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牧牛词》诗云:“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许多的农村娃都是在与牛相生、相伴中度过那漫长的岁月,使平淡的生活洋溢出波澜壮阔的靓丽、绽放出精彩纷呈的瞬间,也见证了牛与人类相濡以沫、无可替代的真诚和奉献。此时,犁田的把事会忙中偷闲、独享其趣,掏出粗大的旱烟袋点上,重重的吸上一口,顿时一股浓烟冲口而出,在云遮雾绕的烟幕下核桃似的脸上也立马绽放出遐逸的神情,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刚翻耕出来的泥土,半眯的眼睛透露出欣喜的光芒,看着整片的田地换了容颜,他们都能从心里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踏实。

夕阳西下,在美丽的原野上,放牛牧童手持树枝,哼着跑凋的山歌,纯真稚嫩的脸庞在余晖映照下,显得更加生动蓬勃;骑在牛儿的背上悠然自得,这是一幅童年时牧牛的画卷,纯真、美好、永恒且时时在眼前呈现。

透过时光的隧道仿佛看到,牛儿眯着眼睛嘴巴不停搅动反刍食物,两个硕大的鼻孔不时喘出一股粗气;或许摇着尾巴贪婪“收工”前的幽幽青草。

牧牛是一副令农村出生的孩子时刻魂牵梦绕的生活画面。

说起牛,有多少身在农村的人;或者已走出农村,而今身居城市的人为之感恩动容。因为有多少代人在他们成长的生命长河中,牛承载了太多的东西:童年的时光、丰收的希望、生活的保障,无不与牛紧密联系在一起。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牧牛词》诗云:“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许多的农村娃都是在与牛相生、相伴中度过那漫长的岁月,使平淡的生活洋溢出波澜壮阔的靓丽、绽放出精彩纷呈的瞬间,也见证了牛与人类相濡以沫、无可替代的真诚和奉献。

在北方,养牛主要是以黄牛为主,黄牛看似彪悍实则大都性情温顺,力气大,有韧劲,是耕地犁田的好手。无论是广袤的平原之地;还是沟壑纵横、崎岖不平的山区,只要是农村定有黄牛的存在。

养牛是农村的一种重要的营生工具,一般是三四家共养一头牛,也有自己一家独养的,但是这种情况为之少数。养牛主要是为了犁田耕地,在山区还有另一用途就是拉车。

每当北国之春,闲逸了一个冬天的牛开始辛苦之旅。农村耕地的把事们,套上黄牛手持长鞭,一声吆喝,黄牛们就卖力的拉着重如千斤的犁刀径直向前走去。沉寂了一冬的土地在犁刀的耕耘下,带着新鲜的泥土芬芳,舒展的向上泛起,一笼一笼,不一会儿整块土地面貌焕然一新。泛着光泽松软的泥土,正是承载着人们丰收的希望和梦想。此时,犁田的把事会忙中偷闲、独享其趣,掏出粗大的旱烟袋点上,重重的吸上一口,顿时一股浓烟冲口而出,在云遮雾绕的烟幕下核桃似的脸上也立马绽放出遐逸的神情,用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刚翻耕出来的泥土,半眯的眼睛透露出欣喜的光芒,看着整片的田地换了容颜,他们都能从心里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踏实。此时,这片新鲜的土地也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地,高挽裤脚赤着脚丫来回奔跑在这片田地上,任凭欢歌笑语在田野中回荡。牛的辛勤、大地的抚摸、乡村的淳朴共同支撑起孩子们一个灿烂如花、纯净唯美的童年,一种永难忘记的记忆。

牛很聪慧,经简单调教便可使用。犁田时,沿着直线均匀用力,头颅微仰,迈着坚实而又有力的步伐,用自己的四蹄丈量着脚下的这片泥土,日积月累、周而复始、不辞劳苦。肩部的老茧那是不朽的勋章,是给与人们奉献的印章。而厚厚的枷锁披挂于身,肩负着人们粮食满仓、家家果腹的殷殷期望,两根粗壮的绳索传递着生活的信念和力量。

