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

朋友說最近有點煩,因爲快要放假了,想要和女朋友一起出去玩。但是手頭有點緊,之前借給朋友的錢還沒還回來,他幾次三番的暗示對方說自己最近比較需要錢,但是對方依舊無動於衷。

朋友說也不知道他是真的沒錢還是就是不想還了,之前說好的一個月還現在都三個月了,他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好像根本沒有這件事情一樣,自己也好意思直截了當的要,怕因爲這點錢兩個人撕破臉皮連朋友都做不成了。

聽完朋友說的話對他的處境表示很深的理解,因爲可能這種類似的經歷大家都有過吧?

當朋友手頭緊的時候找到你,向你尋求幫助。出於朋友的角度,你不忍心看他爲錢所困,所以盡你的最大可能去幫助他。

有些朋友很仗義,你有借他有還,救急的過程十分愉快。但是呢,總有那麼一部分人當你把錢借給他之後,他就像個沒事人一樣,閉口不提還錢的事。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到底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呢?

應該催,必須催。

大兵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十分果斷的說:“該催啊 ,而且必須催。”他說:借錢的時候是不希望朋友身陷囹圄。而還錢則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所在。我借給你錢,幫你渡過難關,你及時還錢,我感覺你這個人靠譜,皆大歡喜。但是當朋友沒有及時還錢時,我催着還,這並不是小氣,而是不想讓彼此的感情心存芥蒂。因爲可能時間久了,你忘了,而我又沒有及時及時催賬去提醒你,反而會讓朋友之間在時間久了之後產生不必要的隔閡,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救急不救窮”。一個人一時沒有錢是ok的,因爲誰都有手頭緊的時候。但是一個人如果一直沒有錢說明這個人是有問題的。他可能不會理財,可能有衝動消費,或者可能有某些壞的習慣。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催’他一下,進行一個善意的提醒。提醒他在亂花錢之前要想一想自己的經濟狀況,想一想自己還有外債要還。

大多數人在考慮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的時候,可能首先考慮的不是該怎麼催,而是能不能去催,去催好朋友還錢會不會得罪他從而影響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金星說:“真金不怕火煉,真情不怕催錢。關係好的不怕得罪,關係不好的得罪了也不怕。真正的朋友之間無需顧忌所謂人情面,催賬反而能瞭解朋友的需求,從而幫助他。”

其實朋友之間該有的默契, 不應該是客客氣氣相敬如賓,而是口無遮攔也毫不傷感情。

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

公衆號黑白茶

不該催,不能催。

艾力說:“要臉的朋友不用催,不要臉的朋友你催了也沒有用。要自我調節心態,把借錢當做一種投資。”

你能借給朋友這筆錢,說明你重視這段感情,催朋友還錢,可能會讓朋友認爲你不信任他,而且假如朋友手裏現在正好沒有錢的話,這種催人還錢的方式也是毫無意義的。

顏如晶說:“不要把錢債當做錢債來要,學會把錢債換成人情債,這個時候,我們之間的來往就是恩情的來往了。這種做法看似喫虧,但實際上揮爪子啊以後的生活中收穫更多來自與朋友之間的善意。”

朋友之間與太多算不清的情債和錢債,如果通過催賬這件事對朋友的自尊心造成二次傷害而影響朋友之間的感情,那恐怕是得不償失的吧。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借錢的人,當你借錢還不上的時候,你會不會希望聽到朋友催你還錢的消息呢?

其實當我們面臨“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這個問題時,我們還應該考慮一個問題:這個錢到底值不值得要?當我們進行所謂的借錢活動時,其中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借,一個是給。當我們以給予幫助的心態將自己的錢送到朋友手中時,就是希望能夠幫助朋友渡過難關。當朋友度過難關後會對你心懷感激,同時會增進兩人之間的感情。那如果你一直去催朋友還錢,是否會對這種本應該很好的結果造成很壞的影響呢?

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

公衆號黑白茶

仔細想想,朋友之間的金錢關係其實和我們刷信用卡類似,需要的時候我們去刷信用卡,刷完了再還,還完在刷,久而久之,你的信用額度就會提升 ,信用值也會越來越高。同樣的,朋友之間也是一樣。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能借錢給你的說明真心拿你當朋友,所以同樣的,借了錢的人也應該真心待人,及時還錢,在朋友之間建立良好的“信用額度”。

有人問我:那你會不會催你的好朋友還錢?

我啊?不會。

首先當有人問我借錢是,我首先考慮的不是借不借,而是該不該借。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手頭緊的時候,真很正常。所以說如果朋友真的困難的時候,錢是一定會借的。但是時,在承受能力範圍之內,這錢可能是以“給”的心態教導朋友手中的。你還給我,我欣然接受。你不換,我也不會去和別人講你的壞話。因爲我認爲朋友比金錢更有價值。

同樣的,我也不會輕易去向朋友借錢,如果真的有需要時,那說什麼時候還就一定會及時甚至提前歸還。絕不會讓金錢有任何機會來影響朋友之間的感情。

有人說:“金錢是友誼的試金石。”那麼你是否願意用這塊試金石去考驗你們之間的友情呢?你是否又有信心確定你們的感情能經得起考驗呢?

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

公衆號黑白茶

該不該催好朋友還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