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媒體報道,解放軍首款“單兵戰救訓練智能腕錶”在軍事演習中亮相。在演習中,一名佩戴了該手錶的士兵模擬傷員,通過這個智能手錶發出了求救的命令。隨後,該命令就傳輸到了後方指揮中心,指揮中心也因此而進行調度,並且成功“營救”了這名傷員。從這裏,不難看出這款手錶出現的真正意義。能夠發送求救命令並且定位,就說明它具備了衛星定位功能。並且,它還能夠成功的融入到戰場上的網絡中。這些功能,不但說明解放軍越來越重視這些方面的細節,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軍隊的信息系統已經逐漸成熟並且穩定。

其實,這款手錶的誕生,可以說是一個必然的事情。早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孫子就曾經提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概念。其實這個概念放到現在,其實就是對於敵人的信息要能夠全方面的進行了解。對於友軍而言,能夠更多地掌握敵人的動向,對於自己而言就多了一份勝算。而在現代戰爭中,這種“知己知彼”已經演化成了一種對戰場信息化的一種重視和應用。所謂的戰場信息化,首先就要依賴各種硬件配置的存在。

最早的現代化軍隊,比較重視通訊方面。因爲只要軍隊的通訊保持暢通,就意味着前方的消息能傳回到後方,而後方也能準確的獲得前線的最新情況。這種通訊,在沒有衛星定位的時代,對於指戰員推算前線情況而言,十分有幫助。但是,情況有時候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尤其是衛星系統的加入,讓這個通訊系統變得更加複雜。因爲這個時候,通訊網絡他已經不是前方對後方的呼叫了。對於軍隊而言,情況更加的複雜。

以前線作戰部隊爲例,士兵佩戴衛星通訊設備後,士兵的信號將通過衛星,傳回到後方指揮所。而後方指揮所則不需要士兵主動彙報前線情況,就可以摸清軍隊的大體動向。而這樣更加有助於軍隊的戰鬥和集結等等,後方指揮部的命令,也會通過衛星通訊下達到前方部隊。甚至在一些國家的軍隊中,後方指揮部的命令,能夠直接下達到個人。這對於前線的作戰部隊而言,是十分有幫助的,可以避免各種無謂的犧牲,提高戰場效率。不過,這套系統在剛誕生的時候,還並不完善,而這次解放軍推出這款系統,則是意味着其具備了更高的性能。

根據介紹,這個系統不但有之前的傷亡報告能力,還有人工智能系統、地圖系統和移動通信等等。換句話說,這個系統把手機、平板電腦、衛星定位系統和地圖等等融合到了一起。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系統最大限度的開發了戰場通訊的優勢。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東西還具備物聯網功能,雖然現在看起來沒什麼用,但是未來當武器裝備都擁有網絡以後,就意味着進行任何操作,只需要拿出手表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這款手錶自帶防丟功能。一般人的手機和智能手錶,丟失後會自動鎖定,而這款手錶在丟失後,則是會啓動自毀程序。自毀程序會把手錶內所有的程序全都抹掉,不給敵人任何可乘之機。所以,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在單兵智能終端上,確實走在了世界前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