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時代道德篇(一百五十九):人情世態不宜太真。

在北洋軍閥中,這羣在沙場摸滾打爬的武夫,印象中自然是刀口舔血的營生,而且莫過於冷漠的大老粗形象。直係軍閥掌門人“保定王”曹錕,一心幫襯自己的曹氏兄弟,鬧得和麾下頭號大將吳佩孚 “保落分家”。皖系軍閥的首領“段芝老”段祺瑞,執拗到對鋒芒畢露的“小扇子”徐樹錚偏愛有加,釀成皖系軍閥明爭暗鬥,結果最先分崩離析,從北洋中樞退場。所以說人情味這個東西,很難做到不厚此薄彼。但是奉系軍閥的“扛纛人”張作霖就不一樣,雖然也是個標準的大老粗,口頭禪“媽拉個巴子”,私塾都沒念過幾天,機緣巧合在綠林大學裏混出頭,成爲關外說一不二的“東北王”,自然也有一套自己的人情世故準則。

張作霖向來罵人髒字不離口,然而也並非蠻不講理。有一次張作霖和他的智囊,有“小諸葛”之稱的楊宇霆,因爲一件事爭論起來,張作霖一時來氣,就隨口禿嚕一句“媽拉個巴子”。畢竟是喝過洋墨水的“士官生”,楊宇霆噌地一下站起來,說:“你罵誰!”,張作霖自知是自己口誤,隨即馬上作揖賠罪,說:“這是咱的口頭話,一個不留心溜出來了,敢是罵誰?”這種不上臺面的口頭禪,還可以說是張作霖的一時大意,但是當着東北講武堂師生的面,在畢業典禮上出醜也不覺得尷尬,足以說明這位大老粗的真性情。東北講武堂的畢業典禮上,邀請張作霖前往致辭,自然等着長篇大論的訓話。其實參謀也早就擬好文書,讓張作霖把講話稿背熟,即可以完美收官。

誰知道典禮當天,張作霖步上講臺,乍見臺下黑壓壓一片,全場鴉雀無聲,頓時也跟着緊張起來,就背出兩句“作霖戎馬半生,飽經憂患”,接下來就忘詞了。僵持半晌後,張作霖突然破口大罵:“媽拉個巴子的!我原來背得很熟,但看到你們,一高興竟都忘了!”這下把學堂的師生也給逗樂了,其實能爬到東三省的頭把交椅之位,張作霖是說話粗,但是話糙理不糙,也不辦粗事。他曾規定“大帥府重地,午夜一過,任何人不準出入”。一次張作霖本人晚歸,門房以過了時間爲由拒絕開門。這位火爆脾氣的大老粗,竟然繞到後門進入,而且次日召見門房,破格升他去當看守所所長,不識字不是問題,因爲專門給這位敬業的門房,配備了一位識字的祕書。

最終,要說張作霖的這種真,也源於出身草莽的重義氣。他的老夥計湯玉麟與其分道揚鑣後,重新幹起土匪的老本行,張作霖幾次邀請其回去都不肯。在過生日聽戲時,有一出三國的橋段,關於張飛和關羽的古城相會,張作霖竟“忽然淚下”,衆人問故,張說:“人家兄弟失散了還能相會,咱弟兄一去就不回來了!”傳到湯玉麟耳朵裏,湯也大爲感動,於是主動回到奉系軍閥的大旗之下。華人賬房鄧君翔挪用洋行錢款,託人找張作霖幫自己庇護。張聽說虧空的是洋款,大笑着對來人說:“歷來是洋人騙咱們的錢,你的朋友能騙洋人的錢,是好小子,有出息,有膽量!你叫他暫時在你家住着,我馬上派兩個兄弟到你家站崗!”張作霖的真性情,雖然表現在這種護犢子上,然而沒能護得住關外起家的本錢。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菜根譚》、《人物春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