反而加重了孩子肝臟的負擔,孩子又患上了藥物性肝炎。

3、黑龍江楊女士反映:婆婆看孩子時,孩子說肚子疼,老人翻出整整一包瀉火藥給孩子喫了,結果孩子喫完肚子疼得更厲害了。醫生診斷後說,孩子是着了涼,只需喫半包溫和調理的藥就行。

兒童用藥八大誤區

很多家長圖省事,經常憑自己經驗爲寶寶選用藥品。爸媽們,切勿給你的寶寶亂用藥!

1)給兒童服用成人藥

有的家長會給兒童服用自己服過覺得有效的藥物,並按成人劑量減半,其實,按成人劑量減半給兒童用藥是很危險的。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例如,治腹瀉時用諾氟沙星膠囊(氟哌酸),此藥對兒童腎臟有損傷;又如成人複方新諾明片,兒童長期服用會嚴重毒害其腎臟,還可誘發貧血症等。

2)洋貨一定好過國貨

很多家長們會更傾向於選擇海淘藥品,這裏面其實是有很大的風險的。由於語言障礙,很多家長無法瞭解海淘藥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例如,小蜜蜂紫草膏,淘的時候商家可能會誇大它的療效,說成是可以喫的萬用藥膏,但實際上,它在美國的適應症用於提神醒腦、緩解疲勞,使用人羣是 2 歲以上,每日最多 3~4 次,2 歲以下使用要諮詢醫生。它裏面的主要成分是紫草科植物,因此外塗要避開潰破的皮膚纔不會有肝毒性。

3)保健品當糖果喫

不少家長怕孩子缺維生素或微量元素而選擇給兒童服保健品。爲了在口味上吸引兒童,保健品的廠家把產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於不少孩子把保健品當糖喫。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例如,不少媽媽給孩子海淘“小熊糖”,這是一種兒童型複合維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愛,孩子們很愛喫。其實國外有多個小熊糖過量的案例報道,都是趁父母不注意兒童誤服導致出現不良反應的。

4)中藥無毒無副作用

中藥由於是傳統醫學文化的傳承,沒有特別嚴格的臨牀試驗,因此藥品說明書裏的不良反應通常註明“尚不明確”。“尚不明確”只表明沒有可參考的臨牀數據,很有可能是某些風險未被發現和證實,絕不代表是安全無風險的。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100% 植物來源的藥物並不代表 100% 安全。提醒家長們不要隨意給孩子喫所謂的“小中藥”來強身健體,要牢記“是藥三分毒”的古訓。

5)濫用抗生素或拒絕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將增加抗生素耐藥的幾率,導致孩子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時,抗生素不再起作用。現在很多醫生都提醒家長不要濫用抗生素,於是有的家長就一味地拒絕使用抗生素。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抗生素使用誤區:

其一,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其實沒用夠療程也容易導致細菌耐藥。

其二,抗生素效果不好就馬上換藥。細菌性感染是個逐漸起效的過程,大概需要 2~3 天才能看出效果,並不是喫了一個劑量就能立竿見影,因此不要隨意停用或頻繁更換抗生素。

其三,抗生素越新越貴越好。有些患者一進醫院就要求醫生開三代頭孢。事實上,抗生素沒有誰比誰更厲害一說,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針對不同的致病菌。

6)多喫藥好得快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錯覺,以爲藥喫得越多,病好得越快,於是中藥加西藥,多種藥一起服。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事實上,絕大多數藥物進入體內要經由肝臟代謝滅活,腎臟排泄清除。由於兒童的肝腎功能還不健全,因此應儘量避免多種藥物同時服用,造成肝腎損傷。

7)搞混藥名,看錯包裝

“國家用藥錯誤報告項目”統計顯示,將近 1 / 4 的用藥錯誤因搞混藥名所致。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例如,用於兒童退燒的泰諾林和用於兒童感冒症狀的泰諾就很容易混淆。泰諾林是單一成分的藥品,有效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泰諾(酚麻美敏)是複方成分藥品,含 4 種成分,除了對乙酰氨基酚外,還含鹽酸僞麻黃鹼、氫溴酸右美沙芬和馬來酸氯苯那敏。

8)依賴藥物輕視護理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患病後更重要的是護理,無論這個疾病是嚴重的還是輕微的。

3萬兒童因藥物致聾,五歲女孩無聲訴說的公益片刷屏朋友圈

比如溼疹寶寶的皮膚往往比較乾燥和瘙癢,抓撓後會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皮膚一破,外界的過敏原如花粉、動物皮屑、塵蟎等更易進入體內而使溼疹加重。因此,應該勤塗多塗低敏保溼潤膚霜,重建皮膚的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做好保溼是控制溼疹反覆發作的基礎,做好保溼事半功倍。

外用的激素類藥物是不能治癒溼疹的,但可以控制溼疹的反覆發作直至自愈。

希望看過本文的家長

今後給孩子用藥一定要當心!

及時就醫,切勿亂用藥!

莫讓悲劇再次上演!

你怎麼看?

下拉底部 回覆我們

原創投稿︱商務合作︱版權問題

微信公號:長頸鹿媽媽(giraffemu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