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圈中,李光耀和李嘉誠都是著名的領袖人物。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國父,他把一個被馬來西亞遺棄的彈丸小國硬生生地幹到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如今人均GDP高達57714美元(約40萬人民幣)。而李嘉誠在那個屬於他的時代也是當之無愧的華商領袖,雄踞華人首富長達20年之久。

但是,李光耀本人卻對李嘉誠不屑一顧,在李光耀的專著《新加坡賴以向前發展的硬道理》中,李光耀直言:“李嘉誠可有製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沒有。他投資地產,收購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十分成功,然而他不過是順市而行,什麼行業當紅便進入該市場”。

李光耀的話雖然難聽,但也道出了李嘉誠本質上就是一個投機分子或者說“純粹的商人”。可誰能想到李嘉誠當年也是靠實業起家的。

李嘉誠早年隨父母逃難到香港,寄人籬下。本以爲靠着父親的勤勞能過上穩定的生活,但誰能想到李嘉誠的父親卻在他14歲那年患上了肺病,撒手人寰。李嘉誠只能放棄學業,在他舅舅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而在這裏李嘉誠學到了讓他一生受用的本事:察言觀色,見機行事。

一個人早年的經歷一定會對他以後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機警、圓滑、勤快、樸素、投機這些看似矛盾的品性卻在李嘉誠身上融合在一起。

李嘉誠並不甘心當個學徒,很快他就在一家塑料花廠當推銷員,這份工作顯然很對李嘉誠的胃口,由於推銷成績出色,20歲的李嘉誠便升任塑料花廠的總經理。那時候塑料花還是屬於尖端產業,只有美國和意大利能產出高品質的塑料花,李嘉誠爲了掌握技術還上演了一出到意大利偷學技藝的好戲,最終成爲了香港的塑料花大王。

實業雖然讓李嘉誠賺得了第一桶金,但並不能成就李嘉誠今天的身家。在李嘉誠眼裏,賺錢纔是最重要也是他這輩子最熱愛的事。李嘉誠有一句名言叫商者無域,而在進入房地產之後,李嘉誠才真正做到了如魚得水。

李嘉誠雖然投機,但是他遠比一般的人看得遠,看得深,就像美國的股神巴菲特一樣,他從來不做短線交易賺快錢,而是靠眼光認準那些還沒有顯露的金子堅定不移地殺進去。當霍英東等人發明了買房按揭以後,很多房地產大鱷都看到了機會紛紛拼命蓋房建樓,然後轉手賣掉。

但李嘉誠卻不爲所動,他的經商理念是穩健不忘發展,發展不忘穩健。即使他投身房地產之後,他也沒有立刻賣掉塑料花工廠,而是在過了十年以後,他在房地產已經賺翻天的時候才最終甩手賣掉。李嘉誠在房地產項目上也是這個態度,當手頭資金寬裕或樓價不景氣時,他就留着房子做出租業務;當急需資金週轉,加快建房速度,樓市景氣樓價炒高時,則以售樓爲主。李嘉誠雖然在擴張速度上不如別人,但正是憑藉這樣穩健的作風,李嘉誠躲過了幾次樓市危機,最終成爲最大的贏家。

李嘉誠的投機心態雖然不值得效仿,但是他穩健的作風卻值得所有人學習。就像現在的碧桂園,大搞所謂的“高週轉”,卻突破了住房安全的底線,企業負債高達9000億,如此這樣盲目擴張與當年那些倒在李嘉誠腳下的房地產商人簡直如出一轍。

李嘉誠曾在接受採訪時,談及自己經營企業的心得,他表示自己使用的是西方的管理模式來管理企業,但內在的哲學卻是儒家理論中最精華的一部分,而且幾十年來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李嘉誠最推崇的是《論語·述而》裏面的一句話:“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後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慎,善於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

那些赤手空拳去與老虎搏鬥的不過是一羣莽夫,李嘉誠經商的八字箴言就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而在崇尚狼性企業文化的當下,如何找到奮力拼搏和謹慎經營的平衡點是每一個企業家都值得認真思索的話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