在山区,牛是上山助力的最好帮手。木制独轮车是那个年代农村运输的唯一工具,运输粮食物品,特别是土肥,对于上山的羊肠小道,只有牛才是得心应手、安全便捷的伙伴,满满一车土肥在牛的拉动下,即使行走在极为陡峭的山路上也是健步如飞,轻松自如。

四季轮回,耕种两季;在北方,春天是耕种任务相对较重的季节,大多农作物是春季栽种;一到秋季,除了小麦需要耕种外其他的作物已很难适合播种,辛勤的黄牛在完成这两个季节的使命后,终于能够闲暇起来,享受一段清闲的时光。

对于我国南方,大多养殖水牛,我出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对于南方的水牛还真是了解甚少。但我知道水牛性情都很温顺,习性喜水,能够更好的适应南方相对较大的温度和湿度。

在南方,水牛犁田大多是一头使用的情况下居多,因为南方的水田比起北方的旱地来说相对较为湿润,水牛在犁田时所需要的力气也轻松一些。南方的水牛也是画家笔下钟情的风景,画风悠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长长弯曲的双角似两轮弯月,健硕的体魄厚重如山,温顺的神情像慈母之目。试想在醇香氤氲、风光旖旎、秀丽宜人的江南,一头水牛、一个犁耙、一个头戴斗笠的农夫,再加上蒹葭苍苍、飞燕翩翩,雁声阵阵,无不勾画出一副现实版的绝美图画,此时想必任何丹青高手也难以巧用笔力去展现其勃勃生机,一片盎然的美丽色彩。

牛的外表看似憨厚,但并不影响其对浪漫的追求,遥远的星宇,宽广的银河横亘天际,牛郎和织女虽隔河相望,但对爱情至死不渝,世世代代,亘古至今。然而有谁知道,促成这一千古壮美之举,竟是一头老迈的黄牛,它舍身“脱下”自己的牛皮,让牛郎一路相随,追至银河,把对织女的爱化作一颗永恒闪闪的星星。

千百年来,牛作为人类最忠诚的伙伴,它以自己独特品质默默无闻的奉献于人类。

牛虽然生的高大体壮,但在人类的眼里大多的时候充当的是被奴役的角色。牛的一生不过短短十几年,即使南方的水牛寿命也不过二十余载,但在这人类三分之一的生命历程中,牛无处不在闪耀着自身的光芒。

从犁田耕地到拉车助力,牛坚实的迈出每一步,每一步都是那么坚实有力掷地有声,它的脚步没有虚伪,它的身后没有骂名。即使高温酷暑,烈日当头,它顶多是多流几滴汗珠,仍然无怨无悔默默拉着自己的犁耙,输出自己体内的力量。

牛对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求,一间牛棚、三尺之地,就是它们幸福的家园。而大多时候,牛通常都是被人类置于室外,任凭风吹雨打。有时每逢滂泼大雨倾泻而下,牛顶多是抖动一下耳朵和身躯,从没有更多娇气的表现和索求。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注视过牛的眼睛,那是一双怎样的双眼呀,虽没有夺目的色彩,但只要你平心静气对视几分钟,那种自然、和善、温顺的眼神,令人心生温暖和感动,一股暖流会不由自主涌动心间。有时会忍不住轻轻用手抚摸它的鼻梁,它会静静的看着你,不声不语又似含情脉脉,它也许知道自己的一生交给了人类,而人类就是它毫无戒备之心,毫无敌对之意的伙伴。

牛的一生一身真的是无私无惧,它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即使死后它的所有(牛皮、牛肉、牛角)也都倾献给了人类。

牛的品质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都视牛的精神为颂扬歌唱之本。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铮铮铁骨,又有“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显示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执着,类似诗句不胜枚举,数不胜数。而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干工作要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老黄牛精神”。

牛的精神驱动千里,润泽千古,在泱泱华夏大地上,如果处处充盈着“老黄牛精神,”那国家必定更加繁荣昌盛。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牛的品质是我们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时不在推动、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