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18位村民按下紅手印,簽訂“生死狀”,小崗人嚐到了久違的豐收味道,開啓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時代大潮。

40年來,以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係爲主線,小崗村不斷深化農村關鍵領域改革,更多的豐收喜悅接踵而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時代,小崗人在種滿香樟樹的改革大道上不忘初心,一路向前……

中國文明網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系列訪談節目《40人對話40年》

本期對話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

李錦柱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李錦柱做客中國文明網,接受《40人對話40年》欄目專訪。中國文明網 賀子桓 攝

記者:李書記,歡迎您做客中國文明網文明會客廳。

李錦柱:謝謝。

記者:中國改革開放可以說是發端農村,起源小崗。40年前在小崗村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李錦柱:40年前的小崗村和絕大多數的中國鄉村一樣,實行的是“三級所有”的人民公社制度,農村的狀態基本上都是“三靠”。

記者:哪“三靠”?

李錦柱:喫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生產靠貸款。老百姓普遍生活在飢餓和困苦之中,尤其是小崗村,生產條件比較差,崗區長期缺水,農民也沒有生產的主動性。因此,小崗村整體生產力水平很低,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很多百姓出去逃荒要飯。

1978年的冬天,小崗村18位農民在包乾到戶的契約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實施了“大包乾”。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以後如能幹,保證完成每家的上交和全年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干不成,我們幹部坐牢殺頭也甘心,社員保證把幹部的小孩養活到18歲。這一份契約書是小崗村18位農民用託孤的方式,用最傳統的按手印的形式發出的對未來美好生活嚮往。現在這份契約書保存在國家博物館裏,這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初的一個記憶。“大包乾”調動了農民生產主動性、積極性,生產關係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規律,迅速地掀起了農業生產的高潮,進而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並開啓了改革開放的大門。

記者: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回顧過往,小崗村經歷了怎樣的改革之路?

李錦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40年來,小崗人始終以“大包乾”精神作爲自己的動力,不斷地向前進步。毋庸諱言,發展中總會有陣痛、有曲折。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沈浩同志被省委組織部選派到小崗村任第一書記。沈浩在小崗村用自己的所作所爲得到了百姓的擁護,老百姓三次按紅手印留他,小崗村從此又走上了發展的新徵程。

記者:我這裏剛好有一本《沈浩日記》。沈浩作爲小崗村的原第一書記,爲小崗村可以說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在這裏也讀一段他的日記:“2008年1月15日,小崗村能有今天的局面,靠的是什麼?更關鍵的是要靠發展,讓人們看到小崗村發展的希望,享受發展的成果,自願投身到發展中來,自覺珍惜發展的機遇。”

這段日記多次提到“發展”,我想40年前是小崗村發展的開始,40年後的今天,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發展同樣重要。

李錦柱:今年的2月9日,我們搞了40年來小崗村的首次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的分紅,每個老百姓分到了350塊錢,雖然錢不多,但意義很大,老百姓了集體經濟的紅利和改革發展的紅利。從40年前的戶戶包地,到40年後的人人持股,進而人人分紅,這也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說的“唯改革纔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

記者:有人說“變”是小崗村的一個常態,“變”的動力有哪些?

李錦柱:動力來源於三個方面:

第一是咱們共產黨人的初心。讓普天下勞苦大衆得解放,讓百姓得利益,提升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這就是我們的追求。共產黨人的初心是我們改革的動力源。

第二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這是我們的內生動力。“大包乾”是爲了喫飽飯,從沈浩開始,帶領小崗人奔小康。現在小崗人要實現的“中國夢”或者講“小崗夢”,這來源於百姓心中的內生動力。

第三方面來源於小崗精神。改革是小崗的基因,已經融入小崗的血液當中,我們必須更好地推進改革。

李錦柱接受《40人對話40年》欄目專訪。中國文明網 賀子桓 攝

記者:小崗村不僅是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村,2011年還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小崗村的文明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錦柱:感謝中央文明委賦予我們這個榮譽。小崗人把這個榮譽當成動力,不斷推進文明村鎮建設。

