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這是城君原創的第1177個城市故事

這一年,春節剛過,

寧波寧海縣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

裏岙村的一羣老人家,

挑了個黃道吉日,

相聚在祠堂裏,

決定商量幹一件大事,

拆掉老祖宗兩百年前留下的寶物——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祭拜的禮炮剛放完,

村民們立馬上屋揭瓦,

動起手來。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南一臺”,寧海出南門第一戲臺,

歷經了200多年風霜雨雪,

陪伴了裏岙村一代又一代的老人,

留下了數不清的歡聲笑語。

但現在,戲臺正中穹頂的藻井壞了,

村民們看不了戲,這可是天大的事。

於是,大家決定把藻井拆了,重新修復。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藻井是什麼?

這個詞聽着非常陌生,

但你一定見過它。

在電視劇《延禧攻略》片頭裏,

在綜藝《上新了故宮》的祕密花園裏,

紫禁城宏偉的宮殿之上,

那些美輪美奐的繁複屋頂,

配以各種花紋、雕刻和彩繪,

令你頭暈目眩的,

就是藻井。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說簡單點,

藻井就是一種高級天花,

是室內的屋頂裝飾。

天花向上隆起,

像極了一口通往蒼穹的井。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起初,藻井只出現在宮廷、廟宇裏,

而且只在尊貴的建築上使用。

古人對天宇充滿崇敬和遐想,

通過藝術的形式,都描繪在頭頂上。

人們相信,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藻井根據形狀,劃分爲圓形、方形、八卦形、螺旋形等。

古建築房屋,

絕大多數都是木結構,

天乾物燥難免火災。

在天花板上造一口井,

再繪一些水中之物,

希望能借以壓伏火魔的作祟,

保護建築物的安全。

借藻井以“水”壓火,

純粹只是古人的美好意願。

藻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基本只停留在裝飾,

彰顯身份地位的尊貴。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明代以後,藻井的發展由簡及繁,極盡精巧和富麗堂皇。到了清代,龍紋雕刻越來越多,形成了生動的蟠龍,於是藻井也稱爲“龍井”。圖爲故宮博物院御花園千秋亭藻井。

從宮廷到民間,

藻井才真正發揮了它的實用性。

民間藻井,

多見於宗祠和戲臺。

古時沒有麥克風,

戲子唱戲全靠人聲輸出。

在戲臺上搭藻井,

能起到修聲的效果。

唱戲時,人聲往上走,

在頂部聚攏,而後反彈,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戲臺藻井多爲旋螺形藻井,俗稱“雞籠頂”。

攝 /《中華手工》朱海華

但戲臺在外,風吹日曬,

不比宮廷廟宇裏的屋頂,

戲臺藻井也更容易遭受損壞。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好在戲臺藻井還有王世春。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浙江寧海縣,

素有“中國古戲臺文化之鄉”之稱,

小小的縣裏,

光是戲臺古建築就有百二十多座。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年過7旬的他,

跟木頭打交道已經有50多個年頭了。

這一次,裏岙村的南一臺,

他依然是藻井的修復大使。

只不過,

王世春年紀大了,眼花,

實在無法親自動手當木匠,

只能起指導作用。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攝 /《中華手工》朱海華

寧海一帶樹木、竹林繁多,

會木工的村民不在少數。

但藻井的建成,

通體不用一枚鐵釘,

全靠古建築中的靈魂——

榫卯結構來支撐。

這可不是一般的木匠活兒,

像王世春這樣的老師傅,

數量不超過10個。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榫卯結構。

藻井底圈的直徑最大,

承載着整個藻井的重量。

所有零件一一對應,

像命中註定的對口積木,

從底圈開始往上疊加,盤旋而上,

越靠近頂部,圈子越小,

最終成頂。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在當地,木匠基本都不識字,

在工作交流上,

他們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標記方法。

想要修復當地的藻井,

必須先破解這套“摩斯密碼”。

但這些在王世春這,

都不成問題,

浙江一帶的所有戲臺,

沒有他看不懂的標記方式。

南一臺的藻井,

因原來的木頭朽爛不少,

只好全部拆下來。

每一個榫卯都編上號,

第幾圈第幾個,

逐一清洗和檢查之後,

能用的重新用上,

不能用的重新做。

結果,2000多個構件,

能用的只有300多個,

徒弟們面對着一堆爛木頭嘟喃:

“不如全部重新做好了。”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但王世春不稍馬虎,

爲了修舊如舊,

他堅持儘可能利用原材料,

實在修復不了的,才重新做。

最終,花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才把戲臺修復。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盤藻井,是搭建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儘管視力不太好、體力不如年輕人,王世春還是堅持親自爬上5米高的腳手架。

寧海里岙村,

這個一過完年就沒有年輕人的村子,

老人家們連電視遙控都用不好,

更別說什麼網絡通訊。

齊聚祠堂戲臺看戲,

便是他們最大的娛樂消遣。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戲臺要是沒了,

村民們就失去了精神慰藉的根據地。

我們總是一邊羨慕着從前慢,

古人的智慧充滿浪漫,

一邊又捨不得,

將目光轉移指尖的方寸屏幕。

低頭族當久了,

真的很容易忽略身邊的美。

不知道你有多久,

沒有好好抬頭看看天,

看看天花板。

寫完這篇文章,我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