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甚至徐志摩等人都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日本不可能去破坏文物,更认为,如果故宫南迁了,那么则代表了他们认输了。《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中也说过"故数文物之邦,必曰东南",如此贵重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文物,自然不能白白的等待日本人来进行破坏,但是当时谁也不敢真的保证,日本不会在攻破北平之后不破坏。

引子

《论语·子路》说过"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由此可见,一味的沉迷于速度,也是没有办法做好一件事情的。但是如果连速度都不在意,那么事情肯定也是做不成的。

我国历史上最慢的快递,居然16年才只能送出一单,就这样慢的速度,居然没有被社会所淘汰,甚至还得到了广大国人的好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这段历史发生在87年之前,虽然我国从古至今都有驿站的存在,但是快递在那个时候是没有这样的概念的。至于送快递的人,更是没有多少。就在当时那样艰苦的环境之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是否会丢失,他们只在乎,能不能够送成功,而这单快递,则用了16年,才终于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易培基与吴瀛

故宫曾经是溥仪的住处,在1924年的时候,溥仪带着自己的妃子们一起在故宫吃了最后一顿饭之后,便离开了。之后他成为了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想要回故宫也需要自己买票。但是故宫里除了溥仪这样的活人不在了,却依然有着许多价值连城的宝物,这些宝物为了防止被人有非分之想,所以,易培基和马衡分别担任了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和古物馆的馆长。

先说易培基,作为第一任院长,他所面临的的局面可以说比之后的历任院长都要艰巨。没有他,也许我们根本就见不到如今的故宫。而马衡也是如此,之前在北大当老师的时候,有一名得意之徒,叫做庄尚严,因为这个小伙子很积极,所以马衡就把他也留在了故宫。

庄尚严与家人同事

之所以说当时的局面非常的糟糕,是因为日本入侵。日本来了除了占领之外,故宫的这些宝物可能幸免吗?

很简单,绝对会面临灭顶之灾。为了保护文物,他们提出了一个想法,把文物都送到南方去。这样可以暂时的躲避日本的炮火和劫掠。

可是这个想法是不那么容易实行的。毕竟这段路途中会发生什么,没有任何人知道。甚至徐志摩等人都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日本不可能去破坏文物,更认为,如果故宫南迁了,那么则代表了他们认输了。自古以来,紫荆城的地位不言而喻。所以,他们不愿意退缩。

马衡与郭沫若等人

虽然反对的人很多,但是为了能够避免风险,易培基并没有妥协,他认为既然不可以明目张胆的进行转运,那么就只能偷偷的进行。《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中也说过"故数文物之邦,必曰东南",如此贵重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文物,自然不能白白的等待日本人来进行破坏,但是当时谁也不敢真的保证,日本不会在攻破北平之后不破坏。

日本轰炸南京

02

最后,经过筛选,易培基一共选出了字画文物古董等三万多件,装了13491箱文物。在1933年2月的时候,这一万多箱文物被装在了2000多个箱子里从太和门被送出,当时北平的军人和警察都出动了,护送这批文物去火车站。

这批文物兵分三路。南路在湖南存放,中路跟着英国的船去了重庆,最后文物在重庆安顿下来。北路最惨,日本当年疯狂的轰炸南京,如果不是因为火车司机没有被炸死,这批文物或许早已遭到了破坏。

故宫全景

到了1948年的时候,国民党要撤退,要求马衡带着文物一起走,马衡拒绝了。之后是他最得意的学生庄尚严带着一批文物和国民党一起撤走了。而带着文物撤走的庄尚严也成了新的博物馆的馆长。

1949年,我们建国了,这批文物才最终回到了故宫。而马衡在1955年也去世了。据说他因为遭到了庄尚严这样的对待,抛弃师生情谊不顾国家大义,他对于南京的感情很复杂,所以这辈子也没有去过南京。而易培基当年被冤枉而死,见过之后在学生的主持之下,终于讨回了公道。

台北故宫博物馆

结语

这批文物快递,前前后后一共历经了16年,才最终回到了故宫。这期间许多的人,为了保护文物付出了生命。也感谢易培基和张衡,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或许早在当年这批文物就已经被日军破坏和侵占了。这段历史,至今提起的人,都会热泪盈眶,这是有了这样的一群人,才能够保住我们的国宝,他们保护的不仅仅是文物国宝,他们保护的更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和信仰。

参考资料:《论语·子路》《重建吴江松陵书院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