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憐的飯冢國五郎,正沉浸在自己光輝的帝國軍人形象之中,就被粵軍士兵毫不猶豫地一槍斃命,成爲了日本自己生產步槍下的槍下亡魂。就這樣,原本的軍人形象宣傳,最後卻成了對飯冢國五郎的追悼,日本國內都感到悲痛不已。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的精神支柱,吸取了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倡導忠誠、信義、廉恥、尚武、名譽。但是這樣一種鼓勵日本民衆忠勇義理的精神,卻被日本軍國主義利用,成爲了侵略他國的思想武器。他們會給日本士兵注入軍人要無條件服從天皇的思維,也給普通民衆宣傳軍人的光榮形象,讓日本人都沉浸在嚮往戰爭的狂熱中。

拍攝一些戰爭中軍人的光輝形象,讓日本民衆產生對軍人的崇敬,從而發動日本民衆的從軍熱情,也是日本軍國主義在戰爭中採取的一種宣傳措施。所以經常會有戰地記者將日本侵華戰爭中的一些照片,有選擇性地公佈給日本國民,激起他們的熱情。但是在這樣的拍攝中,也引發了一起令中國人拍手稱快的事件。

飯冢國五郎就是事件的主角,他是當時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的重要將領,擔任101師團101聯隊聯隊長。飯冢國五郎在中國戰場上參加了多場會戰,也對中國人犯下了累累罪行。飯冢國五郎率軍駐紮江西廬山的秀峯寺時,就曾殺光了寺裏的和尚。
對手無寸鐵的僧人舉起屠刀,可見飯冢國五郎人性的醜惡。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劊子手,卻成爲了日本軍方大肆宣揚的優秀軍人,甚至冠上了“軍神”的稱號。1938年,武漢會戰前夕,日本的著名戰地記者小悞行男找到了飯冢國五郎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給飯冢國五郎拍一張威武的軍裝照,用於宣傳日本軍人。

此時的飯冢國五郎正在廬山一線和粵軍160師作戰。這羣南蠻子一般的粵軍裝備精良,鬥志極強,在東孤嶺死戰不退,連續打退了日本喪心病狂般的15次進攻。戰鬥中的飯冢國五郎喫盡了苦頭,但是面對記者的拍攝要求,卻是滿腔熱情。
小悞行男飯冢國五郎選擇了一個絕佳的拍攝地點,在秀峯寺西面的一個高地上,美麗的秀峯山景色是絕佳的拍照背景。在拍攝過程中,飯冢國五郎全服武裝,頭頂鋼盔,揮舞着武士刀,上竄下跳地擺着各種姿勢,忙得不亦樂乎。

當時華中地區正值熱季,又剛剛下過一場暴雨,飯冢國五郎的鋼盔綠漆受到雨水和烈日的影響,發生了脫落,但是飯冢國五郎完全沒有察覺。而且此時的飯冢國五郎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拍攝地的對面,就是粵軍的哨所。

飯冢國五郎脫漆的鋼盔,在烈日下發生明顯的反光,正好被不遠處巡邏的粵軍士兵發現。當時粵軍裝備了從日軍手中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射程遠,精度高,而此時的飯冢國五郎正好在這種步槍的射程內。可憐的飯冢國五郎正沉浸在自己光輝的帝國軍人形象之中,就被粵軍士兵毫不猶豫地一槍斃命,成爲了日本自己生產步槍下的槍下亡魂。

就這樣,原本的軍人形象宣傳,最後卻成了對飯冢國五郎的追悼,日本國內都感到悲痛不已。事後的日本只是意識到要着手解決頭盔的反光問題,並沒有反思這場侵略給戰爭雙方帶來的無謂的犧牲,和中國民衆保家衛國的決心,最後只能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