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叶名琛旧照)。这件事,让叶名琛受到广州人民的热烈追捧,甚至道光皇帝也在欣喜之余,将叶名琛封为了男爵。

叶名琛是清朝中后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叶名琛不幸战败,被俘虏到印度。有传言说,叶名琛在印度期间,曾被人当作猴子一样观看,日子过得凄苦无比。

(叶名琛旧照)
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
叶名琛实在是一个非常适合做官的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庭,幼年时期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到18岁就考取贡生,26岁高中进士。
青年时期的叶名琛春风得意,以自己的诗文作品名噪一时。
入朝为官后,叶名琛镇压了广东地区的多次叛乱和起义。他办事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很快得到咸丰帝的赏识。咸丰二年,叶名琛连升三级,直接坐上了两广总督的位置。没过两年,他又被封为大学士。在那段时期里,叶名琛几乎是朝中唯一没被打压,反而不断晋升的封疆大吏。
一直到1849年,英国人提出要进入广州城的要求后,叶名琛才开始走霉运。
由于《南京条约》中,并没有允许英国人进广州这么一说,因此叶名琛严词拒绝了英国人的无礼请求。但眼见着英军来势汹汹,叶名琛不得不发动广州全城百姓,共同抗击外敌入侵。
在叶名琛的号召下,成千上万的农村武装,涌入广州城中。当时男女老少都手持武器,锣鼓口号震天响。英国海军司令柯利尔被迫放弃炮击警告,转而态度缓和下来,与清府进行了谈判。
为了阻止英军入城,叶名琛和当时的总督徐广缙一起伪造了皇帝的诏书,粉碎了英军入城的企图。这件事,让叶名琛受到广州人民的热烈追捧,甚至道光皇帝也在欣喜之余,将叶名琛封为了男爵。叶名琛也因此成为清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汉人男爵之一。

(道光皇帝)
然而,好日子并没能过多久。1856年爆发了“亚罗号事件”,12名英国水手被叶名琛逮捕。英国方面借题发挥,强行要求叶名琛立刻放人。叶名琛起初据理力争,表示将三名头目扣留,其余9人可以先放。但英国铁了心要开战,要求叶名琛必须在24小时内全数放人并道歉。叶名琛迫于压力,只得将12人全部释放,但却依然拒绝道歉。
英国人见叶名琛态度强硬,拒绝接受释放人员,直接开始炮轰广州城,战争随即打响。
面对英国方面咄咄逼人,叶名琛表现得非常镇定。他命令士兵不用还击,并认为英国人闹一闹就会撤军。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英军这次却直接越过虎门,并攻占了广州东边的猎德炮台,一步都不退让。
叶名琛始终保持着镇定。他命人迅速修补了被毁掉的城墙,并利用原有的保甲系统和英军打起了间谍战。他尽量避免了和英军正面交锋,反而派出人手,对英军在香港的后勤基地发起了袭击。
与此同时,叶名琛故伎重施,又一次鼓动了全广州人民进行抗争。他招募了大量乡勇,让这些人准备了大批火船,多次对英国海军进行了骚扰。
叶名琛的手段,成功地对英国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但当叶名琛将一些胜利战报上报后,却反而遭到了一顿痛骂。朝廷认为,他不应该和英国人轻易开战,要他重新与英国寻求和谈。
正是这样一道命令,让叶名琛陷入了犹豫之中。不久后,英国的增援部队赶到,叶名琛再也无力抵抗。

(被洋人抓捕的叶名琛)
不过,哪怕在形势万分危机之时,叶名琛也依然认为事情有转机,战争将会在15日内结束。之所以有这样的执念,是叶名琛这个人有些迷信,他在总督衙门内建有“长春仙馆”。仙馆里的人告诉他,15日内战争会结束。叶名琛对此深信不疑。
结果战争果然在15日内结束,只不过是广州城仅仅14天就沦陷,而叶名琛则在府衙内遭到俘虏。
经过这么一战,叶名琛的声望有所下降。人们称他为“六不总督”,也就是“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1858年1月,叶名琛被英国人送上了停泊在香港的“无畏号”战舰上。事实上,叶名琛哪怕在被俘虏后,依然是保持了一种民族气节,并没有卑躬屈膝。英国士兵没有为难他,相反,他们对叶名琛还多有尊敬。但凡有新上舰的人,都会向叶名琛脱帽致敬。
叶名琛被捕后,并没有选择自杀,他自认为是“海上苏武”,有朝一日将会有机会同英国国王谈判。
不久后,叶名琛被送到了印度。他常常通过当地的报纸,了解中英之间的战争信息,时不时摇头叹息。后来,在得知面见英王无望后,叶名琛以不吃异乡米粟为由,绝食而亡。
他的尸体运回广州后,英国人认为叶名琛是一位英勇果断之人,广州人势必会将他视作榜样,顽抗到底。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英国开始大肆破坏叶名琛的名声,而他在印度像猴子一样被展出的故事,也正是在那段时间流传开来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