首先是建設美麗宜居的新小崗。幾年來,我們改建新建了1002套居民新居,80%的村民實現了三個社區的集中居住。社區裏實行美化、綠化、亮化、硬化,自來水、天然氣等一應俱全。同時,我們出臺了一個小崗村美村行動的實施方案,配套實施了幾個措施。一方面是對環境進行全天候的保潔;另一方面實行門前“三包”,解決農民人上樓、思想上樓、行爲習慣上樓。同時,從今年6月份開始,我們對每個月評選的衛生清潔戶進行表彰,披紅掛花發獎金,到年底再進行綜合表彰。

第二是文化引領。用羣衆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來豐富生活,滋養內心。同時我們還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老百姓耳熟能詳、能夠接受的公序良俗來約束百姓的行爲。另外,在今年世界讀書日,我們組建了小崗村的弘浩書院。這些都是要弘揚小崗精神,傳承國學經典,打造書香村莊,推動鄉村振興。

第三是爲民服務。我們組建了爲民服務中心,設立了8個窗口,對涉及到農村的143項服務都納入到窗口裏面來,一站式辦結。同時我們把服務延伸到社區,村集體給百姓免費購買新農合、新農保和政策性農業保險,每人每年都有三四百塊錢,百姓很開心。

最後一個,我想是我們不斷地組織一些主題活動來凝聚共識。

記者:凝聚大家的主人翁意識,小崗村是我們自己的。

李錦柱:對。

記者: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鄉村振興的關鍵是在人,小崗人在這個過程中做了哪些努力?

李錦柱:今年的4月25日,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村兩週年,我們就制訂併發布了一個小崗村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對小崗村的鄉村振興的目標、路徑和工作任務都做了一個全盤的安排。您剛纔說的關鍵在人,非常正確。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鄉村振興首先要做好人的文章。

第一,引智上崗。小崗村是高地,過去它缺水,我們引水上崗。現在我們要把有知識、有才能的人引上崗。在今年農民豐收節啓動儀式上,我們組織了一個小崗村鄉村振興、人才振興首批博士簽約儀式,小崗村聘請了5位博士,分別在我們的集體經濟發展、弘浩書院的建設、鄉村振興講習所的拓展和小崗的品牌運營等方面來幫助我們,這個我覺得是邁出了一小步。

第二,關於人才方面,我們築巢引鳳。吸引更多的小崗村在外面做得比較成功的人反哺家鄉,回鄉創業,目前我們有四五個項目陸續在落地。

第三,還是要充分發揮小崗人自身的內生動力。我想小崗人如果每個家庭都是一個小實體的話,那我們小崗村就是一個大實體。

李錦柱寄語中國文明網網友。中國文明網 賀子桓 攝

記者:立足新時代,小崗村在實現“中國夢”或者說“小崗夢”方面,有哪些打算?

李錦柱:我想有三個目標:

第一個就是提前實現全面小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小崗村必須提前做到。

第二個是規劃了一個5.86平方公里的農村改革小鎮。

第三個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全域田園綜合體。

再聚力五個平臺:

第一個是現代農業平臺。因爲農業是小崗的底色,我們必須把農業做實,爲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二個平臺是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園的平臺。工業是引領,要做大做強,這是堅定不移的。

第三個平臺就是旅遊,不論是在景點建設、氛圍營造、市場營銷、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升,還是喫、住、行、遊、購、娛各個環節,我們補缺補差,瞄準新的目標,不斷提升改進,要創5A景區。

第四個平臺就是培訓和教育。

第五個平臺就是小崗村集體經濟和品牌運營平臺。品牌是小崗最值得自豪的地方,但過去也曾經是小崗的痛處。下一步我們要把小崗品牌運營好,讓品牌變金牌,讓品牌成爲支撐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載體。

我們的目的是打造一個創新小崗、美麗小崗、實力小崗和幸福小崗。這就是我們工作的努力方向。當然,在小崗村的未來發展中還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想我們會努力地去克服。因爲我們堅信,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我們對小崗村的未來充滿信心。

記者:祝福小崗村越來越好。

識別圖中二維碼觀看訪談視頻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