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書法不是沽名釣譽的工具 “賣字斂財”實爲變相腐敗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客戶端消息,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原副主席趙長青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在接受審查調查。媒體報道,趙長青系中國書協近年來首個落馬的副主席。4年前就有人公開舉報,稱其“賣字斂財”。

書法是修身養性的高雅藝術,各級書協是書法家交流藝術的橋樑紐帶,近年來一些地方的書協卻出現官本位、庸俗化、市儈化傾向,受到社會詬病。中國書協一名副主席的落馬引發強烈反響,網上很多人藉此批評書協亂象,契合的是公衆對書協等藝術團體保持純粹性的要求以及對書法藝術被異化爲斂財工具的擔憂。

君不見,一些領導幹部潑墨揮毫、雅好書法,爲的不是涵養底蘊、陶冶情操,而是到不同層級的書協弄個主席、副主席噹噹。與之相對應的荒唐規則是,有了頭銜就有了高價賣字的資本,並且在協會中職務越高,作品的價格就越高——不管其人是否真的具備相應的藝術才能。陳紹基、胡長清、王有傑等腐敗分子,用權力之手把自己包裝成一流書法家,乃至堂而皇之地賣字斂財、辦書展斂財,所謂“正常潤格”,實則是變相腐敗。

君不見,在一些地方,傳統書法藝術正遭遇“胡亂創新”的尷尬。一些人“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更有甚者,弄出一些所謂的“吼書”、“射書”、“亂書”、“盲書”,裝模作樣、醜態百出,卻還有人在一旁捧場叫好。而一些本應及時出面發聲,起到積極引導作用的書協組織,卻不見動靜。有的書協會員甚至參與其中,對書法藝術毫無敬畏之心。凡此種種,不是對藝術的玷污是什麼?

書法不是沽名釣譽的工具,不是貪污腐敗的淵藪,不是少數人的小圈子游戲,而是屬於每一箇中國人的寶貴藝術存在,是必須嚴肅對待的書寫文化。常言道:字如其人。書法常常被人用來形容“君子之道”。認真書寫,筆畫之間,實則包含了中國人“圓而且方,方而復圓”的人生態度、哲學態度。某種意義上說,但凡追名逐利,指望混跡書協斂財的行爲,都是對書法藝術純粹性的違背,都是對書法藝術“君子之道”的背離。

曾有人在談及一些地方書協“官氣”太重時,直言不諱地指出:“現在有的幹部飄飄然了,忘記了執政黨和老百姓的關係了。”誠如斯言,爲官發財,理應兩道。當前,應嚴格禁止領導幹部以藝術家的名義變相斂財。此外,還須依照有關規定嚴肅整頓各級書協的風氣,讓真正的藝術家發揮藝術引領作用。中國書協原副主席的落馬,再一次說明,包括書協等藝術類團體在內,任何機構都不能藏污納垢,藝術更不能任由少數人玩壞。(李思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