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糖友现在家里都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血糖仪,来进行血糖监测,检测自己的糖尿病情况。

那么糖友们知道糖尿病病情监测都有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监测呢?

病情监测主要包括下面这几个内容。

(一)血糖监测

1.重要性。

(1)早期进行血糖监测,可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1)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病情监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糖友能在病程中坚持良好的控制血糖, 则可明显减少糖尿病性的眼、肾及神经等并发症的危险性及发病率。

2)而有的糖友无明显症状,因此不重视病情控制,血糖的监测也是呈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模式。病情控制差,比起长期监测控制血糖的糖友来看,更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2)糖友对于血糖的监测就好比高血压病人对自己血压的监测那般,要熟悉自己的血糖变化。可以通过自己的血糖变化,来获知自己的情况,对于体力活动,饮食习惯,药物治疗方面进行调整。

这里要提醒各位糖友:糖友可以把自己测得的血糖值记录起来,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比如今天饮食上有些改变,对血糖有没有造成影响。俗话说:"久病成医",糖尿病作为一个慢性病,相信每一个糖友现在对于"它"都比较了解了,不但要监测血糖,还要在监测的途中发现自己的"规律"。

2.血糖监测的内容。

(1)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1)血糖稳定时,可以一周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

2)血糖波动比较大时,需要每天监测空腹和三餐后血糖,直到血糖趋于稳定时。

(2)糖化血红蛋白。

1)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反映检测时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水平与病情控制程度, 而不受血糖暂时波动的影响。

2)HbA1c的浓度与血糖升高程度和持续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血糖越高且持续时间越长, HbA1c的浓度愈高。也说明病情越严重。

HbA1c测定的意义有哪些?

1)在对广大人群进行糖尿病普查时,早期无症状的"隐形"糖尿病患者,或者轻度2型,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2)在糖尿病血糖监控中可作为参考、治疗指标。

3)预示微、小血管并发症。

多久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较好?

初诊时常规检查,开始治疗时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血糖达到标准时,每年至少两次。

(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监测

1.体重。可以在家备一个体重计。随时测体重。每一个月检查一次。

2.血压。每一次去检查都应该测量血压,对于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可以在家学着自己测血压。

3.血脂。应该至少一年做一次检查。血脂异常不仅仅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还与糖尿病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血脂异常与糖尿病相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4.心。至少每年一次检查,可以常做心电图检查。

5肾。肾脏检查每年都需要做。尿常规是最基本的,可以有助于发现蛋白尿,如果蛋白尿阳性还需要测微量白蛋白来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依据。

6.神经。在确诊糖尿病后每年检查一次。

7.眼底。监测眼底主要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应该至少半年扩瞳检查眼底,有没有视网膜病变。如果确定已经有病变,需要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8.足部。足部也应该定期做足部检查。除此之外,也要学会利用镜子来自查,每天可以看看足部有没有溃烂、破口等等。学会足部自我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