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缙彦自称前明兵部尚书。张缙彦就任后,就攻击已失势的前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杨嗣昌对义军的主剿策略。

向敬之

1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清晨,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打开正阳门,迎进了刘宗敏的先头部队。中午,李自成由德胜门入紫禁城内殿,司礼太监王德化献上了皇帝印玺,张缙彦和首辅大学士魏德藻率文武大臣进表称贺。

李自成望着跪在他脚下的大臣太监,兴奋之余有些感伤。他痛恨前明降官“背主当斩”,为何不去殉死?廉不知耻的太监杜勋说“知天命”,而魏德藻的回答更无耻,说“我”正准备效力陛下的新朝,哪敢去死?

张缙彦开城有功,没被追赃助饷,但还没来得及被重用,就随着李自成的仓皇而逃,逃回了河南新乡老家。

张缙彦少年有文才,崇祯四年中进士,做过两任县令,有治绩,被召回京待考选。一年后,他入选吏部尚书田维嘉推荐的二十二人名单,被安排到户部做主事。

吏科给事中吴麟征举报田维嘉假公济私。于是,朝廷重新考察那些推荐到各部任职的官员,将张缙彦转入翰林院做编修。

正六品降为正七品,且有肥缺与清水之别。正在张缙彦怨天尤地之际,有人向崇祯帝推荐,说他在户部时,闲谈熟悉陕西义军,说:“贼长技在分,穷技在合。请分设两军,一追一驻,则官兵不受牵制,而贼可尽灭。”

李自成画像

在朝廷补给和兵饷严重跟不上的情势下拉长战线,张缙彦无疑是纸上乱谈兵,却被推荐者说懂军事。军事门外汉崇祯帝看到“贼可尽灭”,似乎看到了希望。他下谕吏部,张缙彦是军事人才,赶紧调入兵部做都给事中。

兵部都给事中,品级没变,但有单独发表意见的发言权,有驳回尚书决定的封驳权,还有权列席廷议、廷推和廷鞫。张缙彦就任后,就攻击已失势的前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杨嗣昌对义军的主剿策略。他猜测是杨把他贬到了翰林院。

张缙彦假公济私的报复,却被崇祯帝认为秉公直言。杨嗣昌在追讨张献忠的前线,名曰督师,却督战不利,导致崇祯帝对这位曾经的爱臣怒其不争,彻底失望。

崇祯十六年八月,河南、湖广地尽陷,山海关、宁远告警,兵部尚书冯元飙见大势已去,借机卸职,推荐做过南京兵部尚书的李邦华、史可法接任。崇祯帝拒绝了,他要破格提拔张缙彦掌兵部,让他连升十级。

张缙彦成为了崇祯帝寄予厚望的大明王朝拯救者。

张缙彦在兵部锻炼了一年,还是不知兵,且很自负。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打到昌平,占据埋葬了十二位大明皇帝的陵寝之地,朝廷危急。副都御史施邦曜建议兵部急招士兵固守,传令天下勤王,本是正确建议,却被张一个哈哈地拒绝了。

他还隐匿军情不报。前线催讨兵饷,崇祯帝召集内阁和张缙彦问情况,无人应答。崇祯帝如梦初醒,张缙彦不仅不懂业务,而且无能负国,已来不及让他下课了。

崇祯绝对想不到,后来有人揭秘,他的黄金稻草张缙彦,背地里同李自成有联系。

张缙彦没抱住李自成的泥腿。两月后,张缙彦听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组建了弘光政权,于是去信骗说自聚义兵,如何忠勇,抓住了几个投降者,收复了几座城池。福王下诏恢复张的兵部尚书,并给他送去了总督河北、山西、河南军务的大印。

马士英主政南明政权,将懂军事的史可法排挤出局,安排不谙军务的张缙彦主管军事。有人举报张缙彦不懂军事、贻误战机,“逆贼入宫,青衣候点。及贼西走,乃鼠窜狼奔,伏草求活,逃散余魂,安能收复河北?”(《清史列传·张缙彦传》)马士英压住不报,让张缙彦瞎指挥、乱作为,也约束不了诸总兵。

