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論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以後的教師職業生涯中,大家都要經歷說課這個環節。因此,中公教師特意爲大家準備了《大家排好隊》這一節課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

今天我的說課內容是:新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的內容。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七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大家排好隊》是新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的內容。本單元圍繞“公共財物”、“公共衛生”、“公共秩序”、“公共文明修養”這四個方面進行重點引導,來幫助學生養成公共場所需要的文明行爲習慣。“大家排好隊”是本單元的第3課,由“還是排隊好”“哪些地方要排隊”“怎樣排隊好”三部分內容組成,此外還有由八幅圖片組成的繪本故事“守規則,懂禮讓”,是教材的補充與延伸。通過本課教學,學生要懂得從小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學會與人友好交往,體驗遵守排隊規則的快樂,初步樹立規則意識。學生能夠體會公共秩序和人們生活的關係,初步養成排隊等候的好習慣。同時還要明確遵守和維護公共秩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具體表現,知道生活中許多地方需要排隊和排隊的好處,能遵守排隊規則,不插隊、不掉隊。

二、說學情

低年級學生的道德思維還處在前習俗階段,要讓他們養成規則意識難度比較大。因爲前習俗階段的兒童,他們的行爲多是根據自己身體的感受和自身利益來決定的。而規則是要考慮羣體與整體的公平與秩序的,因而,在這一年齡的兒童心中,規則就是約束,約束就是不舒服。如果我們強行讓學生遵守規則,就容易導致學生說假話、信奉權威。因此要讓學生養成守規則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意識到如果大家都不守規則,秩序就會亂,整個生活就會一團糟,自己也就更不舒服。所以教授這一課時,作爲老師應該想辦法讓學生去體驗和感受規則對生活的影響,從內心認同產生好生活需要規則與秩序。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徵,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情感與態度】

懂得從小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學會與人友好交往,體驗遵守排隊規則的快樂,初步樹立規則意識。

【行爲與習慣】

體會公共秩序和人們生活的關係,初步養成排隊等候的好習慣。

【知識與技能】

明確遵守和維護公共秩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具體表現,知道生活中許多地方需要排隊和排隊的好處,能遵守排隊規則,不插隊、不掉隊。

【過程與方法】

結合圖片創設情境,感知現象,體會排隊的好處,明確哪些場所需要排隊。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課程標準和學情,我確立本課的重難點爲:

【重點】

認識排隊的好處,並能遵守排隊規則,不插隊,知道哪些地方需要排隊。

【難點】

學習掌握排隊的規則,懂得禮讓是文明的更高表現。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本節課我將採取以下教學方法:情境創設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展示法、講授法。這有利於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六、說教學過程

以上的準備工作都是爲了教學過程得以更好地呈現,我的教學過程分爲導入新課、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部分,良好的導入可以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環節我會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小羊、小貓是一對好朋友,她倆幾乎形影不離。有一天,她倆一起去食堂喫飯。領餐時,小羊和小貓排在同一個窗口安靜地等待着。今天喫魚,是小貓的最愛。眼看就要拿到飯了,忽然,小熊插了進來,拿走了托盤。小貓見了,馬上撲過去,一把搶過托盤。小熊叫了起來:“你爲什麼搶我的飯?”小貓說:“誰搶了,這盤本來是我的,是你插隊把它搶走的!”小熊說:“我……我是有急事才這樣做的……”小羊見了,連忙走上前去,對她們說:“別吵了,別吵了!小熊,老師平時一直教導我們,在公共場合要講文明,遵守公共秩序。領飯的時候就應該按先後順序排隊。你插隊領飯,這麼做是不對的。”

講完故事之後我會提問學生:“小熊的這種做法對嗎?爲什麼?”

我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同學們都知道小熊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爲他沒有排好隊,在生活中排好隊可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大家排好隊”。

【設計意圖】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導入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買飯排隊也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場景,將生活融入到童話故事中更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導入也更加順暢自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