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洛阳的龙潭大峡谷,是这几年声名鹊起的一处5A级景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一睹芳容”。龙潭大峡谷景区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北部山区,峡谷全长5.5千米,平均宽度10余米,最窄处不足1米,有“水往高处流、石上檀、石上天书”等著名景点,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峡谷绝品”等称号,同时也是新安县唯一的5A级景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两次盛赞龙潭大峡谷景区是“世界上最美的峡谷”和“全世界人人都该来的地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出中国最美的四十个景点,龙潭大峡谷景区是河南唯一入选的景区,影响力不输河南少林寺

景区开发,资本称王?

而通常情况下,景区运营管理方需首先对项目实施可行性研究,估算投资额度、 投资体量、 资金比重、 成本回收年限、 产生社会效益、 经营周期等各项因素。与此同时,还要准确定位旅游景区的主体、开发节奏、战略规划、业态配比、产品组合、经营周期等,将其打造成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我国第一个宣布破产的5A景区

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该景区所属的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被当地法院裁定受理进入破产程序。与此同时,与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有高度关联的洛阳荆紫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荆紫仙山景区),也在2017年11月合并破产,进入了破产重整的程序之中。

2017年11月6日龙潭大峡谷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债权人进行债权申报,据了解,截至2018年5月31日,龙潭大峡谷资产管理人办公室共接到267家债权人申报,申报金额总数为8亿多元,债权人多为当地村民。

洛阳万山湖旅游有限公司管理人办公室方面称,企业内部登记债务共计3.5亿元。

在民间筹措资金投入景区开发建设,景区完全是靠民间借贷支撑,背负着巨额债务和大量官司

明明有每年高达7650万元的门票收入,龙潭大峡谷又为何会“资不抵债”?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原来,问题出在融资上面。2012年,陈建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融资难”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在陈建林接手龙潭大峡谷的10年间,每年都背负着大量的高利贷,“最多时一年支付利息5000多万元,基本把门票收入全部拿走了。”

资本既是旅游业的天使,又是旅游业的魔鬼。景区发展利用好资本就没问题,但是这个景区的旅游管理者对资本的运作不太了解,融资成本过高,又没有在短时间内把钱收回来,导致整个资金链断裂,最后破产。

龙潭大峡谷起初是由私人投资开发建设的,在这个景区还没有建好的时候,投资人便不幸去世了,于是就留下了将近4亿元的巨额债务,但是即便如此,龙潭大峡谷也绝不宰客,使用官方洛阳旅游年卡竟然不要钱,年卡竟然才60元 门票仅仅90元,并且景区内的物价也非常低廉,一瓶矿泉水只卖一元钱,因为资不抵债,最后只好宣布破产。

说到龙潭大峡谷,很多人都忍不住为它呈现的飞泻直下的瀑布以及溪潭交错相连的画面而赞叹。但是你知道吗?在河南平顶山也有这么一处名为“龙潭峡”的景观,它的通天瀑最为有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它有了“伏牛水魂”的美誉。

它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全长5公里,自然落差1200米,以一林、二溪、三峰、四洞、五奇、六瀑、七潭、八石、九果、十树最为著名。

景区花岗岩体地形、地貌独特,两岸石壁陡随峭,飞瀑幽潭叠落不穷,林木覆盖率更是达到90%以上,还有各种鸟兽成群栖息。

四季景色也各有不同,春季,群山吐翠,野花璀璨,杜鹃花红满山;盛夏,飞瀑欢歌,林荫遮天,谷内凉爽如春。

景区内龙潭河水自上而下,曲折蜿蜒四五里,在峡谷间自由飘摆,穿涧越峡,山高水长潭瀑多。

每有一道悬崖,就会有瀑帘高挂,特别是龙潭瀑布最为壮观,悬挂于百米高的崖壁,垂空倒峡,浮动烟云,闪烁着五彩缤纷的霞光,雄浑磅礴。

缘溪而上,水边石头上,居然有文字,仔细辨认,却又无法辨认,无法解读,这便是“石上天书”了吧。

龙潭峡与世隔绝,天书,远比人类最早的文字还要古老,那应是上帝的“题诗”“真迹”吧。

在峡谷尽头,一块巨石凛然陡立。它不是一座峰,就是一块巨石,却不是寻常的山石形状。厚约一米,两壁如削,棱角分明,从侧面看去,峻拔如剑,直刺苍穹,让人惊骇,这就是“绝世天碑”。

龙潭大峡谷因为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玩,虽然这里已经破产,但是依旧是对外开放的,大家如果想来游玩的话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对于这个宁愿破产也不宰客的景区,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