2

马士英擅权狡诈,但有气节,而张缙彦则是投效唯利益、行节甘自亏的混蛋。

顺治元年九月,清军镶红旗都统叶臣征战山西,过境河北,张缙彦马上跑到叶臣的营地递降表。

张缙彦自称前明兵部尚书。河北巡抚罗绣锦催他赶紧去京师报到,摄政睿亲王下令,要对前明降官按原职任用。张缙彦却称脚疾痊愈后就去,还报告了进京路线。

罗绣锦觉察张缙彦隐瞒了南明兵部尚书兼三省总督的事实,于是抄没其家产,却没有抓住他。豫亲王多铎平定河南,张缙彦逃匿到六安商麻山中。

顺治三年二月,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奉命替代多铎,派人到商麻山中找到张缙彦。张跑到南京找到老领导洪承畴,第二次向清廷投降,并上交了三省总督印。

有洪承畴的推荐,多尔衮卖个人情,说考核后酌情任命张缙彦,但还是不用。张缙彦有前明尚书原官不假,但他有巨大隐瞒,两次降清更是严重的问题。

张缙彦画像

张缙彦肠子都悔青了。不少比他的级别还低的前明降官,也向李自成跪过,如金之俊、陈名夏,降清后都高官厚禄,甚至成为了多尔衮的红人、顺治帝的大学士。

清朝的大学士,虽与明朝的大学士职权相当,但品秩却拔高了八级,不但不用兼尚书就是站在前列,还管部院长官事,按制度正轨论是实至名归的宰相。张缙彦无比羡慕。按清廷对前明原官录用制度,他的兵部尚书,可以在品级上升一个等。

然而,清廷就是不用他。他好不容易攀上前明同事、户部尚书陈之遴和大学士管吏部尚书事陈名夏,在顺治十年二月得个实缺,授山东右布政使,却很快遭山东道监察御史王秉乾弹劾,被顺治帝以其参与二陈“植党徇私”而严重警告。张缙彦被调往远离京城的浙江任左布政使,四年后才被擢升工部右侍郎。

他的屁股刚把副部长的椅子坐热,厄运又来了。有人举报他在工部慵懒无为,沉迷诗酒,呼朋唤友,沽名取乐。顺治帝发火了,称他“殊失人臣靖共之义”,降四级调江南省,补徽宁道。

3

张缙彦二降清廷,仕途一直不顺。不作为是一方面,政治污点也是主要原因。

著名的“乌头宰相”魏裔介几次弹劾他。顺治九年,河南巡抚吴景道与巡按王亮教联名援恩诏举荐他,还是吏科给事中的魏裔介说:张缙彦养敌误国,“有卢杞、贾似道之奸,而庸劣过之”,“于贼为功首,于明为罪魁”,请求朝廷不要重用这样“不忠于昔日,岂能效用于我朝”的“魑魅魍魉”。(《清史列传·张缙彦传》)

顺治十七年,已是左都御史的魏裔介,弹劾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吏部尚书刘正宗打击同僚、贩卖私盐等罪,揪出张缙彦与其是莫逆之交。《清世祖实录》有云:“缙彦序正宗诗曰‘将明之才’,其诡谲尤不可解。”魏裔介认为他们别有用心,玩了一次文字狱的游戏攻击政敌。御史萧震说,张缙彦在浙江任职时,刊刻《无声戏》二集,称自己是“不死英雄”。

几次投敌“不死”当“英雄”!

顺治帝

顺治帝正因宣布刘正宗罪行时,希望他承认错误,以图和解,却不料他暴跳如雷,竭力争辩,于是对恭维刘正宗是“将明之才”的“不死英雄”张缙彦革职查办。

王大臣会议拟将张斩立决。顺治帝不解恨,下旨将他流放宁古塔,要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折磨他,看他能不能将狂言“吊死在朝堂,为隔壁人救活”换作一个流徙不死的版本。

流放的张缙彦,带去了歌姬十人。他与同被流放的一些文人组织七人诗会,“朝夕相对,欢若一家”,还写出了黑龙江第一本地名学专著《宁古塔山水记》与第一篇论述中俄关系的《苍头街移镇记》。

一个无能误国以自污为荣的狡黠之徒,就是被贬到荒凉的边地,也知道如何娱乐。

一百年后,乾隆帝钦定《贰臣传》乙编,并没因张缙彦最后死于宁古塔,而放弃丑化他对明清两不忠的论定。

书生许国当竭虑,唯利亏节是骂名。即便得过一时的侥幸富贵,却躲不过遗臭千年的耻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